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作文范文)

热闹的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作文范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4-23 23:29:18
热闹的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作文范文)

热闹的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一】

敬爱的屈原爷爷:

屈原爷爷,您好!您看见了吗?昨天,我们宜昌天问学校为您举行了屈原铜像揭幕仪式,学校的副理事长还专门写了屈原塑像落成颂文,我们在激情飞扬的诵读声中揭开您铜像上的红色面纱,那一刻,全场寂静,寂静后是潮水般的掌声。那一刻,心跳暂停,暂停后液加速的流淌。

爷爷,您知道吗?我们学校的名字就是以您的诗歌命名的,因为我们学校希望我们所有的学生都有您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学校也正是在这种求索精神中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

爷爷,您知道吗?您的铜像真是栩栩如生,做工之精细真是堪称一绝。铜像高4。15米、重1。8吨,您右手握笔,左手指向天空,好像在对着天空发问,您那深邃的眼睛,好像要看清所有的一切,您那能书写千万好文章的笔正要记下天问学校今天发生的这一切。我仿佛听见您在说:“孩子们,有你们这么优秀的建设者,国家一定会不断地强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诲,踏实走好每一步,长大后做一名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亲爱的爷爷,我马上就要去上英语课了,今天就和您说到这。愿您在鱼儿陪伴下,生活得无忧无虑。

写信人:

时间:

热闹的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二】

您好!小女实乃后人,无缘与您相见,但从后人的记载中对您略知一二,对您十分敬仰。您在吸收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体这一文学新形式,以优美在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您不朽的诗作渗透了作者高尚情操,说明了作者伟大人格。您的作品不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宝贵遗产。

然而,您曾想到,汩罗江畔曾经停留过两个人,先是容颜憔悴的您,后是忍辱负重的司马迁。

司马迁怀念您,您不知道。司马迁传写您,您也不知道;司马迁让“屈原”两个字屹立了数千年,您当然更无从知晓。我替司马迁羡慕您,我想当年司马迁对您所流露出的也并不单单是纯粹的惋惜,或许还有些别的情感。

您为楚怀王左徒时,可谓龙得云雨,斗志豪情溢满胸怀,这些司马迁知道;后来您被放逐,怀才不遇,忧容抑郁,宛若鱼失江海,茫茫然度日如年,这些司马迁也知道。非但知道,他那颗多情的心怕是早已随您同坠伤心谷了。他包容了您的'苦和痛——他了解您。

但是您不了解他!对司马迁,汉武帝仅仅“以倡优蓄之”,这些屈原不知道,后来司马迁逢李陵之祸,爱株连,糟腐刑,落得身废名裂,生不如,这些您又何尝知晓?司马迁流着泪感怀您的时候,您不知道,司马迁咬碎了尊严咀嚼着苦涩的讥讽与挖苦时,您不知道,司马迁颤巍巍地握着笔传写您的时候,您还是不知道。

您写了《离》,把满腔的愤懑扔进了汩罗江;司马迁为您落了泪,为您立传,司马迁不愿一个英雄怀着怨愤继续落魄。

司马迁没有写《离》,他只写了《史记》。为别人,他苟且偷生毕其心智,于他自己,除了深夜中几声无泪的啜泣,我想别无其他。他擎起了英雄,却忘却了自己。

男儿泪,千古讳!然而对于司马迁,那却是一滴沉重得足以击碎沧桑的泪,那是一滴融尽了爱恨心的泪,同时又满含羞对自己人生的谴责和愧悔。他还是他,但您终究不了解。

 写信人:

时间:

热闹的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三】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