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郑和的作文(郑和下西洋作文300字)

赞美郑和的作文(郑和下西洋作文3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1 17:57:25
赞美郑和的作文(郑和下西洋作文300字)

赞美郑和的作文【一】

他在学校、班级里做的好事最多。那是9月26日的事。下午,同学们陆续来到学校,在教室里做作业,忽然一股怪味弥漫了整个教室。顿时,整个教室像开了锅似的乱开了。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二组的\'李春红同学呕吐了,他脸色苍白,有气无力地伏在桌上,一动不动。

呕吐的气味是难闻的。同学们闻到了那股气味,有的捂住鼻子跑到操场上去了,有的说:“真臭”,同学们都离开了教室,只有陆体胜还留在教室里。他想:同学们都走了,我也该离开这里了,这种气味实在太难闻了。可是他又一想:不对,老师说过,同学们要爱护集体,要相互关心。何况我是班长,更应该处处带头。想到这里,他不在犹豫了,拿起畚箕到地里弄来干泥土,倒在脏物上,然后弯下腰用笤帚认真地扫起来,赃物的气味熏得他眉毛一皱一皱的,颗颗汗珠从他的额上掉下来。赃物扫净后,他倒了半杯子水,让李春红漱口。他的一举一动李春红都看在眼里,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这只是我们班长关心同学的一件事。

赞美郑和的作文【二】

在我心中有一支永不熄灭的蜡烛,永远燃烧着生命之火,永远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这支蜡烛是不是很像在我们身边的一位很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呢?他在课上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在课后是我们的益友,如果同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她还会耐心地教导我们,没错,他就是我们的老师, “蜡烛时刻在提醒着我们,要处处为他人着想。”这也许是老师常说的吧!

一年了,老师曾为了我们掉过多少“珍珠”?而我们呢?却时常惹她生气,心中真是难过,也很后悔:我,一名中学生,没有全身心地努力。老师,我想对您说:“您为我们操劳,任劳任怨;您带我们进入知识的海洋,在那里遨游,使我们懂得书中的乐趣;您精心备课,与我们一起品味书中美妙的午餐;您如好朋友似的关切我们;是您,是您,还是您!您像一根红烛,为后辈奉献出所有的光和热!您的品质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您像一只会说话的小鸟,来为我们讲课,是那么得丰富多彩,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老师您曾经说:路要自己去走,于是我开始了寻梦之路,多少次努力,多少次失败,多少次站起,谢谢你,在我人生中的好老师!一年又一年, 风风雨雨,您为了我们呕心沥,请接受我对您深深地感谢和炙热的爱, 您的影子印在我脑海里。您是一位老师,您把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在我的心中点亮,高高挂在我们的头顶, 让它燃烧您的诗意和激情,让它照亮您的心灵和行程,让它点燃您的机智和活力,让它升腾您的恒心和爱心!您把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照亮我的人生。您情愿燃烧您的每一寸躯体,让我们获得生命的青春。您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在液的鲜红中奔腾。正因为您是一个老师才无悔粉笔灰 染白您的双鬓,只要您的希望能把我们的前路照亮却宁愿把自己化作灰尘,平平淡淡的三尺讲台却是您的人生舞台。

因为热爱,您深情地演绎着您的人生,因为执著,您才会微笑着写下希望而擦去了功利,因为热爱,忍看桃熟流丹,李熟枝残,因为执著,选择诗满人间,画满人间,为什么“珍珠”总在您的眼中饱含?因为,您有一生对我们深沉的爱。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老师您说声:“老师您辛苦了!” 愿您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健康快乐!

赞美郑和的作文【三】

在暑假里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美丽的郑和公园。

一进,公园我就看到了美丽的\'灯,远远望去我还看到宽广的湖水,一坐巨大的石像,我心想:“奇怪,这么大的石像是怎么做的呢?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运到这湖里的呢?在这湖放了这么久它有没有裂开呢?”我们边走边看,突然我看到了一个有四个龙头的柱子,样子十分壮观,我连忙叫妈妈给我拍照,妈妈她爽快的答应了,拍完以后我一看,很有趣!(我饱这龙头)往左走我看到了一块又一块的板子,变问爸爸那是干嘛的。爸爸想了一会回答:“那应该是吸收太阳能量的板子吧!”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展览馆边上。一进里面我们就看到了许多文物,比如模仿古代人造船的石像、模仿将军的石像,用的绳子、碗、茶壶……一大堆东西叫人数不胜数 你不亲眼看看是不会相信的,我们还参观了郑和宝船,在船头玩了一把,接着我们走了一小会儿,走到了一个可以开船的地方,爸爸买了一张票,我们开始开船咯!开着开着我们就到了一个有音乐喷泉的地方可谁知喷泉突然开了我们被弄得满身是水,可是不谁都可以这么“走运”的哦……

很快就到三点了,我也要回家了。

赞美郑和的作文【四】

今天是大年二十九,真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午饭后,爸爸妈妈和爷爷带着我去郑和公园游玩。

一进大门,我就被高耸入云的郑和铜像吸引住了。铜像用铜雕刻成了郑和年轻时候的样子。我掏出宝贝望远镜CoCo,侦查到铜像下黑色石碑上的文字文字记载着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1420xx年,郑和在刘家港码头起锚扬帆,开启了七下西洋的航程。谈起郑和,就一定能联想宝船。一艘木结构的宝船正停泊在铜像旁边的湖面上,我可观察好了全部地形哦!我怎样才能更快速地到宝船呢?正当我在绞尽脑汁地思索时,忽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个可以外租四轮休闲马的摊子。我们花了五十块钱租金,租下了这台休闲马。

我和爷爷坐在上面,脚使劲踩着踏板,手握紧紧握住方向盘,转动方向盘,左一摆,右一摆,真是好玩极了!全力加速!我和爷爷飞快地踩着踏板,轮子在风速旋转,只一会工夫就到了郑和宝船。

这艘宝船真大呀,从船头至船尾,足有七八十米长。船上有许多我从未见过的装置,什么航海罗盘啦,螺旋桨啦,真让我大开眼界!沿着陡峭的楼梯登上船头,顿时,我对郑和的崇拜油然而生。首先,他有勇气,一般人是不敢开船下西洋的,在中国航海史上开辟了新纪元。他率领的船队穿越了印度洋和太平洋,经历千辛万苦,才能底达大西洋。其次,他每次下西洋都会带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送给访国之国王,一方面进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和许多国家建起友谊。郑和,我是你的粉丝!

下了宝船后,我和爷爷继续向前骑,爸爸妈妈在后面跑步,强身健体。骑了一小段路,便到了我梦寐以求的郑和纪念馆。纪念馆的墙壁上有一幅幅画,画面生动地再现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七下西洋,每一次都有巨大的风险,但郑和勇敢无畏、坚持到底,这毅力是何等的惊人啊!沿着走道走进去,向右一转,突然发现陈列馆一个个用陶瓷铸成的人儿,真是太逼真了。他们有的在搬运航海期间必需的粮食,热得汗流浃背;有的.则站在船上,手执长矛站岗,侦察敌情……此情此景,另我感慨万分。

这时,我又发现在一幅画的右下角,一座破旧的小房子前,站着一位正在朝宝船挥手白发苍苍的老人。旁边的一位年轻的小姑娘正在与亲人恋恋不舍地送别……我猜测她们都是郑和的家人。

游历于郑和纪念馆,我感叹于当时船队的规模之大,更惊讶于这开天辟地的航程,更对郑和深深的敬仰!

郑和虽然离开我们六百多年了,但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世世代代相传下来,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赞美郑和的作文【五】

郑和公园位于昆阳镇月山之巅,海拔1941米,占地面积250亩。为纪念郑和,晋宁县委县政府决定从1979年起兴建郑和公园,经过连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基本建成。公园规模弘大,园内除遍植树木花草外,已建成郑和纪念馆、郑和纪念亭、郑和故居、郑和雕像、三宝楼、郑和碑林,并修复了郑和之父马哈只墓。其中郑和纪念馆被0云南省委列为近代史和国情教育基地之一,马哈只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和公园被列为昆明新十六景之一,景点名为“月山帆影”。

郑和公园在滇池南端昆阳镇的月山上。昆明是我国明初伟大航海家郑和故里。为了纪念郑和航海的历史事迹,在昆阳山上建了郑和公园,占地250余亩,苍松翠柏与果林交映。南大门巍峨壮观,两侧有“郑和下西洋”的浮雕,浩浩荡荡船队,向西乘风破浪,气势雄浑。东大门在昆阳大街中段,玻璃坊顶,翼角红墙。园内建有“郑和纪念馆”和“马哈只碑”等。

由东门入园,先达郑和纪念馆,馆址在原明代两层建筑玉皇阁内,里面陈列着100多件各式各样的珍贵文物。其中有郑和航海图,郑和远洋楼船模型、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纪念馆西面松柏林中,有郑和父亲马哈只墓,墓前立有“马哈只碑”。此碑是明永历9年(1411年)郑和主立,字迹经570余年的风雨仍很清晰。因郑和11岁丧父,已记不清父亲的名字,只知道祖父和父亲都到达回教圣地麦加朝圣,被人们尊称为“哈只”(阿拉伯语意为虔诚而有学识修养的巡礼人),于是碑文中便写“公字哈只”,碑也就俗称“马哈只碑”了。碑文对马公籍贯、身世、任职等记述颇确,正碑两侧还有后人立的两碑,一是师范(荔扉)所录“明史。三保太监郑和传”,另一是夏光南的“郑和太公墓志铭跋”。此外还有“郑和纪念亭”,立在纪念馆南面的芙蓉丛中。

赞美郑和的作文【六】

太仓市郑和主题公园正在六百七下西洋起锚地太仓港新建,一百多辆机械轰鸣运转,七百多名工人紧张施工,整个工程将在七月十一日“中国航海日”前竣工对外开放。

郑和主题公园总面积一百二十二公顷,建有十一座山体、主入口广场、音乐喷泉、郑和铜像、郑和宝船、郑和纪念馆、郑和七下西洋历经的异域风情等十个工程。建筑风格以还原郑和船队远洋的历史文化,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异域风情区再现郑和七下西洋所到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遗迹和风情,主要有马六甲、爪哇、古里、麻林、锡兰南北楼、唿噜莫斯和麦加等七大建筑,面积为三千三百平方米。

郑和铜像已建成,高十八米、重五十余吨,为国内最大。郑和手执航海图,昂首挺立在长江口当年七下西洋的起锚地,高大而典雅,宏伟而凝重。现场安装工人告诉记者说,该铜像由一百多块锡青铜板装 而成,安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

复制的郑和二号宝船,也称“二千料郑和宝船”,投资一千二百多万元,长七十一点一米,宽十四点零五米,这是为了纪念一四O五年七月十一日郑和在太仓首航出海的日子,专家称,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一长宽比例也比较合适。船尾部有三层,近十八米高,桅杆高三十八米,寓意郑和曾经去过的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