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作文有原文吗(仿写作文技巧和方法)

仿写作文有原文吗(仿写作文技巧和方法)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3-04 09:55:15
仿写作文有原文吗(仿写作文技巧和方法)

仿写作文有原文吗【一】

仿写作文有原文吗【二】

此诗首句用“东风吹落战尘沙”隐喻宋室灭亡;次句以“梦想西湖处士家”,借林逋的故事暗写故国之思;第三句一个“恐”字,表达作者内心的担忧,而“江南春意减”则暗叹江南备受摧残;第四句点明作诗的深意与梅无关。全诗以观梅而有感,而引发联想,但全文的主旨都与眼前盛开的梅花无关,这样言此物写彼物的手法,让情感更加深厚而沉重,曲折中见深意。

东风骀荡,摇枝拂叶,吹去了蒙在梅花上面的尘沙,花蕊花瓣,一概显露出清新的面庞。如此雅洁怡人的氛围,本该令游人陶醉,而诗人却偏要将这沙尘,想像为战火中的尘埃,因为,他从眼前的梅花联想到另外一个梅花的世界。那里刚刚经受了战火的摧残,那里曾经是西湖处士的隐居之地,那里曾是他的希望,那里是他醒里梦里都不曾忘却过的宋国京城。此诗作者虽然从未做过宋朝的臣民,但是,出于对异族统治者的不满,汉族人的宋都对于他始终是富于诱惑力的,这里的一个“梦”字,足以表白他那种朝思暮想的痴情。

想起江南之后,诗人的感情立刻变得细腻,语气也委婉起来。他担心江南的梅花大概不会如此鲜艳,江南的春景必然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对于蒙元初入中原的残酷洗劫,诗人耳闻目睹,记忆犹新,他担心那“大乱凡数十余年,数千里间,人民戮几尽”(《武强尉孙君墓铭》)的惨状是否会在江南重现,所以,他在末句中直率地说出,他的《观梅有感》其实并非为梅花着想。他也许曾经憧憬过林逋所处的时代及其环境,同样身为隐士,一个伴梅饲鹤,受到皇帝的褒奖;一个却生活在异族统治者的铁蹄之下,而如今,那样一块圣地也许永久地消失了,他不能不为自己,也为所有的汉人痛心疾首。

此诗短小精悍,音节铿锵,读来朗朗上口。全篇未用任何典故,照样发人深省,意味深长。它之所以具有如此深沉的意蕴,完全得益于象征的手法。不过,象征毕竟太含蓄,太沉闷,难以容纳诗人全部的思想和愤恨,因此诗的结尾处又否定了象征手法。“此心元不为梅花”一句,实打实地透露出作者的真实感慨,犹如阴云郁积很久之后的一声闷雷,虽然沉闷了些,总算给人以希望,为全诗抹上了一道亮光。

刘因

刘因(1249~1293)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仿写作文有原文吗【三】

当人们正得意洋洋的生活时,突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所有被丢弃的废旧品都倾盆而泻。顿时这个村庄被嘶哑的喊叫声和色的薄雾所笼罩。大多数的人都在这次灾难中一睡不醒,那些有幸存活下来的人有的因亲人的离去而伤心欲绝,把七情六欲抛之脑后的人也被大街上的腐臭的尸体和可怕的老鼠折磨的疲惫不堪。凋零的玫瑰花瓣掩盖了腐烂的尸体,有谁听得见十字架上沉重的叹息。那记录着的被撕碎的昨天消失了,只剩乌鸦凄惨的哀叫…

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能拾起明媚的忧伤。

100年后的今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着桃源般的生活。忽然,一阵台风猛烈袭来。台风过后,晴空万里,一个无底洞却出现了,可喜的是人们学会了用良知、正义、道德去填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