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如何巧过渡(中考作文的方法及技巧)

中考作文如何巧过渡(中考作文的方法及技巧)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1-30 00:27:02
中考作文如何巧过渡(中考作文的方法及技巧)

中考作文如何巧过渡【一】

在文章中,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这样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记叙文的过渡,其过渡的情况和主要作用是:

①开头与正文间过渡。

在有些文章开头使用倒叙的方法,或由眼前的景物而引出与之相关事情的叙述,这时,为了使开头部分与正文衔接紧密,往往使用过渡。

例如:《繁星》一文首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铺垫。又如,《背影》一文,一开头就有这么一句“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起到了总领全文,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不同事件或场景间过渡。

一幅优美的画卷,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文章当然也要重视上下文的衔接、转换。

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绝句,内容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第一句写树阴下(“古木阴中”),第三四句写“杏花雨”与“杨柳风”,诗人又是怎样过渡的呢?“杖藜”扶着诗人由“古木阴中”来到“桥东”,完成了地点的转换。“杖藜扶我过桥东”,是拟人化的写法,更是自然过渡的典范。

③叙述顺序转换间过渡。

有些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插入一些与之有关的情节来补充,然后再回头叙述原来的事,这就需要使用过渡。如:

在《故乡》一文中,“我”在与母亲对话中插入了对闰土的回忆:“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这篇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过渡,插入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④人物转换、表达方式改变用过渡。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转换人称,或需要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表达方式,这也往往要使用过渡。

例如: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过渡,由我换为战士)

中考作文如何巧过渡【二】

我们认识以后,他问我:“薛天,我给你写15个数字,你能在一秒钟内记住吗?”我瞪着不解的眼睛看着他,并且疑惑地问:“一秒钟记住?”“是的。”他说。我说:“那你写15个数字出来,并且做给我看看,好不好?”他说:“好。你等着。”说完,他就一口气写出“816449362516941”这15个数字。写完,他就叫我仔细看,并且说:“你是第一次,我可以给你两分钟时间,好不好?”我说:“好!我试一试。”接着我就把眼睛睁得大大的,飞快地在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刻下这些数字。心想,凭我的聪明,我一定不要两分钟就能记下。心里想着,脑子在飞快地盘算,眼睛不停地眨着,还一面不停地看着时间。我一扭头,一看墙上的挂钟,已经一分钟十秒了,我就一挺胸脯说:“我会了!”老师看着我问:“真的?”“真的。”我一拍胸脯。“好!我要当场检查。”我就迅速拿起笔来,一面回想,一面写,当写完第七个数字3时,就再也想不出了。这时,老师拿出红笔继续填上“62516941”。我一对照,一字不差。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红着脸小声问:“你是怎么记住啊?”“想知道吗?”他问。我说:“想知道,您能告诉我吗?”他说:“好吧,下面你按我的要求做。”“怎么做?我全听您的。”我说。他说:“你先把这15个数字前面的'15个数按顺序每两个分成一组,再看看能发现有什么奥秘没有。”我照他说的做了,又仔细看了几遍,好像有点什么眉目,但又说不明白,急得我直抓脑袋。老师在一旁忍住笑,又过了大约两分钟,才开口说:“我先提示你,先说前面六个数字,后面的你自己想,好不好?”我说:“好吧”。老师说:“你看,‘81’是不是9x9的积,‘64’是不是8x8的积,‘49’是不是……”还没等他说完,我忽然一拍脑门:“呵呵,我明白了!”“49就是7x7的积,以下是一样的……”

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老师拍拍我的脑袋:“真聪明!”我听了,高兴得在屋里尖叫起来。妈妈在里屋赶紧出来问:“薛天,你干嘛呢?”我说:“我今天太开心了!”妈妈莫名其妙地问:“什么事让你乐成这个样子?”我信心满满地说:“我学会了一秒钟巧记15个数字的绝招了!”

“啊,原来是这样……”

中考作文如何巧过渡【三】

“嘟嘟、嘟嘟 ”爸爸开着汽车带着我和妈妈出发了。在路上,我发现了一个叫“俏皮美丽多”的服装店,里面有许多非常漂亮、非常时髦的衣服。我就让爸爸停下车来。妈妈也发现了一个叫“看我美不美”的服装店里也有许多非常漂亮的衣服。爸爸非常困惑,说:“到底到哪一家服装店里去买呢?”“咦!这套黄色的不错,这套紫色的也不错,我想买这两套。 ”妈妈指着“看我美不美”这家服装店里的`两套衣服说。爸爸仔细一看:“咦!怎么“俏皮美丽多”这家服装店里也有着两套衣服,该买哪一家的呢?”现在爸爸更困惑了。

这时,妈妈挺身而出,说:“当然要挑便宜的买了。俗话说:货比三家不吃亏嘛。难道我们不会把这两家的这两套衣服的价钱都问一下,看看哪一家的便宜,就买哪一家的,不就行了吗!”

说完,我 和爸爸、妈妈先走进了“俏皮美丽多”这家店里。我问卖衣服的阿姨:“阿姨,这套黄色的衣服多少元?那这套紫色的呢?”阿姨答到:“这套黄色的100元,这套紫色的也是100元,买两套100元的送一套价值60元的儿童套装。”接着,我们又走进了“看我美不美”这家店里。我问这位阿姨:“阿姨,这套黄色的衣服多少元?那这套紫色的呢?”阿姨带着微笑对我说:“这套黄色的衣服80元,这套紫色的也80元。”妈妈自以为是地说:“怎么样,你知道该买哪一家的吗?不会你就认输吧。我只给你十分钟的思考时间。”我说:“我这么聪明、机灵可能不知道吗?”爸爸说:“估计你是骗人的吧!”爸爸说完,我的小脸蛋就红彤彤的了。爸爸又说:“好了,赶紧思考吧,不然时间就不够了。”

我想啊想,想啊想,想了五分钟都没有知晓答案。突然,我灵机一动,在心里暗暗的想:“妈妈想买两套,“俏皮美丽多”每套100元,买两套送一套价值60元的儿童套装,也就是用100×2=200元,两套200元,再用两套的价钱减去儿童套装的价钱,就是200-60=140元,就相当于买两套衣服用去了140元。“看我美不美”每套80元,也就是用80×2=160元,买两套衣服用去了160元。140元<160元,也就是“俏皮美丽多”比“看我美不美”便宜20元。所以应该买“俏皮美丽多”里的服装”

之后,我便把我的办法告诉了爸爸和妈妈。“我输了,”妈妈惭愧的说:“看来我不应该小看你呀……”

后来,我们就满载而归的回家了。

怎么样,我是不是很棒呢?你可不要羡慕我,只要你肯认真思考、仔细观察问题,就一定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只要你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哪这个题目对你来说就易如反掌了。你可千万要记住,一定要认真、认真、 再认真哦!

中考作文如何巧过渡【四】

所谓过渡,就是事物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为了使作文中各段落之间自然衔接,连绵一体,我们往往使用过渡技巧,写上过渡语。过渡语,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那么,怎样写过渡语呢?其实,我们可以用设问、反问的形式,或者用平铺直叙的语言,用上关联词语,串起上下文内容。这样,就能自然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阶段。

照应,就是指在文章的全篇行文过程中,必要的、或明或暗的照顾、呼应和反映再现。照应,为的就是使文章首尾一体、融汇贯通。

同学们,我们在写作文时不能写了前面不管后面,也不能写了后面忘了前面,而应该前后配合、首尾照应。

前后配合,首尾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开头与结尾相照应。

2、内容上的`前后配合。作者前面写的事情,后面要有个圆满的交代;后面出现的事情,前面都要有根据,不能写得没有来由,使人感到突然;更不能漏洞百出,使人疑惑不解。

3、行文和标题的相照应。一般说来,标题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中心思想,因而在行文中注意与标题相照应,能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因此,处理好过渡和照应能使文章显得环环相衔、浑然一体。同学们,不妨你们也试试。

中考作文如何巧过渡【五】

记得一天中午,我像往常一样拿起扫把,把垃圾扫掉。可是突然,我发现了几个顽固的斑点,非常影响班级容貌。我转身去拿拖把,使劲地拖着。可是这些斑点好像在跟我作对似的,就是不让我拖掉,我又拿出抹布,奸笑了两声,说:“俺就不相信除不掉你们,敢跟我作对,你们还嫩着点儿呢!”说完,我用抹布使劲擦,擦呀擦呀,心想:这下你们总该投降了吧。我闭上眼睛,拿开抹布,本想睁开眼睛欣赏自己的成果,可没想到,这小小的墨水斑竟然这么顽强,一点儿也没有擦去。我气得七窍生烟,像一头发了狂的母牛,就在这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词:橡皮。对了,我记得XX说过,用橡皮可以擦掉这些顽固的`斑点,我的怒火顿时全都烟消云散了。我回到座位,拿出橡皮,说:“哼哼,这下你们完蛋了吧。”说着,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按住橡皮,然后来回擦了几十次,哈哈,这些小东西全都落荒而逃了,我笑着说:“啧啧,这真是一幅美妙的图画呀,看看这次转,都能当镜子照了,不错不错。

我本以为用橡皮擦是长久之计,可没想到,我发现用橡皮擦不仅不太干净,而且费劲、效率低,往往要擦几十下才能擦去一些,而且几天下来,我的手指又酸又疼,根本擦不动了,并且我还患上了“橡皮恐惧症”,只要一用到橡皮,我就手软,拿不住了,我仔细思考着怎么办。对了,用钢笔橡皮试一试呢,想到这里,我立即拿出钢笔橡皮去擦墨水版,果然没过一会儿就干净了。

渐渐地,我便无除了窍门:油渍和泥土用抹布擦,铅笔印用橡皮擦,墨水斑用钢笔橡皮擦。在岗位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这样不仅自己会得到提高,还能锻炼我们的大脑,就说这次事件吧,让我明白了一物多用,不要看扁任何事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