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森林倡议书的作文(保护家园爱护森林的征文)

关于保护森林倡议书的作文(保护家园爱护森林的征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1-26 00:06:57
关于保护森林倡议书的作文(保护家园爱护森林的征文)

关于保护森林倡议书的作文【一】

火,是人类最初的照明工具,古代煮饭,煮水加热什么都离不开火。或在古代被人们视为“英雄”。他们还根据火燃烧时的不同形状,想起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然而,在我们的今天,如果我们用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森林造成不可弥补的灾难和损失

人类生存离不开氧气,而氧气有来自绿色的森林,如果森林不存在的话,人类要生存,就背上氧气罐了,多麻烦啊!所以,保护我们绿色的森林是我们最佳的选择。如果不保护森林,我们也别无选择。

俗话说:“一点星星头,可毁百片林,这句话在生活中的确如此,我国1980至20xx年期间发生的特大火灾约200起,小型和中兴火灾800起,摧毁森林20万公顷。根据调查得知,在全部火灾中999%的火灾是人为的,在人为火灾中,又有98%的火灾是由一根火柴或一根烟头引起的,其余的都是由烧火后处理不当的小火星引起的。如果当初有人及时的踩熄了烟头、火星等,就不可能发生这些惨不忍赌的事情了!那就可以避免了多大的损失了

所以照这些看来,我们只有保护森林,慎重用火,才能避免森林火灾,我们可以去了解一些消防知识。如果在森林发生火患,自己能灭火,就灭火,如果不能灭火就打电话呼救假如没有电话,那就大声的呼喊救火,以便避免森林大火灾。

森林造于福人类,我们就应该保护森林并且呼吁,在我们身边的父老乡亲,叫他们别乱砍伐树木,要慎重用火,才是我们的职责。

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是绿色给予的啊!我们却恩将仇报的破坏森林,我们应该共同携手保护我们的绿色森林,让绿色的森林更好的造福我们人类的子孙吧!保护森林,人人有责。

关于保护森林倡议书的作文【二】

你们觉得大森林重要吗?有的觉得不重要,有的觉得很重要。事实上,大森林非常重要。为什么?觉得不重要的人肯定想问,现在就来告诉你,森林的作用可大啦!

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可贵的“绿色财富”。以前人类的祖先和我们大家都生活在森林里,比如我们这个种族——云雀。森林给大家住的地方,吃的食物,水源。木材的用途很广,可以造房子,架桥梁,修铁路,造纸……森林里还有丰富的“土特产”:树脂,橡胶,琥珀,虫蜡……森林里还有许多名贵的草药,许多人用木柴和木炭做饭。

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可以吸收我们不需要的二氧化碳,产生大家所需要的氧气。

森林是“空调器”。夏天,森林的树冠像一把大伞,可以挡住强烈的太阳光,变得凉快些;冬天,树林挡住寒气侵袭,挡住热气外溢,就变得暖和些。

森林是“农田卫士”,抵挡风灾,蝗灾,沙灾。

森林还是“土地保护神”,他们的根可以抓住泥土,不让泥土被雨水冲走,可以防止洪水泛滥成灾。

森林的作用真大呀!让我们一起保护大森林,共创美好家园吧!

关于保护森林倡议书的作文【三】

201X只是一个谣言,然而人类的行为却足以自己创造末日。人类不断开采地球本身的资源,不断地捕猎,不断地开垦土地毁坏植物,已经使地球遭到严重破坏。然而人类并没有因此而觉悟,反而越来越过分。

有一句广告词“没有买卖,就没有害”。人类不断的屠动物,毁坏植物。但如果有一天动植物都灭亡了,人类还能活多久呢?每一次的自然灾害,真的`是天灾吗?我觉得更像是人R祸!如果不破坏植被,又怎么会有频繁的泥石流?!又怎么会有沙尘暴?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没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给予报复。”每一次的天灾,都是人类的利益熏心所导致,是人类的贪婪所导致了报复,这不完全是人类咎由自取吗?

人类的破坏并不是近代,在很久以前人类就一直在破坏生态环境。曾看过一篇报道,证实了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上巨型袋鼠和有袋犀牛,有袋豹在早期人类出现之前仍漫游在岛屿上。该发现证明了塔斯马尼亚岛上大型史前动物的灭绝是由于人类打猎导致的,而并非是由于天气恶劣所形成的灭绝。

曾经有人说“如果全中国的人给我一元,我就可以发财了。”的确,一粒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中国一共有14亿人口,如果每个人扔一粒电池到水中,就会污染到84万亿的水,而地球一共只有140亿亿升水,可见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影响之大。

大自然的报复正向我们一步步逼近,大自然的报复是无法抵御的。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来保护环境。顺应时代发展,我们最先做到的就是低碳生活。我们要做到尽可能的步行外出,或者骑自行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我们也要学会节电,将手机的亮度调低点,将空调温度调高一度。这些细小的动作对我们来说非常简单,然而日积月累,它们就有可能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