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心理描写方法(心理描写属于什么写作方法)

写作文心理描写方法(心理描写属于什么写作方法)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1-24 06:17:08
写作文心理描写方法(心理描写属于什么写作方法)

写作文心理描写方法【一】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即所谓的“从众”。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勇敢地面对自己。

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掩耳盗铃,也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或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认识了解自己,从容面对自己的一切。不要觉得自己有“缺陷”就要把“缺陷”用某种方式掩盖起来,这样的人后果只是自己骗了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收集相当数量的信息,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没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所以需要我们主动去培养自己这种能力。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来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会相对客观。

写作文心理描写方法【二】

浅谈美术的心理教育作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心理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其个性完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思考。为此,正确认识和积极发挥美术的心理教育作用,是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

【关键词】健康心理;美术;心理教育;作用

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也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不良心理受到治疗和矫正,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最后达到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体验与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这就是说,美术和美术教育还具有心理教育作用。那么,美术和美术教育又具有怎样的心理教育作用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1.美术作品及美术构成因素的心育作用

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美术作品及其构成因素均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了门户。”远古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神像、印地安人的图腾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们当作祛病去邪,保佑吉祥平安的护身符。近代中国的美术作品同样具有强烈的心理效应,“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旧社会人们家门上贴的门神画儿,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的渴望心理。蜿蜒逶迤的万里长城、上下飞舞的中国龙、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是中国气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不给每一个中国人心理上注入激情和活力。所有这些都足以证实了美术作品在人心理上产生的巨大作用。

心理学家还认为各种图案、标志,甚至单一的美术造型因素,例如某种线条、某种形状、某种颜色、某种构图,均可被视为传达特定联想信息的符号,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响。例如:水平线的开阔感、三角形的安定感、波形的动感、折线的烦躁不安感、旋形的弦晕感等等。据悉,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里,提审“犯人”的候审室墙壁上绘着旋形纹样,使人看了头昏呕吐,造成难以忍受的心理折磨。诗人歌德研究色彩的心理效应长达二十余年,他证明“蓝色能引起人心理的冷觉,红色使人感到恐怖,绿色包含着善良与和解,具有安抚眼睛和

写作文心理描写方法【三】

第一,摒弃心中的非理性观念。

许多带有焦虑、紧张的人经常对自己或对别人说:“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成功。”“如果我失败了,我就会没有价值,别人就会看不起我,我会很没面子。”“如果发挥的不好,我的前程算是毁了。”这些话纵然能增强我们奋进的决心,但也容易引起焦虑,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要想避免詹森效应,在平时就应当注意矫正这些不正确的想法,养成以平常之心对待生活中的“竞赛”的良好习惯,减少紧张情绪,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第二,要平心静气地走出狭隘的患得患失的阴影。

不要总是去贪求成功,而是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人生的“赛场”是高层次水平的较量,同时也往往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树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有一份收获。最终定会交付人生满意的“答卷”。

写作文心理描写方法【四】

人,都是在不断的观察和实践中成长,直接的实践获得经验,间接的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渐渐树立起是非观。你知道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比如说,手不能放在散热器上,否则要被烫伤;向奶奶展露一个甜美的笑容会得到一块巧克力……。这样的是非观,经过长期的积累、丰富、系统化,就成为了价值观。

价值观中的东西,不可能全部是正面的东西,也有负面的东西 -- 那些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东西。比如说,“地球是圆的,没有上下之分”这样的客观事实是你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你的,这样的新知识和你上学之前学到的上下概念便产生了极大的冲突,以至于你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才能消化这样的新知识。这就是说,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迈吉问你,“你是否认识这样的股票投资者,他们十分清楚一个有分红派息的含权股票就是要比没有这种特征的股票更具投资价值?”“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股民,他们觉得评价一个股票的价值,只需要阅读和分析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

这样的人,往往总是如此自然地以固有的思维模式(价值观来看待各种问题,以至于他人提出的看待问题的其他方法,他们完全不愿意认可和接受,不论你拿出有效的证据、活灵活现的演示,对他们来说似乎毫无用处。

科学实验证明:尽管很难,一个人还是完全有可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客观,前提条件是首先必须完全释放掉此前所学会的那些根深蒂固的看待事物的定式思维。

我说过“舍与得”的关系,那就是你不舍得放弃,就无法得到。你的手如果一味地抓着你的所谓的价值观,你哪里还有空余的手去抓那些新的、更合理的价值观呢?我也说过,当你学习新的东西的时候,你必须放下脑子里那些固有的东西,如此你才可能有一个“公正”的心态去对待新的东西。我还说过,要真正做到主观贴近客观,你还必须清空自己的心灵,如此才可能不给本色的客观涂上自己的“色彩”。

写作文心理描写方法【五】

早晨醒来,突然想起这段有名的禅宗公案。“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听起来很空灵美好,却是一种虚妄,就象来生的幸福一样。慧能自己也做不到,终他一生也许临一刹那能够可以。“放下执着”说来简单,但你想着放下的时候亦是一种执着。慧能这样心心念念传法的人满心都是执着,怎么可能无物无染呢。“时时勤拂拭”倒是一种我们可以企及的高度,不染尘埃就是神仙境界了。

读书时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同样有压力。父母、上司、配偶、同事、子女、朋友,我们的世界元素越丰富,我们的抱怨越多。黑色的怨气与不甘,黄色的迷茫逃避,灰色的绝望放弃,红色的名利野望……喋喋不休抱怨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怎会这样,怎样改变?觉得空虚寂寞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努力的方向对不对?

我觉得抱怨不休的人老的很快,跟红顶白的人很累,汲汲以求却分不清想要与需要区别的人会永远焦渴,我不想这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