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规范训练(高考作文押题万能开头结尾)

高中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规范训练(高考作文押题万能开头结尾)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3 03:01:26
高中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规范训练(高考作文押题万能开头结尾)

高中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规范训练【一】

1.翟良《议论文也能写成一杯“冰糖雪梨”》,搜狐教育。

3.常小鸣《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展示教师范文》,《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2年第11期。

高中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规范训练【二】

议论文三要素之一“中心论点”经常会成为高中阶段大大小小的考试的重点考查对象。因此,知道一些切实可行的归纳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方法,既是考试的要求,也是进行点论结合的片段训练的第一步。在片段训练中,可根据以下方法给出议论文中心论点:①用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开头小故事引出中心论点。④在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提出中心论点。⑤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⑥片段可不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在进行片段写作时,要合理规划论点的分布情况,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区分开,避免出错。最好在片段的开头、结尾以及中间部分均对中心论点有所涉及,保持论点论据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进行点论结合片段训练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本段的核心内容,指明中心论点。判断这一句话是否是本段的核心内容,主要看本段的其他部分使用的例子、说明的道理、所打的比方是不是都围绕着这个问题来讲。

片段训练应培养学生“回头检查”的习惯,检查每一句话是否都符合下述原则,否则需修改:中心论点必须与试题的要求和原则保持一致;中心论点必须是完整的陈述句,避免出现歧义;中心论点必须有其他论据的支撑。

高中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规范训练【三】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是往年高考的一个材料,为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我没有交代材料内容,想观察学生在面对这样一个标题时,会选择怎样的角度立意,会怎样归纳中心论点。没有与众不同的写作思维,没有有效归纳中心论点,是很难写出一段优秀的文章的。

这篇作文的材料内容是:人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的存在是客观的,无法改变的。如果按照这段材料写议论文,考生可以围绕“困难压力不变,成功从自身改变开始”的中心论点展开写。由于学生并没有看到上述材料,结果有了新的视角,比如将山寓意为人生成功的巅峰,成功若不来,我用智慧和勇气走向成功。这个论点很新颖。立意准确,是我们进行片段训练的成效之一。

在进行片段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确定段落的写作思路和例子,然后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我还鼓励学生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证明文中的事例。让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会让人印象深刻。例子属于事实论述,过多使用会使文章显得过于呆板,可鼓励学生综合运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者穿插使用,提升文章的趣味性。理论论据包括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警句、定理公式以及俗语、谚语等,用这些论据有力论证文章中的观点,会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论证的多元也会使得文章更加丰满充分。

写文章不易,对于文学基础较为薄弱的高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对于点论结合的片段训练,应引导学生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把握好中心论点,选择合适的写作语言,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高中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规范训练【四】

小白猪

李捷鑫

小白猪失踪之后,妈一直很气恼。

当初妈决定买这头白猪来贴补家用。爸唠叨半天,说了一大堆。妈气不过了,咬牙用存了很久的私房钱买下。没想到养了几天,因为一时疏忽忘了关猪栅,居然让它逃跑了。妈为此自怨自艾难过了好几天。妈的心情不好,家中静下来,我和爸讲话都得小声小气的。

一个多礼拜后的一天,我在客厅,妈在厨房忙。

突然,“砰”的一声,爸撞开门冲进来。

“看!这是什么!”爸两手举得高高的。

妈双手在围裙上擦拭着,皱着眉从厨房走出来。

“小白猪!”我和妈大叫出声。

爸把它送到妈面前,邀功似的:“我在找到它的时候,脖子上还套根绳子,可能是邻近的小孩抓到了养着,玩腻了才放它回来的。”

接过小猪,妈一遍又一遍地抚摩着它满是泥巴的头,竟流下泪来。

爸走过去,一反平日的粗声粗气,温柔地轻揽着她的肩头:“找回来就好了,有什么好哭的呢。”

妈的脸有些红,轻躲开爸的手,擦擦眼泪,掩饰说:“我看看饭好了没有。”

客厅里只剩下我和爸,他把头舒服地靠着椅背。

“爸,可惜这只嫌小了点儿。”

爸猛地从椅子上跳了下来,难以置信地瞪着我。

我笑笑:“昨天我看到你去找古叔要的。”

“好家伙!”爸摸口袋想找烟,又匆忙把手放下,摇摇头说道,“我从你妈‘配给’我的烟钱里,东扣西扣好不容易才省下来的‘私房钱’。这下倒好,得戒烟了。”

我走到厨房,妈在炒菜。

“好大的油烟。”她撩起衣襟,擦拭一下眼睛。

“你爸和你说些什么?”

“没有。”

“真的没有?”

我心虚地垂下头:“什么也没有。”

“大概是说这只猪怎么弄来的吧?”妈说,“他也真傻,猪是我养的,怎么会认不出来呢?”她弯腰摸摸小猪的头,嘴角含着淡淡的笑意,神采焕发,仿佛年轻了许多:“倒是我和你爸生活了这么多年,居然不知道他有这么好的演戏天分。”

离开厨房,背后传来妈的声音:“告诉你爸,衣橱里有我以前替他存的两条‘长寿牌’香烟。”

门外,爸躺在摇椅上,面对着满天云彩的黄昏。

[精彩例文]

母亲

烈日西斜,小镇的阴凉处挤满了人,虽然是圩(xū日,但在火辣辣的街道上,做买卖的人却寥寥无几。圩场完全失去了往常熙熙攘攘的景象。

下课了,我走出教室,习惯地向校门口望去。一个头戴草帽,倚着校门门柱的身影跃入我的视线:那不是我的妈妈吗?她并没进校园,像怕被人发觉似的。

我跑到妈妈身边,好奇地问道:“你来赶圩?”我进入初中这两年,妈妈从未来过,今天这么热,她却来了。

“趁赶圩,给你送点米。”

“明天周末,我会回家取的!”我说。

妈妈说:“天热路远,你少跑一趟就少一些辛苦。”说着,她弯下身子,打开篮子,露出了米袋。

“你怎么不进校园到树底下?怎么在这里熬太阳呢?”我埋怨妈妈不懂爱惜身体。

“你们上课,我进去怕打扰你学习。”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剧烈地蹦跳起来,仿佛要蹦出胸口。又问:“你到这儿多久了?”

“不多久。早上放牛回来,吃点饭便赶圩来了。”说着,她从篮子里取出米袋递给我。

我伸出颤抖的.双手,接过妈妈辛勤汗水的结晶——一袋满满的母爱。

她一边给我递米袋,一边叮咛:“明天别再跑回家了,少点路上辛苦,多在学校学习。”说完,便提着空篮子赶圩去了。

我久久地伫立着,望着她远去的背影,眼泪不禁簌簌地往下掉,心中体味着“母爱”这一称呼的伟大。

【阅读手记】

恬淡的文笔,质朴的语言,得体的用语,勾勒出一位柔顺坚毅、不辞劳苦的农妇形象。“小镇的阴凉处挤满了人”,一个“挤”字,看似不经意,却写出 了烈日“热”的程度,也反衬出母亲的坚毅。妈妈的话,很朴实,很动人,是“这一个”妈妈所说的话:“我进去怕打扰你学习”,为了不“打扰学习”,宁可在校 门门柱边“熬太阳”;“天热路远,你少跑一趟就少一些辛苦”、“少点路上辛苦,多在学校学习”,没有谆谆诲语,对孩子的关爱却出自肺腑,溢于言表。

[病文分析]

留点感激在心中

我非常感激他,他是我的一位救命恩人,他是一位活雷锋。

记得那次,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绿油油的庄稼翻滚着波澜,我和妈妈到外婆家去玩,回来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个意外。那天,公共汽车的司机不知是怎么 搞的,前面明明停了一辆大卡车,他却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一直开了过去。我当时就坐在司机旁边睡觉,妈妈坐在后面,我旁边坐着的就是那位无名英雄。

汽车就这么一直开着,旁边的叔叔好像发现了什么,猛然,一下子把我的头放在他的身上。车子撞上了。我反应过来时,叔叔已经被飞来的碎玻璃划破了 脸,而我却一点也没有受伤。车上除了司机和那位叔叔之外,都没有受伤。当时如果不是那位叔叔在旁边的话,那么我也就不能坐在教室里参加这次考试了。后来叔 叔把我送到医院里检查,边忙着开药,边和护士说要最好的药物治疗,当时的场面真是让人感动。妈妈问那位叔叔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叔叔都没说。妈妈还 要给叔叔钱,叔叔微笑着说:“如果我是为了钱才救你儿子的话,我早就向你要了,这只是我在那种时刻应该做的,要是你也会这么做的。”车上的人都说:“这人 真好,像雷锋一样。”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位叔叔,但他那崇高的品德让我佩服,让我感激,我一定要把那位叔叔当作榜样来学习。

【阅读手记】

本文采用倒叙写法,叙事清楚、完整,通过“撞车”这件事表现自己对一位无名英雄的感激。文章一开头就点出文题,并留下悬念;接着叙述事件经过, 叙述得比较完整;结尾照应开头,使得全文浑然一体。但本文的短处,主要是事例不真实、情节不合理,有编造痕迹;叙事时详略不得当,中心不突出,缺乏具体生 动的描写。另外,就是语言不够简明得体:撞车前的叙述、撞车时“车子撞上了”、“当时的场面真是让人感动”等语言缺少画面感;“把我的头放在他的身上”、 “到医院里检查”、“司机却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一直开了下去”、“我当时就坐在司机旁边睡觉,妈妈坐在后面,我旁边坐着的就是那位无名英雄”等语句,有 的用词不当,有的不够通顺、简练,有的表意不清。另外,文中套话多,如:“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绿油油的庄稼翻滚着波澜”,语言虽美,却是套话;“他是一 位活雷锋”也是套话;车上人所说的“像雷锋一样”和“叔叔”说的话都不符合人物身份,不但不能表现出人物的品质,而且生硬,是作者硬套上去的。结尾虽照应 开头,但最后一句完全是空话,未能深化主题。

高中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规范训练【五】

清晨,宽广的校园显得格外宁静。教学大楼刚从晨雾中露出它那巍巍的身躯。一扇扇相继被打开的明亮的玻璃窗,在晨光照射下,像刚睡醒孩子的眼睛,调皮地一眨一眨的。操场上空无人影,只有两只高高的篮球架站在那里。

操场边那一排翠绿的冬青,长得郁郁葱葱,像一队威武的士兵守卫着学校大楼。

眼前的花坛,开满了姹紫嫣红的鲜花。月季花苞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令人喜爱。坛边是一圈小草,它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鲜嫩。

这几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个宁静的校园晨景。很显然,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的。首先从上(仰视)到下(俯视)观察“教学大楼→玻璃窗→篮球架”;接着从远(远望)到近(近看)观察“操场那边的冬青→眼前的花坛”;再细看花坛里的'月季花和环视“一圈小草”。这种以作者站立的地方为固定点,或仰视,或俯视,或远望,或近看,或环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我们叫它固定观察。

什么叫移位观察呢?还是先来看看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一个例段吧!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1000或是800人开个会,一定不觉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亮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黑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这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的一段描写。作者是按照他游览所经过的地方,所见到的不同事物进行观察的。游览顺序及观察角度是:在洞口抬头望(仰视)→走进去周围(环视)是石壁,抬头(仰视)是高高的石顶→洞内一团漆黑,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正视、环视、仰视)。我们把这种按照作者经过的地方(即移换位置)去观察事物的方法,叫移位观察。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固定位置观察还是移动位置观察,都不能机械套用,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针对观察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交叉使用。什么时候要运用固定位置的观察,什么时候要运用移动位置的观察,也要取决于你计划写的文章的体裁和中心思想的要求。不过,一般地说,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决定描写事物的顺序和层次的变化。

高中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规范训练【六】

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相反;或由近及远,或相反;或从上至下,或相反。这样,观察才会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对观察的事物才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层次和完整的印象。

通常有下列几种观察顺序:

一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如东南西北中,远近、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如下面例段:

你来到葡萄架之下。四周是彩色飞金的回廊,朱红柱子,中间是小小的园林,典雅的布局,果木俱全。庭院上面,罩着绿叶的网。草地上铺着绿茵,白鸽蹒跚来去。伸手可摘盆中的梨桃、石榴和头顶的葡萄。

这个例段就是按照先四周后中间再上下的空间方位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段落虽短,但庭院生机勃勃的景色却写得井井有条。

二是以时间变化为序。如下段:

时间不容许人们多想,一阵狂风吹来,雷电接着从头顶掷下。顷刻间,一场可怕的冰雹倾泻下来。人们惊呼奔跑,躲入安全的地方。冰雹继续了两个小时之久,其间,有十多分钟,落地的冰雹大如小儿拳头,其中一颗有排球一般大,落在小李村,打穿饲养室的房顶,掉在蓄水的石槽里。冰雹过后,稀疏的雷雨未停,人们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像久住大森林的人,忽然被抛到陌生的戈壁滩似的,面对着眼前景象,简直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

密密的玉蜀黍林消失了,墨绿的棉田消失了,天空不见苍鹰飞旋,树头不闻燕雀鸣叫,田野里,也瞧不见野兔奔跑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瞬间,仿佛全从地面消失了。田野变得开阔而荒漠,村庄上空也豁然敞亮起来。光秃秃的树木,带着残断的杈桠,笔直地伸向天空。大地脱去浓艳的绿袍,换了一套坚硬的银灰色的冬装。

这个例段,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描写冰雹前、冰雹中、冰雹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田野村庄景色的变化。按时间的推移:顷刻间→两个小时→十多分钟→冰雹过后→顿时→一瞬间观察景物的变化,把下冰雹的全过程描写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