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萧红作文300字(童年看萧红的400字的作文)

我心中的萧红作文300字(童年看萧红的400字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23 17:15:42
我心中的萧红作文300字(童年看萧红的400字的作文)

我心中的萧红作文300字【一】

雨后,清晨,我倚窗而坐。读完了《呼兰河传》,心中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儿时的童年时光好像一幅幅画面,连续地浮现在眼前,内心感慨良多。

《呼兰河传》是民国四大才女的萧红的作品。主要描绘了故乡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作者的童年生活和生动鲜活的城中居民形象。读来仿佛置身其中,甚至忍俊不禁或不由得凄凉伤感。书的封面上是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姑娘,穿着民国的斜襟布衫和长裙,两条辫子搭在肩前,双眼流露出不谙世事的童真和好奇,但似乎又有着一丝孤独的神情,这使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

“卷起袖子来,咬紧了牙根,全身的精力集中起来,手抓着人家的板墙,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头不要晕,眼睛不要花,要沉着迎战。”这是呼兰河传中描写人过大溜着边过大泥坑子的动作和神态,我读到这里时,仿佛看到了那样的场景和画面,不禁笑了起来。“卷、咬、抓、跳”等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过大泥坑时的小心翼翼、紧张、甚至心惊胆战的心情。让我感到有趣的作者用了是迎战一词,作者竟然将过大泥坑这件事情比作打仗,真是点睛之笔,让人回味无穷。

然而,这样一个让路人如此害怕紧张的大泥坑子,呼兰河小城的居民对如何处理这大泥坑的看法是:“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若说用土把泥坑填平的,一个人也没有。”读到这里,我便想为什么居民们不愿用土填平呢,是他们没有想到吗?不,一定不是,连一个五岁的孩童都可以想到的办法,那些大人们一定都想到了。可是他们又为何如此忌讳这样做?细读文章,我明白了,这里的人们非常的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他们相信这是所谓的“命”,是上天安排大泥坑子在这里惩罚自己的。这种落后的封建思想不仅仅导致了大泥坑淹众多鸡、鸭、狗甚至马,也导致了冯歪嘴子老婆和童养媳团圆媳妇的。我开始感到非常愤怒,因为他们的封建思想害了这么多的生命,但后来我又同情甚至怜悯他们,在当时那个无知而又封建的时代,因为顽固的思想,害得他们遭了多少罪。我不禁感慨如今生活在这个开放而又自由的时代是多么幸福,我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年代而感到庆幸。

不要忘了,作者只是一件小事,却写的如此不同我们在叹服的同时,是不是该想到:如果作者不是生活里的有心人,她怎么能“发现”这些奇妙的故事?如果她的笔触只留在事情的表面,没有和呼兰城里的人们联系起来,又怎么能挖掘出人们思想的本质?在《呼兰河传》中,如果作者不是无比热爱这片土地,又怎能将这些寻常的事情和事物写的如此精彩,饱含深情?

大泥坑子也使我想起童年时生活在姥姥家,附近有一条地下道,夏天每逢暴雨或大雨降临,地下道的积水常常可淹至成年人的腰部,因为它阻断了我妈妈上下班时的路,我便常常涉水接她。但这涉水和过大泥坑子可完全不同了,这是很安全的。而我又从不紧张害怕,反而当成一种玩水的乐趣,欣喜在心中涨的满满的。

呼兰河传这本书中同时还有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作者和外祖父在后园的快乐童年时光,这使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小的时候,每到放暑假,我便马上去姥姥家住,跟着姥姥一起种瓜种豆,跟着姥爷一起上树摘无花果,独自一人骑着车去看火车轰隆隆的在铁轨上跑过,但是谁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业的繁重,这些记忆早已埋在了心底。呼兰河传这本书唤起了我尘封已久的回忆,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呼兰河传》是一本好书,它使那些浅薄无知的小说黯然失色。它告诉我一个潜在的道理:永远热爱自己家乡,即使它封建、愚昧,使人孤独、凄凉,但它记录了自己童年的故事,是自己精神的寄托。并且那里流淌着自己童年的回忆。

我心中的萧红作文300字【二】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名为《呼兰河传》的书。“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茅盾对这本佳作最美丽的评价。它是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的文学作品。这篇作品将萧红的艺术追求“人类的愚昧”和“改造民国的灵魂”完美的展现出来。

小说写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的故事。文中的我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充满着对广阔世界的追求和好奇。用一双善良明净的眼睛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文章一开始就描绘了东北农村小镇的晨景,大地的严寒,冻裂的房屋……一股子北方强烈而粗犷的乡土气味扑面而来。在这个小镇里面生活着一群平凡无知的人,他们根据传统的思想而生活。跳大神,唱大戏,放河灯……可见呼兰河城是一座没有自己思想和精神的城。作者轻松的讽刺中蕴含着淡淡的幽默和调侃。

文中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极其幸福的。祖父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作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秘密基地”后花园。在后花园中,作者和爷爷度过了童话般的时光。爷爷会教自己拔草,教自己生活知识,带给自己快乐,呵护自己成长。作者在文中是这样描写花园的风景的: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作者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美,诗意的语言,简单活泼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让我心情沉重的就是小团圆的。她年龄尚小,却为人妻,为人媳,她该多么难以接受和无奈啊!在新家里面,受尽了屈辱,自己孤零零一个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才能承受得了啊!她的婆家愚昧,封建,狠心。我难以想象,在那个可怕的时代,当我身处那样的处境,我又能做出什么?小团圆来的时候是那样的蹦蹦跳跳,却走的那么心酸。她一生受尽了折磨,先是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等不断折磨,摧残……在那个年代,她的遭遇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让我不由得心揪,为她心疼……

书中还有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二伯是一个心地善良却性格古怪的老人。他可怜又可笑,地位低下却拥有着主人的思想。冯嘴歪子是一个抗争者。他不顾社会的黑暗勇敢的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使人佩服。在他身上闪耀着一种坚韧勇敢的精神。

读完了《呼兰河传》,一阵阴霾陇上心头,这本书让我沉思,也让我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感触良多啊……

我心中的萧红作文300字【三】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俗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段美丽而忧伤的记忆。

这部小说是萧红在香港创作的,这个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远在异乡的萧红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生活上极度困难,心灵上屡遭挫折和变故,这种情形下,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童年和家乡,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她以自己的童年和家乡为题材,创作了这部小说。

信手翻来《呼兰河传》,就仿佛是在欣赏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画卷。全书共分为七章,通过第一人称来表现萧红记忆中的那座小城,小城里的人和事;小胡同里的人来人往;呼兰河的特产—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祖父的后园;小团圆媳妇的惨;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苦生活。小城的一切无不透露着寂寞、荒凉和悲伤。这是小城的悲伤,也是萧红的悲伤。

文章的开篇,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呼兰河,一个破败的村庄,到处都是暗淡的,暗淡的村落、肮脏的街道、麻木的人们。整个村子就仿佛如同乌云,没有一点色彩,甚至连当时的社会都是这般暗淡、无色的。就在这一片暗淡中,小主人公出现了—幼年的作者,一个生长在呼兰河小镇里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在她的童年中,她是快乐的,因为她有一个慈祥的祖父,还有如同美丽的花园一般绚烂的后院,在后院里,小姑娘和祖父一起干活、一起玩耍、一起度过每一天。萧红的文笔非常优美,骆宾基曾这样说过:《呼兰河传》文笔优美、情感的顿挫抑扬犹如小提琴名手演奏的小夜曲。

虽然这部作品是小说,是一部回忆性、自传体小说,但在写作上却采用了散文守法,没有大段大段的叙事,犹如风景画一般的记忆在流淌。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是,觉得他非常可怜,她比作者大几岁,还是个孩子,才12岁。这本该是一个尽情成长、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她八岁就被老胡家用八两银子买来做媳妇,12岁接近胡家,也开始了了悲惨而屈辱的短暂一生,她本是一个脸膛黑黑,爱说爱笑的孩子。在胡家一段时间,变得脸黄黄的。天天从他们家里传来凄惨的哭声。这下婆婆找到一个撒气同了,自己把碗打碎了。抓过小团圆媳妇就一顿毒打:自己卡摔了,把小媳妇也要打一顿。是不是把媳妇掉在房梁上打,没有啥过错,用她的话就是,给她一个下马威。以后好听话,孩子的练越来越瘦,不吃不喝,闹起来病。在东北都流行跳神,跳过无数次的神,吃过很多的偏方,都不见效。最后最惨的是,把孩子当众扒的一丝不挂,放在开水里洗澡。孩子痛苦的昏了过去,醒了之后,在继续按在装满开水的大岗里洗澡。这哪里是洗澡,分明就和地狱的下油锅差不多。孩子在那个夜晚了,找张铺盖卷雇几个人挖个坑就埋了。女性的凄苦在作者的笔下描绘的令人心碎。

读这本书,有快乐也有沉痛,在别人的生活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还赠长了见识,别有一番滋味!

我心中的萧红作文300字【四】

看到萧红的一生,内心无比悲凉,因她的才华而震惊,但也因她的处境心痛。她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喜欢,但是却究其一生又孤独落寞。

她于时代,于际遇,于庸医,也于自己对生命,对自由,对爱的渴望。

我心中的萧红作文300字【五】

《呼兰河传》有着灰色的背景,讲述的是灰色的人生。给人一种灰色的画面。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萧红,萧红在她前的两年,以坚强的意志写下了《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全书分为七章,是萧红经历多年漂泊之后一部诚挚动人的怀乡之作。第一章着重描述了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这个泥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经常淹鸡,猫,狗,猪甚至还有人。有的说要把坑两旁的墙院拆了。有的说在坑周围种树。但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把坑用土填平。这件事揭露了人们对妨害自身安全的事物的漠视。以及维护现状,不求改观的苟且偷安的心理。第三章是本书中“我”在童年中最快乐的时光。

本书最残酷的地方是小团圆媳妇的惨。小团圆媳妇才12岁,本应该是一个活泼,好动的时段。却被老胡家买来当童养媳。动不动婆婆就骂她,打她,打得她得了重病,还请了个骗人的“法师”,让她洗烫水澡。一个好端端的小姑娘就这么被活生生的折腾了。这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像小团圆媳妇一样被这样折磨?她婆婆曾还说过:“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的狠了一点,可是不狠那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这句话中的“只打了一个多月”,说明婆婆在轻描淡写的说,毫不关心小团圆媳妇的生。最后小团圆媳妇的惨,婆婆非常悲伤,但悲伤的不是媳妇的,而是在她身上花的五千多吊钱而白白浪费了。一吊钱可以买三块豆腐。时常有小孩因为丢了些钱,被他妈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呼兰河城的市民都是认为金钱能解决一切。揭露了这个社会的腐败政治,在他妈眼里金钱就是万能的。

《呼兰河传》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小说。它没有主角,讲的故事也没有轴心。

作者用了孩童的视角观察呼兰河城,口吻一派天真,稚拙。这本书主要是讽刺了呼兰河城人民的自私贪婪等在社会上瞧不起的性格。萧红的人生是寂寞的,我曾经也体会到这样的感觉。茅盾在《呼兰河传》中的写的序也曾提到过:“这样精神上寂寞的人,一旦发觉了自己的生命之灯快将熄灭,因而一切都无从补救的时候,那她的寂寞的悲哀恐怕不是言语可以形容的。”

比起萧红,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但我们仍生在福中不知福。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的努力中国会变得更好。

我心中的萧红作文300字【六】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她虽然出生在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但幼年丧母。因丧失了最亲的祖父后,不顾家庭反对而出走北平,而后跟汪恩甲交往怀孕,但因无经济来源欠债太多,未婚夫汪恩甲逃离。在萧红穷困潦倒并关在旅馆,她向裴馨园求助,然后多次派萧军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萧红因此结识萧军。她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场》,一举成名。1936年,因与萧军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为了求得解脱、缓解矛盾,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在这期间,萧红再次回到萧军身边,但是她感觉萧军毫无变化便再次离开。1938年,萧红和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战乱纷飞之时,她再次怀孕(萧军的孩子),但小孩产后第四天,夜里抽风而。在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我心中的萧红作文300字【七】

“我本一无所恋,但又觉得到处皆有所恋。”

话剧《萧红》不仅穿插了祖父与幼年萧红的场景,也加入了萧红小说《生场》里的情节。只是演萧红的女演员太青春靓丽。

四年前的电影《黄金时代》,因为话剧式的叙述与承接饱受诟病,我想,或许对于萧红本身的争议与史料的缺失,真的很难将其一生真实又美好地呈现出来。不顾家庭与汪恩甲订下的婚约,选择与表哥陆哲舜私奔,迫于经济压力回来后又同汪恩甲生活在一起,怀着汪恩甲的孩子又与萧军相爱,欠旅馆一大笔钱趁洪水的契机偷跑掉,孩子一出生后就送人,怀着萧军的孩子时又同端木蕻良在一起…后半生二萧与端木的纠葛可以归结为感情,但前半生说是被命运作弄,但实在现在回顾起来就是“三观不正”。

东兴顺旅馆里怀孕的萧红与萧军相见的一幕,直让我怀疑萧红的所作所为是否太不负责。对于前人的一切,总是有太多谜团。是美是丑,是善是恶,甚至是否真实存在于过去,都只是书中的一幕幕讲解,终究没法亲自验证。

此前,对于逝去的古人,我总是觉得很遗憾,那么精彩的人,怎么也会受命运捉弄,也会有生命的终结。假使时间是一个轮回,或许这些遗憾,本不该追究。

还记得当初喜欢萧红是因为在书上看到了她的遗言,“至此我将与碧水蓝天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让别人写了。”一个人一生的漂泊无奈跃然眼前,虽说人生是命运的安排,但个人却自愿成了命运的操盘手。

高三毕业那年看过《生场》,看不大明白,金枝的故事早已忘却脑后,我更喜欢看萧红写简单的生活。今天又借机重温了一次,金枝和一个男人产生了爱情且怀了孩子,男人也很爱金枝且发誓要娶她。“男人,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心里才装得下女人,等她老了,就会打她,骂她”。婚后,男人的生意不顺,欠了很多债,吃饭都成问题,回到家就拿金枝和孩子出气,一次发怒中甚而想卖掉孩子还债。不过孩子没有卖掉,只是被男人摔了。日本人也打了进来,金枝在亲人的劝阻下往城里逃命,上门给人缝被子时却会被人扯下裤子摁在床上,不从的话就要被打,回到住处还要被同屋的老婆子羞辱。不好,生也不好。“人和猪狗一样,忙着生,忙着。”我想,等以后的生活越变越好,后来的读者,是不是不能切身理解,人性的黑暗不是只存在于贪婪的中,而是根治于基本的饿与生存中呢?

话剧与《黄金时代》有很多相似的场景,东兴顺旅馆的初见,与鲁迅先生交谈,萧军出轨,临汾车站的分别,二萧与端木的纠葛,最后萧红临前骆宾基的陪伴,当然还有祖父和萧红在后花园里的`场景。“爱便爱,不爱便丢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世上还有让我眷恋的东西。”“你知道我别无所求,我只想有个地方安安静静地写东西。”“有各式各样的读者,就该有各式各样的小说。”“我后,我的文字或许会被遗忘,但我的绯闻会永远流传。”…

一个人一生的场景,或许很长,但仔细看,也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几件事。四年前,《黄金时代》上映的时候,我从江苏跑去呼兰的萧红故居,在高楼大厦的簇拥下,故居仿古的旧房子尤为显眼,后花园或许还是那个后花园,虽然是东北的十月,但一切都生机盎然。在呼兰河的天边,残阳似,孩子在河边无忧无虑奔走。四年了,在我身上也没发生什么,只不过是我毕业了,换了生活的地方,换了身边对话的人。

“去年的五月,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时节,今年的五月,生活的滋味,犹如青杏般的苦涩。”那些苦涩,或许就是吸引我的东西吧。以前我不大相信命运,但现在的我会随遇而安。我想,就算命运很难更改,但生轮回,有坏运,也总有好运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眼下开开心心地活着。

话剧最后一幕,萧红逝去后,见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与祖父,“长大吧,长大了就好了。”,后来的她长大了,可是并没有好。话剧也在三人并行离开中落幕,音乐激扬,风雪飘摇。

在历史苍茫的波涛里,人的一生也就好像是一场话剧。不断有人上场,也不断有人谢幕,故事一点点展开,生命却一点点结束。不知到了生命的尽头,是否还可以和所有人,来一场谢幕,然后,蓦然走进风雪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