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节日习俗作文(安徽亳州的风俗作文600字)

亳州节日习俗作文(安徽亳州的风俗作文6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1-06 15:56:18
亳州节日习俗作文(安徽亳州的风俗作文600字)

亳州节日习俗作文【一】

十月一日,我很早就从睡梦中醒来,因为我今天就要到被称为“药都”的亳州旅游了。

我们一切准备完毕,就往车站奔去,“十?一”的车真难坐,每个车都坐满了人。最后,我们终于坐上了一辆车,此时的我,兴高采烈,虽然置身于车中,可我的心已经飞到了亳州。

亳州到了,刚下车,我们就打的直奔花戏楼。很早就听说花戏楼的原名叫歌台,以精湛的雕刻技术,绚丽的彩绘而闻名遐迩。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在导游的讲解声中,我看到花戏楼主台前突,两边各有一台左右建钟配置有序,层次分明典雅别致五色琉璃屋面,歇山顶,翼角单飞,正中藻井环装大木透雕三国戏文十八出,柱枋上饰垂莲悬狮、鳌鱼、全部彩饰,古色古香,雍容华贵,绚丽多姿,我不禁为雕刻者的精湛技艺所叹服。花戏楼座落在大关帝庙内,关帝庙系一座三层牌坊架式仿木结构建筑澄泥水磨青砖筑起。正中拱门写有“大关帝庙”四字,左右二拱六墙布立体砖雕玲珑剔透,门前石狮雄踞,高耸一对铁旗杆,杆顶丹鹤展翅,蟠龙绕杆舞空,有铁联“铁杆颂德高千尺,金柱铭勋参云霄”,每杆方斗上悬,风铃迎风作响,壮观又悦耳。听别人说这旗杆高16余米、重15吨,我听了目瞪口呆,心想:在清代,那时没有起重机,人们是怎么把它竖在这里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在大关帝庙两端并毗连岳飞庙、

张飞庙等五座庙宇,形成了一处风格独具、巍然壮观的古建筑群,亭园景色入胜,令我留连忘返。

我们又去了三国揽胜宫,三国揽胜宫规模造型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正门汉阙高大庄严,十八座大石鼎罗烈主甬道两侧,祭坛栏杆玉石雕成,祭坛广场表石铺就,城堡四周战旗林立,魏武堂前魏、蜀、吴三方面锦旗威风凛凛。迎献帝宫殿富丽堂皇,曹操率文武百官迎献帝登位,鼓乐齐鸣,高呼万岁;雷电交加,刘备惊慌失措;汉代相府大花园仪亭里吕布和貂婵相抱,董卓气得哇哇大叫,掷刺方天画戟;官渡、赤壁战场人喊马嘶、尸体遍布、烽火连天;汶姬归汉,胡茄十八拍琴音绕梁,吟育悲壮;原始森林里诸葛亮七擒孟获,飞沙走石,毒蛇猛兽,张牙舞爪一齐冲到阵前;洛神和游仙诗两场,金龙舞动,仙乐绕耳,仙境神怡。十场内景,将三国时代的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接着,我们又游览了道德中宫、运兵道、曹氏公园等地方,我见识大增。

离开亳州时,我不禁回过头来。亳州,我还会再来的!

亳州节日习俗作文【二】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民间有祭祖、祭灶的习俗,提前一周进入过年氛围。民谚: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二七二八把面发,二十九贴门口,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年的习俗:祭灶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灶神画像,将灶神请回来。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小年的习俗:大扫除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小年的习俗: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小年的习俗: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的习俗:吃糖瓜、麻糖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小年的习俗:贴窗花

建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小年的习俗: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

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亳州节日习俗作文【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随着夏姑娘的呼唤来到我们的身边。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插柳……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要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春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点的节日。

早晨,我匆匆忙忙的随着爸爸妈妈来到山上,在上山的时候,看见几只马儿正在搬着“行李”往山上走。有一只肥肥壮壮的马儿在分岔路口走错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马儿累了想喝水罢了。

不知不觉我也累了。渐渐的走不动了,越来越吃力了。抬头一看,山路还远着呢!我真希望眼前有一张床放那儿,让我躺上去休息一会儿。那该多好啊!

呀!终于到了,整个人都舒服了好多好多。妈妈从袋子里拿出了几根蜡烛,想点燃火。我立刻会意到了老师曾说过,在山上不能够放火。飞快地跑上去阻止妈妈,没想到火已经点燃,也已经在烧纸了。我们心自问,自己该不该把蜡烛吹灭呢?忽然想到了爷爷,看到了爷爷和蔼的脸,于是没有去阻止了。马上拿起扫把帮忙扫垃圾,呀!一年下来树叶可真不少啊。

时间匆匆我们祭拜了爷爷,就离开了。

亳州节日习俗作文【四】

端午节这天一早,便被一片莫名的杂声乱醒。

走出了房,便看见母亲正飞快地包着粽子,抽出茶叶片,挖一勺子糯米,往里塞些果儿,再拿线一缠一系……不一会儿,便有了一大锅。在旁观看的我也不禁手痒起来,便请求试包一个。母亲同意了,我装模作样地摆出架子,抽出一片叶子,挖一勺子米,塞了些果儿,可就是缠不好线。我向妈妈望去,希望她能够给予帮助。

那知,却听到一句:“自己包的自己吃。”我心里想:有什么大不了,我一定可以包好,可一下子用力过度,包入的果子从中挤了出来,没法儿,只好再拿一片叶儿,紧紧封住了口。“呵,你包的粽子放在锅里最显眼。”妈妈笑道,我吃了满肚子气,回到了房间,翻开了早放在床头的关于屈原的书,不一会儿便沉入了屈原的世界中。读到屈原的好时,不禁喜从心来;读到屈原的困境时,便潸然泪下。与屈原同喜同忧,共解困境,甚至把屈原当作同伴,与他说笑谈话。

直到那在火上煮着的粽子迫不及待地嚷嚷时,我才回到“家中”,跑去关掉火。打开锅盖,清香扑面而来,果然,最显眼的是我包的那个粽子。盛些上盘子,端到餐桌上,那香气,引得每个人馋涎欲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粽子一边谈话,好不快活。不一会儿,盘中便只剩下了那一堆粽叶。

说笑声,吵闹声,直到天黑才停了下来。啊,那以后,妈妈包的粽子都不及那次的好吃了,家中的说笑也不及那次的有趣了。

亳州节日习俗作文【五】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日。我十分高兴,因为我游览了故乡亳州的名胜景点——曹操运兵道。

运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是由魏武帝曹操因军事需要所建,主要用于运送士兵和潜伏作战,是曹操的心,所以故称“曹操运兵道”。

曹操运兵道位于亳州市谯城区老城区地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整个地道纵横交错,布局奇妙;立体分布,结构复杂;规模宏伟,工程浩大,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的地下军事战道。运兵道最为常见的是用砖砌筑,非常狭窄,仅能容下一人通过,甚至还要弯腰。运兵道内有障碍墙、绊脚板、陷阱、猫耳洞、传话孔、通气孔等设施,以此迷惑敌人,出奇制胜。曹操地下运兵道在地下蜿蜒盘旋、纵横交错,是历史上最为壮观的地下战道,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古代地道战术的总汇,被誉为“地下长城”真是当之无愧。

当我从曹操运兵道的大门出来时,不禁在心中感叹:“曹操,我真佩服你,你用自己的智慧,铸就了地道战术的传奇”。

亳州节日习俗作文【六】

进了门看见一个大牌子上面有说明,里面大多是曹操族人的坟墓,也不知是谁,未立墓碑,只见几个很大的土堆,里面安息的是哪位王候我也不大关心。里面也有石人、石羊、石龟什么的,规格挺高的。

东转西看,见里面也空空洞洞的,好大的草坪,小草枯黄,只有一点点绿色。

在这开阔的草坪上,偏有一棵大柳树,有五个粗大的树干,不知是五棵树还是一棵树,好像地里有一把巨手伸开五指似的。还有说明呢,一个大牌子,上写“来莺柳的由来”,原来此树名叫“来莺柳”。

牌子上文字大意是说曹操的的`一个乐伎叫作来莺儿的喜欢上了他的侍卫王图,王图办事不力当斩,来莺儿求情愿代其一,曹操说你一个月内若能训练成一个女子歌舞班就可免,来莺儿领命竟完成任务。可是曹操问王图时,王图说和来莺儿只是逢场作戏------曹操未对来莺儿说这个事,只说王图已被释放了,问她作何打算,来莺儿说愿,最后来莺儿了,说本来就没想活着,这不是结束,只是开始,愿与王图天堂相见等等------来莺儿走了,曹操流泪了,说来莺儿的流此处,加上曹操感伤的眼泪,此处长了一棵柳树,取名“来莺柳”。

不知来莺儿是不是被曹操斩了,还是走了,这个故事我未看明白,不知是不是文人胡编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