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适区积极向上的小作文(走出舒适区800字的作文)

走出舒适区积极向上的小作文(走出舒适区800字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12 22:05:25
走出舒适区积极向上的小作文(走出舒适区800字的作文)

走出舒适区积极向上的小作文【一】

这部片子的导演总是喜欢这样残酷的重复。同样的是在片子开始后不久,简陋的练习场所,半封闭的屋子,男孩们一个接着一个进入房间,相似的动作、景别、画面,你不会因为这种重复而对这段练习的内容感到麻木,反而,心会跟着每个进入练习室的男孩,随着他们的呼吸和颤抖的双手,紧紧悬着。进的是生命而不是机器,希望每个人都能平安度过。直到,一声爆炸,一个男孩在练习场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初到雷区,丹麦的军官带领着这帮小男孩。在丹麦军官的眼中,这些小男孩是一种让人愤怒的.存在,只是因为他们是德国人。不给食物,不关心他们的健康状况、不信任他们,以至于让一个发着高烧不断呕吐的孩子在雷区里丧了命。 那么小的孩子,瘦弱的身躯和稚嫩的脸,在无助和疼痛时,只会叫“妈妈,我想回家”。也许是因为这样,军官开始意识到,他们不是德国战争的武器,是德国母亲的孩子,心中的怒火也渐渐平息而目光也变得柔和起来。

整个丹麦,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德国男孩的结局是什么。只有男孩们自己不知道。他们相信丹麦军长,信守承诺只要排除自己国家埋的雷就可以回家;他们会给草丛里的小虫子和小老鼠起名字,和它们对话;他们会憧憬回家后是做一个画家还是开一个可以吃饱饭的餐厅;他们会在丹麦妇女呼救的时候,义无反顾冲向雷区救出小女孩;他们会发明排雷的工具,提高排雷的效率……

你看,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正如丹麦国家的百姓和自己家中的亲人。他们甚至根本衡量过现实是如何残酷,依旧幻想自己能有未来。

千万,不要把一个国家弄权者们的罪恶统统怪罪在无辜的百姓身上,即便战争,他们也不是无人性无想法的工具,而是带有美好憧憬和深邃灵魂的个体。

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想到了另一部片子《西线无战事》,其中有一段落讲的是两个战士互相谈笑,说自己打了这么久的仗依旧不明白战争的含义,为什么要让贫苦无辜的百姓参与战斗呢?直接让有矛盾的两个国家的元首选一个场地一决胜负不就好了吗……我很喜欢这部片子画面和叙事的现实感和细腻,也很喜欢这个影片的名字。在一个战壕里,年轻的小伙儿想伸手捕捉停在弹壳上的蝴蝶,结果被敌人发现,一枪毙命,而当天小伙儿国家的新闻却是“西线无战事……”

作者王若/

走出舒适区积极向上的小作文【二】

一个国王听说有一位画家擅长水彩画,有一天他专程去拜访那位画家。

“请你为我画一只孔雀。”国王要求说。

一年后,他再次登门拜访画家。

“我订购的水彩画在哪儿?我曾经要你为我画一只孔雀。”

“你的孔雀就要画好了。”画家说。

他拿出了画纸,不一会儿功夫就画了一只非常美丽鲜艳的孔雀。国王觉得很满意,但是价钱却使他吃惊:“就那么一会儿功夫,你看来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地就画成了,竟要这么高的价钱?”国王问。

于是画家领着国王走遍他的房子,每个房间都放着一堆画着孔雀的画纸。画家说:“这个价钱是十分公道的,你看起来不费力、似乎很简单的事情,却是花费了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在这一会儿时间为你画这只孔雀,我可是用了一整年的时间准备哩!”

走出舒适区积极向上的小作文【三】

宋朝有个秀才,叫吕蒙正,家道艰难,穷得连锅也揭不开。有一次,他三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直饿得头昏眼花。终于,在一座桥上,他馀得了一只瓜,早已饥渴难耐的他,踉踉跄跄跑到桥栏边,想把瓜磕开,好赶紧填饱肚子。然而,倒霉的是,他一失手,瓜掉在了桥下,就这样,这只瓜他一口也没吃上,就顺着水流漂走了。

满心凄苦的吕蒙正捶胸顿足,击栏长叹。

后来,吕蒙正参加科举,竟然状元及第,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做了宰相的他,不忘旧时苦难事,在当年落瓜的地方,建造落瓜亭,作为纪念。

这一刻可能走投无路,下一刻或许柳暗花明,没有永运的胜境,也没有永远的绝境,一切皆有转机,一切都在改变:看努力,也看机遇。

走出舒适区积极向上的小作文【四】

舒适并不必然是好事,一个人长时间处在“舒适地带”,会形成惯性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定势,即便得到了安静、稳定、闲适,失去的东西却多得多。心理学将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分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惧区,每个人都乐于在自己有限的最适区里展开常规活动,把压力降至最低,把焦虑拒之门外。离开心理上的“安乐窝”,总会有接纳新事物的'不适感。可如果不去打破舒适区的枷锁,怎能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

“舒适地带”于为官从政者也不例外。从前,一些干部“一杯茶、一张报、一天会、一台车、一席宴”的标配,如同温室一般将自己笼罩在安逸中,当官甚至被人视作“天底下最容易的事”。但凡需要加班熬夜或者下基层蹲点,一些“娇气”官员在心态上和身体上都难以适应。不仅工作环境,做事方式上同样存在“舒适倾向”:习惯被周围人捧着、惯着、宠着,却不愿在群众的监督下做事;习惯在鲜花和掌声中争取功名,却不愿到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奉献付出;习惯在顺风顺水中打“顺风球”,却不愿在山重水复时开山辟路……

过于讲求“舒适地带”,创业劲头可能会被磨平,改革动力可能会被耗光。群众中有声音说,“日子过得舒服,是官员缺少改革动力的重要原因”,可谓切中要害。更关键的是,由舒适安逸走向奢靡享乐,可能只有一杯酒、一根烟的距离。包下酒店常住,出入高档会所宴饮游乐,不遵守工作时间外出打高尔夫,这些做法固然让身心舒服,可作风之患也因之而起。古人云,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此中深意,不言自明。

安于“舒适地带”,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贫困。把自己关在“城堡”里太久,精神上必然缺乏追求和闯劲,陷入一种简单层次上的自我重复,很难有进步和改观,这就是“内卷化效应”。克服“内卷化”,避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需要靠外界的纪律规矩约束,也要靠自我严格要求。就像组织“不能在‘温室’里培养干部”一样,干部自身也要有走出温室、打破安逸的自觉,才能走出精神和追求上的洼地。多一些本领恐慌,不畏难不避险,越是硬骨头越要啃,党员才有党员的样子,公仆才有公仆的本色。

人毕竟不是仅仅为自我舒适而生,党员干部更应在个体冷暖安危之外,有更高的理想追求、更大的自我期许。“牧民省长”尕布龙,哪里工作最苦最累就会出现在哪里,从副部级岗位卸任后投身山林绿化。独龙族干部高德荣“用身影指挥人,而不是用声音指挥人”,风餐露宿,倾尽全力带领老乡致富。放弃了优渥待遇,他们却都收获了不平凡的人生,得到百姓的交口称赞。

民之所望,施政之所向。群众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远比干部自身的舒适度更值得付出心。说,“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懂得了这个辩证法,走出自己的“舒适地带”还有什么好为难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