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习俗吃粽子作文(介绍习俗包粽子作文600字)

介绍一种习俗吃粽子作文(介绍习俗包粽子作文6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9 08:25:26
介绍一种习俗吃粽子作文(介绍习俗包粽子作文600字)

介绍一种习俗吃粽子作文【一】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教过我们:“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州下水喜洋洋。”

姑姑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祛百病,小孩还要佩戴香囊。

我们的大队辅导员告诉我们:端午节的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学校也放假了,我的姑姑给和姥姥都给我们送来了她们亲手包的粽子、炸的菜角和麻叶,我吃着粽子真香啊!真的谢谢她们!

介绍一种习俗吃粽子作文【二】

“哈哈,终于让我逮住了吧!小家伙,看我怎么收拾你,接招!”只见我两眼冒光,像一匹饿了十年的狼。我迫不及待地剥开那层碧绿的“纱衣”,狼吞虎咽吃起了屋中藏着的`美味。看见我边吃边流口水的样,总司令又发话了:“小馋猫,慢点,別把叶子吃进去了,又没人和你争。”

吃着吃着,疑惑也随之而来。与我一向是知音的老爸,“头头是道”地说:“据我所知,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入水中以驱蚊龙。”

原来如此,可我嘴上却不那么说“爸,你别装成副文质彬彬的样”“这都被你发现了”老爸淘气的说。

“哦!听你一说我起一首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就是唐代文季的《端午》”“还说我装,你也好不哪去。”老爸用忌妒的口气说。“好啦!不要这样吗!”我开起了撒娇模式。

唉!一口气说了那么多,使我口干舌燥。还是多吃几个粽子吧!

介绍一种习俗吃粽子作文【三】

今天是端午节,早上起来,我看见桌子上放着好多的粽子。

我连忙拿起一个,看了看,发现这些粽子是三角形的,跟平时吃的竹筒粽子不一样。剥开竹叶,吃了一口,真香。我想: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我跑进房间问妈妈:“妈妈,过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孩子,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由来与屈原有关。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投江后,人们怕他被鱼吃掉,就往江里丢粽子、饭团、鸡蛋等食物。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船、吃粽子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真高兴。

介绍一种习俗吃粽子作文【四】

1、鸭子

南京人传统的饮食习俗是在“处暑”时节吃鸭子。鸭子,特别是南京江宁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据悉,那里的鸭子味甘性凉,肥瘦适宜。如果没有空,老南京人都会去熟食店买半只鸭子回家;有空的`人都会在家炖上“萝卜老鸭煲”或做“红烧鸭块”送给邻居,这就是俗语中说的,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杭州人习惯将鸭子分为老鸭儿、嫩鸭儿、呆大鸭儿,就营养来说,老鸭瘦肉多,水分含量少,相对口味和营养都会好一点,适合煲汤解暑气,而肉鸭则多用来做烤鸭、酱鸭等。对如何辨别老鸭和嫩鸭,这里有一个小窍门:老鸭一般毛长得比较齐,嘴和脚掌比较硬,颜色发黄、发黑,摸上去骨头比较硬。另外,同样的个头,老鸭比嫩鸭分量重。

2、龙眼

“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老福州“处暑”之后不再喝凉茶,而多吃些“补气”、“补”的东西,老福州习惯吃龙眼,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

处暑过后要进入秋天,中医上有“补秋”的说法,所以少喝凉茶、多吃龙眼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讲究“补气”、“补”,要避免寒凉的食物;同时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有滋补养气的作用,在这个节气食用是有益的;但食疗不用太过刻板,并没有规定这个节气一定要吃龙眼泡稀饭,很多人平时也可以这样食用,是有益的。

3、白丸子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糯米,其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秋季适当吃点糯米类食物,对身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4、凉茶

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在处暑前后如果感到口干舌燥,以性干寒的麦冬或石斛泡茶,有助消暑热,还能养阴;以雪梨加入蜂蜜、川贝泡水饮用,更是有化痰止咳、生津养肺的作用,也适合气虚的人士。不过,处暑时节应少喝凉茶,因为此时的暑热并不严重,而凉茶过度苦寒,易伤脾胃,同时也对肺和肾无益。

5、酸梅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温州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乌梅中的有机酸含量非常丰富,能有效地抑制乳酸,降低疲劳感,除掉使管老化的有害物质。所以处暑节气喝酸梅汤可以消暑提神、生津止渴,让肌肉和管组织恢复活力。此外,吃多了肉时,喝酸梅汤还能帮助体内酸碱值达到平衡。

介绍一种习俗吃粽子作文【五】

吃春卷

吃春卷原本是立春节庆习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现在这种节庆习俗已经淡化了很多,甚至于许多年轻人都已经不知道这一习俗了。现在,人们更多地用吃面条和饺子代替了吃春盘、春饼、春卷,来迎接春天的到来,故民间广泛流传有“迎春饺子打春面”的说法。春卷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风味食品。时至今日,色泽金黄、外皮酥脆、肉馅鲜嫩、香气诱人的春卷已成为许多大酒店宴席上一道风味独特、备受欢迎的名点。

吃春盘

自唐朝起,民间还普遍流传有吃春盘的立春食俗。如南宋后期陈元靓所撰的《岁时广记》一书引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春盘一词也屡见于唐代的诗词作品中,如诗人岑参在《送杨千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一诗中就曾这样写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到了宋代这一习俗更加普遍,北宋大词人苏轼曾在其诗词作品中多次提及这一习俗。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对五辛盘作了改进,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使其从单调的辛辣变为色香味俱佳的翠缕红丝,并名之曰“春盘”。

吃春饼

立春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也叫“咬春”。由于立春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出嫩芽,人们尝鲜,古人就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饼,寓意着五谷丰登,也是春天的象征,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吃萝卜

在许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北方立春,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是吃萝卜,俗谓“咬春”。吃萝卜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明人刘若愚《明宫史》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光绪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载:“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谓可以却春困也。”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