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一年级作文(我读唐诗300首初中作文)

唐诗三百首一年级作文(我读唐诗300首初中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28 11:00:21
唐诗三百首一年级作文(我读唐诗300首初中作文)

唐诗三百首一年级作文【一】

古诗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发出它万丈光芒。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发的精神力量。《唐诗三百首》中,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如海上的照明灯,照亮了我们,如风雪中的煤炭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哲理。古诗,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和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有自己的光彩,也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等待着,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诗,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小学生,为了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而努力的学习。

唐诗三百首一年级作文【二】

窗外雨声潺潺,不知这是第几个以雨入秋的秋季了。雨脚入注,隐约间一首《雨霖铃》传来,依稀记得,盛唐有一位帝王,也在这黯然销魂的雨夜,抚一曲悲歌,告慰那香消玉殒的爱人……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和瑰宝。忆往昔,大唐盛世,万国来朝,陈子昂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一扫魏晋靡艳之风,开启了整个唐朝诗歌繁荣的大门;更甚有李太白者,散发扁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此等豪迈,更显泱泱大国之风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足可见杜子美雄心壮志,满腔爱国热忱;而后白乐天一曲《长恨歌》道尽君王心中无限哀愁,留给后人盛唐最后一丝媚态;李义山把酒共剪西窗烛,遥望蜀地,静听夜雨,带走了余晖中的晚唐……

喜欢读情意绵绵的唐诗,喜欢写清浅的文字,如同心中的深情与古老的诗作缠绵,留下柔软的感动。在多少次清苦的梦里,我便是唐诗里的一缕精魂,蜿蜒在每一句诗、每一份情间,我多么想真正的走入唐诗的背后,邂逅一位款款走来的诗人,彼此倾慕,把心中柔情泼墨于纸上,看天外云卷云舒,一起度过温柔的岁月。

如果说经济是一个国家昌盛的根源,那么文学便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界的根本。唐诗就是中国文学的精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财产。2012年,牵挂着亿万个中国人的心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花落这个千年的文明古都,了却了国人的夙愿。这固然值得我们骄傲,但我们的文学、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只是为了得到某个奖项么?

放眼今之华夏,“小悦悦事件”、“丁锦昊事件”无一不是道德的迷失,追根溯源,却是文学迷了路。纵观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穿越、言情高居前列,甚少见真正的发人深省的严肃读物,为什么人们不再深入阅读,只是一味追求情节带给我们的快感?如果只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我实在不敢想象那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而唐诗的境地也不容乐观。自前几年一股“国学热”掀起,市面上解词释诗的书如潮水般涌了上来,其中甚多无病呻吟的小女生读物,甚至有的作者连基本的文学常识也没有,这样的解读,这样的文字,却也吸引了一大批读者疯狂追随,遣词造句尽力模仿,这几乎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令人长叹不能自已……

推开千年的古门,探寻传统文化的幽静之美,我们或许做不到一个下午只品一首诗词的境地,但沐浴在那静谧的氛围内,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诗绕耳边神自清,让自己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美丽,已经不仅仅是读一首诗,诵一阕词所能完成的了,而我们才是完成这个伟大梦想的源泉……

雨声渐止,楼下书声朗朗,清脆的童音撞入我的耳朵,“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我翻开搁在桌角的《唐诗三百首》,无声的微笑着,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诗三百首一年级作文【三】

每个人总会有一两本忘记了的书,时光流逝,偶然再会,才懊悔曾经的错过,也许,那不是错过,只是相遇的时间不对。彼时,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不知愁滋味,无法领悟《宋词三百首》的韵味与境界,而今再读,甚感这是一次美好的遇见。幸好,我们还是遇上了。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王国维先生一语道尽了词与诗的区别。的确,相较二者,在给人的感触印象上,诗刚,词柔;在表达的手法上,诗直,词曲;在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诗显,词隐。

物欲横流,风云变幻的时代,读上这样一本书,如心灵净化,身心俱润。合上书,闭上眼,那些词句情景如现眼前,那些情感誓言如在耳边。到如今,才发现宋词原来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接下来,我就道一道,从《宋词三百首》旖旎的词章中体味的淡淡情怀。人世间最能让人感动而又让人泪下的莫不是一个“情”字,“情”的描写透露于字里行间:“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的豪放,以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婉约。正是因为有“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一切,笔下的文字,才会撩拨人们喜怒哀乐的心弦,引起共鸣。在词中,我读到了情怨、幽怨与哀怨,无论是“别来不寄一行书”、“渐行渐远渐无书”,还是“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妻子对书信的渴求那是对丈夫无声的关切,也许大丈夫当修身、治国、平天下,但是妻子的那份依赖更与何人说。在词中,我明白了有一种等待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一种思念叫“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一种期望叫“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有一种欣慰叫“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方斜阳铺成诗笺,一壶香茗饮出词话。品一句“心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道一声“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思一段“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的款款柔情。心中,似无杂念。原来,词,是可以养性的。

品读宋词,就是在品读一种风骨,品读一段人生,品读一个时代。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语言的韵味雅致一流;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原来男子也可以这般柔情;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国难当头,奇女子也只能无限哀叹;朱淑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尽显刚烈性情;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才情出众却未得以施展;苏东坡世事沧桑,仍葆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豁达……斯人虽已逝,但他们留下的一首首小词在优美的,隽永的,历史的尘埃中绽放。而我们,已然融化在这样的小词中。

时光清浅,词之境界永恒!

唐诗三百首一年级作文【四】

唐诗宋词,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你不去理它,它也不去理你,一旦你走近它,你会听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倾诉,你会看到一千多年前的智慧光芒。品唐诗宋词,其实就是一次心灵的熏陶,当你合上那微微泛黄的书本时,你就会发现,它并不朦胧,并不难以领略,但,他很高尚,很深奥。走近它,其实很简单,来,让我们踏上这“简单”的心灵旅程……

——题记

那是你吗?迎着春而来。“万紫千红总是春”,花儿是你甜美的笑;“草色遥看近却无”,绿草是你明亮的眸;“春风吹又生”,和风是你柔顺的发;“春来江水绿如蓝”碧水是你俊丽的嘴。春之美,即是唐诗美。

那是你吗?送着秋而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梧桐是你难言的凄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满月是你对亲人的思念;“无可奈何花落去”,败花是你沉默的无奈;“衡阳雁去无留意”,北雁是你思乡的苦涩。秋之悲,即是宋词悲。

听你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感悟到母爱的伟大;听你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感悟到时间的流逝;听你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感悟到一往无前的勇气。

听你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我品味到苏东坡的狂放,豪迈;听你说,“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品味到岳飞的英雄气概;听你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品味到柳永的执著。

你是平凡的,你又是深奥的;你是开心的;你又是惆怅的。走近你,我看到了春之美,秋之悲,战场上的英雄豪情,士兵们的思想盼归。

唐诗宋词,中华之财富,世界之绝唱。正是一千年来的智慧结晶,缔造了无数的绝词妙句;留下了令人称道的千古奇词;贡献了百读不厌的人文经典;传颂了永不褪色的中华笑颜。

走近唐诗宋词,如畅饮沁人心脾的甘泉,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澄澈而明亮;走近唐诗宋词,如感受熏人心醉的海风,我们的内心会变得纯净而宽敞;走近唐诗宋词,如领略令人心折的白雪,我们的内心会变得安静而平和……

在经历这心灵之旅后;在感受一千年前的智慧光芒后;在领略久经逝去的自然之美后,相信你也会喊出:“走近唐诗宋词很简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