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李鸿章的作文(赞美李鸿章的作文)

评价李鸿章的作文(赞美李鸿章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7-11 09:59:59
评价李鸿章的作文(赞美李鸿章的作文)

评价李鸿章的作文【一】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谥文忠。清朝末期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同时也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

在梁启超的《李鸿章传》里,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李鸿章,而不再是对其一味的贬低,里面一句“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不仅肯定了他的才华和见识,也让我们看到其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书中,梁启超对这位饱受争议的人物评价颇高,开篇就是“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针对世人人对李鸿章的贬讽,梁启超用客观的事实,理性地定位李鸿章,评价李鸿章一生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

做为政治家,李鸿章是晚清统治阶层里为数不多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见识超出同侪,也较早地意识到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于是他倡导洋务运动。他也是中国近现代化事业的主要开拓者,洋务运动时期他开办工厂,修建铁路,建设海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留洋……但由于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他被当时四万万国人咒骂着及后世之人痛斥着,而他的功绩也在无形中被否认了。

纵观其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但是在皇权体制下,他没能实现其抱负,反而招来国人对他咒骂痛斥,这不能不说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这也是李鸿章充满悲剧色彩及争议的原因。

看完书之后,感慨颇多,心中也难以掩盖对李鸿章的同情和惋惜,生不逢时的他,承受了太多的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在灯枯油尽之际,还被迫与俄国公使签下密约,还仍放心不下国家…...这一切都深深的打动了我。

评价李鸿章的作文【二】

推荐读梁启超先生所著《李鸿章传》。

其是一本小册子,已经数次陪同我去往各地了。随手读几页,总会觉得这几页很值得一读,再翻,亦觉如是。不要担心梁启超先生所言文言难懂,其实民国时期已经近今,稍有基础,就能读些东西出来。

于我读出什么呢?一是对历史人物平静评价的氛围。梁公和李鸿章是见过的,是有过交集的,政治路线是有分歧的,但未见梁工在其中加以过多情绪,若旁观者娓娓道来,言辞的激情皆用来描绘所记之事发展的跌宕起伏,而不用在宣泄个人情绪上。所以描写很精彩,如写甲午海战一处,文中若有景有声,不由得长叹“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裹着悲情的豪气油然而生。

二是对李鸿章生平和性格的再认识。其生平不可谓不精彩,是曾公弟子,在军事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数立军功,又办洋务,领外交,声名从中国走向世界,确是晚清极具看点之风云人物。梁公于多处表达李鸿章面对时代发展的车轮,为求减一点速只身挡车,是个悲情英雄。

我们难以知道李鸿章直面历史巨变所看到的细节,也难以了解影响其决策的真相。但读到各国不断以“均势”要求清政府割让土地的时候,从中浮现出了一些道理:一言之虚,百患丛生,一事之虚,为害终生。大厦将倾,国之不国,根基松散,如何成就起不朽的建筑,与其处处斜撑,不如就推倒了,打碎了,重新建立,可这何尝不是一个漫长而又苦了百姓的过程,也岂是李鸿章一人能做出的决定。

评价李鸿章的作文【三】

李鸿章之所以被教科书定性为“大卖国贼”,主要是两方面,一来他是坚定的主和派(教科书里好像告诉我们面对外敌主和的都是奸臣),总是站在洋人立场说话;二来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李中堂代表清廷签订的。

而在阅读《李鸿章传》时我发现,李鸿章之所以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只是因为他虽然单方面地认为自己无比优越,但却清晰地认识到大清国在面对西方列强时已经毫无防御之力。正如书中最后两段描述的那样:李中堂在奉命掌舵前,

但李中堂绝对不是一个逃避现实的人,绝没有说反正比不过洋人干脆破罐子破摔,或者干脆撂挑子走人,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他一生有那么多次力挽狂澜解救大清于危难,延续清廷命脉。

在我看来,李中堂解决问题的思路恰恰也就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思路——发展才是硬道理——既然无法硬碰硬地直接解决问题,那就先搞发展,一切等发展起来了或许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又或者这个问题就可以轻易地解决了。

改革开放算是摸着石头走过来了。当然,解决了当时的很多问题,也留下了一些问题,同时又产生了更多的新问题,但不管怎么说,国力上来了,人民整体富裕了,这就是一种成功。然而,李鸿章的思路却是走失败了。背后的原因就不能不提满清的官僚体制问题。

李中堂所在的时代,官僚选拔的唯一途径就是科举,就是靠对那么几本圣贤书的感悟理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大多数

可是要知道,当李中堂要兴洋务图自强的时候,即走向变革需要务实的时候,这种非技术官僚可能即没有前文所提及的认知上的升级,更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和能力,而且就像书中所说极度腐败。他们最大的本领就是包装成绩以讨得太后老佛爷的欢心,至于虚假繁荣的底下到底有多不堪,大家心照不宣一起捂着就是了。

如果当年的北洋水师启用洋人教官,带来真正的现代军事化管理,或者就是交给像袁世凯这样能够后来在小站练兵的,而不是丁汝昌这种只有忠义却没有办法的行政官僚,或者甲午海战会是另一种局面。

十多年前,银行启动金融改革的时候,有许多矛盾和问题也是不需要直接去解决的,而是通过快速发展自然就过去了。但今天,银行改革的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互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