江苏省作文大赛一等奖初中(获得全县中学生作文竞赛的一等奖)

江苏省作文大赛一等奖初中(获得全县中学生作文竞赛的一等奖)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8-23 10:08:12
江苏省作文大赛一等奖初中(获得全县中学生作文竞赛的一等奖)

江苏省作文大赛一等奖初中【一】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我的家乡在陕西。陕西人如今扔把春节叫做“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去新春将来的夜晚,便出来食人,使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野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的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贴对联、放爆竹的风俗习惯。

年味最浓的就是放鞭炮。新年的钟声一响,整个夜晚都成烟花爆竹的世界。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满天星”、“冲天炮”……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渲染着新年的氛围。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载着归家的人们,还有那大包小包的年货,也载着人们的期盼回家!通向细长隧道的巷道,一对对春联喜气十足,趣味横生,一个个“福”字刚劲有力,金光灿灿,一辆辆车上走出满面春风的儿女;一扇扇门前站着神采奕奕的父母。楼满,一间间屋里飘出欢声笑语;路窄,占道的是丝丝缕缕扯不断的亲情。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年味最浓是子夜。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各种小菜摆满饭桌,,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既有口福,填饱肚子,还温暖心坎。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心思涌动,欢歌飞扬,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江苏省作文大赛一等奖初中【二】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王维登高远眺,面对茫茫苍穹吟出千古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而今,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节,再念敬老,顾思经典。

重阳节,在这金风送爽的季节里,老大家更是笑口常开啦!各个地方拓展老大家最喜欢的节目,如:扭秧歌啦、播放古典音乐啦、登高远眺啦……爷爷奶奶们唱歌、跳舞,庆祝我们的节日,九九重阳正赶“九”,家家户户乐开怀。

大家是初生的太阳,老人更是一轮永远不落西山的太阳!丹凤迎秋,秋兰飘香,采一朵菊花插在奶奶头上,送一包烟放在爷爷手上。中秋过后又重阳,它代表着永不落的太阳,无疑是最好看的的。只须在这一天,你做到了,此后,不管多么久,你还会记得重阳,还会想起你的爷爷奶奶。只须真情永久天涯也只是咫尺比邻。重阳节,我也为爷爷奶奶献出了我们的一份敬老情……

预料以外,我原本精心筹措准备的“惊喜”又泡汤了——礼物太贵了。我十分失落,心里默默想着:如何解决,爷爷奶奶会不开心的呀!一抬头就看见了家门。爷爷为我开了门。我不敢直视爷爷的双眼,胆怯地回到了房间。“无法了,只能说句祝福语了!”我想着。我迈着颤抖的步子,走到爷爷奶奶跟前,鼓起勇气,说出了那句话:“奶,奶奶……”不知如何的,我忽然有的口吃。“如何了小孩?”奶奶问道。“今,今天是重阳节,祝,祝你们节日快乐!”,我终于说出了那句话。“哟,大家的宝贝孙子长大了!”爷爷激动地说。他们一把抱住我,呵呵地笑着。我也乐了,之前的失落一扫而光,顿时来了劲儿:“爷爷奶奶,我今天下午带你们去登山吧!”“好!好!好呀!”爷爷奶奶异口同声地回答。

下午,我搀扶着爷爷奶奶,来登山。虽然他们有一把年龄了,但身体硬朗,比我跑得还快!

大家终于登上了山顶。秋风送爽,吹得大家头发都飞起来了。回头一看,爷爷奶奶看着茫茫苍穹笑了,笑得这样甜蜜,仿佛年青了十岁。

重阳节,秋风送来的节日,她带来的不止是节日,还有浓浓的敬老情。当大家的长辈们正沐浴在这天地之中时,重阳节已经悄然而去。但它并不会带走爷爷奶奶的欢乐,更不会带走大家的敬老情,它就像太阳一样没办法缺少。让大家一块,把重阳节永远刻在大家心中,永远弘扬,永远传承!

江苏省作文大赛一等奖初中【三】

晚上我和妈妈爸爸去了三姑家,和小哥哥玩了一会,晚上回到奶奶家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传说据传八仙中的吕洞宾游历了东海之后,乘鹤来到“白水荡”,看到“白水荡”狂风恶浪,吕仙人用手中佛帚轻轻地一拂,顿时涛平水静,草绿鹤舞。从此,吕洞宾在“白水荡”历游了四次,吕四由此而得名。在最后一次吕仙人又留下了坐骑丹顶鹤,故此吕四又名为鹤城。我们吕四镇是一个千年古镇,为什么叫吕四呢?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云游于此,老百姓把这个镇称为吕四。我们吕四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

等我坐上火车,我依然恋恋不舍的望着那里,回忆那里的一分一秒,回忆那里的传说,希望有时间再来,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在有时间回到这个记忆深刻的地方啊!唉!

江苏省作文大赛一等奖初中【四】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源于诗佛王维之笔,写于九九重阳,于是有了大家在9月9日登高的风俗。

那是一次特别的重阳节,大家一家听闻明月山风景秀丽,想去领略一番。那每天气可用“太阳当空照,汗水如雨下”来形容,可这没动摇大家爬明月山的兴奋。没等母亲买完票,我就牵着父亲的手向路口跑去。

来到山上,平整的水泥路,婷婷玉玉的翠竹,天空飞过的鸟儿,旁边商铺的吆喝,使上山的道路充满生机。

可是,忽然,前面的路愈加窄了起来,行人愈加多了起来,我不能不愈加放慢脚步。直到一个分岔路,大家才渐渐分开——左侧是缆车站,右侧是向山的继续前行的路。我意犹未尽,所以选择了右侧。

走了大概30分钟,虽然人没刚刚的多,可前面的大家愈加慢了,没想到的是忽然停了下来。这令我非常烦躁,走得好好的,停下来做什么呢?我想探个原因,就凭借自己瘦小的身躯,微曲着身子在人群中蜿蜒地窜过去,直到尽头,我大吃一惊!

一个右腿打着石膏,左手缺失了小臂的中年男子正用右手撑着拐杖,缓缓地移动左脚,向山上走去。他的衣服早已成透明状,紧贴着古铜色的肌肤,背上肋骨也若隐若现,黑白的头发丝上都结满了汗珠,双脸通红,口里喘着大方。转过一个栈道,我看到了他的侧脸,与他眼中异于常人的眼神——坚定不移!仿佛有种精神伫立在他的心里,我心中的敬意油然彪升了起来。

我望向身后,所有人都伫立在原地,旁边一位军人大哥也肃然地注视着他……直到那位最值得大家尊敬的人——残疾登山者望向大家嘴角透露出憨憨的微笑说“上来吧”,大家才移动脚步。不久,大家的距离离他快1米远了,于是大家又伫立在原地,凝看着他……

就如此,两小时后,大家到达了山顶,那位残疾登山者撑着拐杖,也伫立着,对着山的那一边,对着缓缓上行和他周围的大家,深情地遥望,遥望,微笑,微笑……

山的那一边,是绵延无尽的山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