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民俗的作文500字(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作文500字)

二月二民俗的作文500字(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作文5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29 11:21:18
二月二民俗的作文500字(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作文500字)

二月二民俗的作文500字【一】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二月二民俗的作文500字【二】

天津,这是一个热闹繁华的城市。要说天津啊,这里有好多东西都让人非常感兴趣,比如说一些工艺品、小吃……但,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天津的民俗了,尤其是“二月二”。

我家过“二月二”的时候,早上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了理发店剪头发。我有些不解,为什么我前两天刚刚剪完头发,今天还要剪?于是,我便问了问妈妈这其中的缘由,妈妈告诉我,今天是“二月二”,人们都说“龙抬头”,剪头发呢又叫剪龙须,为自己的来年图一个吉利。我恍然大悟。

到了晚上的时候,我发现了饭桌上多了一道菜:煎焖子。经过我这几年的观察,我发现了年年的“二月二”,饭桌上都会有这么一道菜,我问了问姥爷,为什么“二月二”这天要吃焖子呀?姥爷告诉我,这个煎焖子呀,又叫做煎龙鳞。这个焖子是用团粉熬成的,里面还可以加绿豆粉。这种焖子熬好后非常漂亮,颜色洁白;之后,要把这个焖子捞上来,晾晒,晾干了之后,这个焖子是灰色的。等到这个焖子晒好之后,再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到油锅里面煎,见到两面金黄时,就可以出锅了。我点了点头,夹起一块尝了尝,味道不错!

在饭桌上,还会出现这一样食品,炸糕。这个炸糕味道也很好,同样,也不是今年第一年上桌了。姥姥告诉我,这个炸糕,人们管它叫做炸龙胆,吃这些东西,都为图个吉利!我点了点头,收获了好多知识!

看!这就是天津的习俗,我家的“二月二”,是不是很让人感兴趣呢?

二月二民俗的作文500字【三】

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一个重要节日了,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春龙节由来已久。留下许多风俗。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云:“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明宫史》载:“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

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清人富察郭崇在《燕京岁时记》中也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其中一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80年代中叶,在豫北一带还保留着吃黍米的风俗。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煎黍米糕,群众称之年糕,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中午皆吃“老龙布蛋”。即玉米蜕皮俗称玉黍米加面条。

其实,人们关心“龙抬头”用各种形式进行纪念,根本原因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系。正如这首民谣所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因为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百姓们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寄托了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朝廷老子率满朝大臣都参加春耕生产,足见春耕不误农时之重要。

二月二民俗的作文500字【四】

岁月总是无情的催人成长,无情的.打磨这那一颗颗幼小而纯净的心。记忆、成长,总是同步的进行着,每一刻,每一分,遇见的每一件欣喜或悲悯。可当自己真正静下来,成长何尝不付出代价,跌倒了,爬起来继续走下去,就算再狼狈再受伤,告诉自己,无所谓,走一步算一步。

二月,风起。

春风吹过暖阳,吹过熟了又熟的泥。半年了,半年没有好好的思考过往,半年,在了记忆里,沉睡不醒。

二月,风起。

温暖的阳光透过湛蓝的颜色,照亮记忆。记忆,不仅仅用来回味,当想起了那些过往,就打开了沉睡已久的心,放下过去,回到现实。

二月,风起。

当风起的时候,也是开始的时候。生活如此,将残留的躯壳化为泥藻,路很长……

暖阳、春风。都是美好的意境。

二月二民俗的作文500字【五】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是要洒雄黄酒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是要在门前挂草药,身上涂药酒的呢?

没错,的确,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要说起来这端午节,还得从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说起。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上大夫屈原上谏楚王,提出富国之计,可楚王不仅不听,还将其流放。结果屈原悲愤交加,伤心欲绝,抱一块石头,带着自己的愤愤不平,带着他的高远志向,一起永沉泪罗江底。

屈原后,人们为纪念他,为了使他的尸首不被鱼虾吞食,人们便做了粽子,来喂鱼虾。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这天,满街都有一股粽叶的清香。要说这做粽子,先得把粽叶洗净,用粽叶把肉、糯米、豌豆包一起煮,从锅里散发出的诱人香味,不禁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盼着,想着早点煮熟。终于,冒着热气的.粽子上来了,一家人围坐在桌子那儿一起吃,其乐融融。夹起一块糯米,放入口中。啊!香甜可口,甜而不腻。让我忍不住想把整个粽子吞下去。虽然家附近几乎天天都有粽子卖,但今天的粽子仿佛有股节日特有的,浓浓的气息。

吃完粽子,大人们便忙着去洒雄黄酒,据说可以驱鬼辟邪,以保平安。端午这天,满街都有一股酒味,有些大人还会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个大大的“王”字,象征生龙活虎、虎虎生威。

洒完雄黄酒,大人们便在两边大门上挂菖蒲等中草药,菖蒲那股刺鼻的味道可以驱赶鬼魔,使邪魔不敢靠近你家。挂完后,还要在孩子身上涂药酒,可保以年不生疮。涂药酒也可使你百病不入,一生平安。

转眼间,这年的端午就要过完了,但是,端午给我留下的痕迹是永远也抹不掉的,又开始期待来年的端午了。

二月二民俗的作文500字【六】

农历二月初二,在民间被称作“龙抬头”的日子。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北方,二月初二又叫春龙节、农头节。在南方又称踏青节,古时还称其为挑菜节。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二月二的民谣。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是北方农人在二月二早晨,于院内用草木灰撒成粮囤图形时念叨的一句民谣。撒成粮囤图形后,将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在乡下,刚起炕的男人,要点燃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会掉下来被消灭。从龙抬头的日子开始,自上年深秋就销声匿迹的雷鸣便会重震寰宇了。春雷一声天地动,那些蛰伏的虫子,便会被雷声惊醒。正如民谣所说,“二月二,龙抬头,蜈蚣蝎子都露头。”为了避免毒虫伤害,人们要举行一些含有驱虫意味的活动。譬如,有的地方在这天早晨还要把草木灰撒在墙的四周,撒时口中也要念叨“二月二,围围墙,蝎子蜈蚣不上房”之类的民谣,因为在炎热的夏天晚上,乡人们爱在房顶上歇夜。蜈蚣蝎子不上房,休息起来也就安逸多了。

“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去年腊月理的发,头发长得再长,正月里也不能理,据说那样就会影响舅舅的命运,只有等到二月二才能理。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理发,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

“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二月二还是一个出嫁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须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有句民谚说“媳妇不看娘家灯,看了公公”,说的就是此习俗。因为初一为单日,不被民众所看好,所以二月二便成为娘家接闺女的`大好日子。这首民谣,充分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迫切心态。

“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这首民谣风趣幽默,生动描绘出百姓过二月二的喜悦心情。因为二月二民间有煎年糕的旧俗,寓意日子一年比一年高,还要边煎边唱:“二月二,炒炒炒,家家户户煎年糕。儿媳妇煎,老婆婆烧。儿媳说:‘娘啊,你瞧瞧脊梁后头是个啥?耗子衔了个大狸猫。’老婆婆往后一扭脸,儿媳妇往裤腰里塞年糕,烫得肚皮起燎泡,隔着窗户往外甩,正赶上老公公来送筲,烫得老公公半边胡子没有毛。老公公说:‘今格儿真蹊跷,以前净下雨,现在怎么下年糕?’”

“二月二,敲锅底,烧陈菜,喝陈米;二月二,敲梁头,吃香喝辣不犯愁;二月二,敲屋山,金子银子往家搬;二月二,敲砖台,蝎子不蜇光腚孩。”二月二这天早晨,乡人还要拿着烧火棍到处敲,边敲边唱上面的民谣,寄托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宰相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据说,三皇之首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的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这一习俗还被发扬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以后,“二月二”便定名为“农头节”,也就有了这首百姓很喜欢吟唱的民谣。

二月二民俗的作文500字【七】

今年的二月二下了一场大雪,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二月二下雪,今年的二月二有了特别的记忆。

早晨,我起身上学,出门一看,雪花纷纷扬扬的飘着,房子和地面上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雪,树枝上也是挂着一层雪,形成了美丽的树挂,外面整个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走在路上,我就在想:校园会是怎样的雪景?雪在脚下“咯吱”“咯吱”的响,到了学校,我已经快成为一个“小雪人”了。校园里高大的松树,被冬爷爷用神奇的魔法变成了披着银装威武的哨兵,他在雪中不动摇地站岗。同学们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有几个女同学遭到男同学的猛烈袭击,被男同学打的满脸通红,落花流水,显得十分可爱,顿时,操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二月二在家乡可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妈妈们都会带着小孩到理发店去理发,剃个“龙头”,人们说:剃了“剃了”的小孩子们会特别聪明,所以,每到这一天,理发店会忙的不可开交。

我还听说了一个有关二月二的传说。古时候玉帝下令,三年不许给人间降雨。负责给人间降雨的龙王不忍心看百姓受灾挨饿,于是便给人间偷偷降雨,可是被玉帝知道了,就把龙王打下天宫,压于山下。玉帝说:“除非金豆开花时,龙王才能回到天宫。

为了拯救龙王,人们到处寻“金豆开花”。在二月二这天,人们发现玉米很相金豆,人们想:把玉米炒开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人们把玉米花供奉给玉帝。余地看了没有办法,只好把龙王召唤回天庭,给人间降雨,所以二月二还有吃爆米花的习俗,我们这里还有吃炒豆的习俗。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职场学不进给我们增加了乐趣,还给农民伯伯带来了喜悦,因为小麦和果树不用浇返青水了。

今年的二月二太让我难以忘怀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