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主义人物作文素材(利他与利己的作文素材例子)

利他主义人物作文素材(利他与利己的作文素材例子)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15 18:12:23
利他主义人物作文素材(利他与利己的作文素材例子)

利他主义人物作文素材【一】

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利他主义人物作文素材【二】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抗战时期,有人用枪杆子对抗敌人的入侵,而他是用笔杆子对抗着外来的侵略和压迫。他有独特的观点和敏锐的视角,他将社会的黑暗,中国前进的方向,中国人的心理变化,刻画的淋漓尽致。他的小说不仅能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还为黑暗的天空带来一抹恒久的光明。

在《拿来主义》里,鲁迅描绘了旧中国的“闭关主义”和被枪炮打破了国门之后的“送去主义”。为中国的沦亡而悲愤。香港、澳门被迫沦为殖民地,“送去”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一些“送来”之物,可“送来”的竟是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些“送来”之物,让国人更加颓废,更加失去斗志。就在这时,一支有力的笔,写出了“送来”不如“拿来”。我们是有思想、有斗志的,为了振兴祖国,我们应当去其糟糠,取其精华,取长补短,不断发展我国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让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想一想,鲁迅是何等的伟大人物,他的思想,一直可以延用至今,我们当今的社会不也同样需要这种“拿来主义”吗?从小里说,我们的学习、生活可以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和做法,加以灵活运用,这样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习更上一层楼。从大里说,国家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从中吸取好的经验,这样我们也可以少走弯路,大步的向前进。让社会发展的更美好,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

利他主义人物作文素材【三】

全书一共4个大部分。正文之外,序言也不要错过才好。确实是从中文版序开始就很有想法呢。

不能求多求快,而是蓄势向前。

作者回答问题的角度,是简单而且生活化的,他说“人们很容易错误的认为刚收的邮件非统小可,而事实上却不过是鸡毛蒜皮。”这简直是工作中的日常。这些被迫相信的“重要”侵扰了我们的计划,惯性加班和费力不讨好,均有可能拜“分不清孰轻孰重”所赐。所以作者通篇在讲清楚一些朴素的道理,专注精要事务,可以通向成功,但成功会带来太多的选择和机会,其结果是最初通向成功的那个专注点土崩瓦解。盲目的追求更多,会失去更多本来更重要的东西。

精要主义不是说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最重要,而是在输出一种观念“懂得如何将真正重要的事务和其他一切区分开来。”它告诉你,不要做超人,而是做一个懂得取舍和平衡的聪明人,不能求多求快,而是蓄势向前。

更少,但更好。

想拥有更轻松但是创造更多价值的生活,不是掌握更多时间管理策略,而是做事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些事情值得我投入时间和精力吗?”

想起一个特别喜欢的财经评论员,他写的文章也提到普通人和股神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普通人会分散投资,了解的多投资一点,不十分了解的'少投一些,这是简单的分摊风险的道理,这是不能赚多,也不会赔多的一种投资策略。但是投资大亨的策略是,没研究明白的是绝不会轻易碰的,转而投资那些十拿九稳的项目,降低的是任何可能发生损失的概率。

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有价值的部分。“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由此可见,世间万物规律,胜算握在那些有自制力的、会换算精力成本的人的手中。

书中选了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作为开篇,“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

真是甚是喜欢呢!

利他主义人物作文素材【四】

中国女排选帅尘埃落定,众望所归,郎平就任主教练。郎平,一个全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又得到人们倍加关注。一个人走到了一项职业的顶端,几十年继续前行,依然保持着顶级的能力,为国家、社会所青睐,这多么令人敬佩、令人神往!成功人士、英雄豪杰的经历是事业、人生的教科书,品味思考,获益良多。

人生抉择

今年5月初,郎平率领恒大女排夺得亚俱杯冠军。顾不上休整,就飞赴北京,就任国家女排主教练。这不仅是体育界的一件要事,也是全国民众关注的新闻。中国女排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多次夺得世界大赛冠军,代表着中国和平崛起的精神风貌。近几年,更换几次教练,可成绩却急剧滑坡。此时谁当主教练,都有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郎平曾是中国女排“六连冠”时的主攻手,18年前曾经担任过中国女排主教练,取得了比较好的战绩。女排选帅一开始,郎平明确表示自己已经老了,不会去担任女排主教练。排管中心也曾把郎平列为评审专家。但人们还是盼望郎平再次站出来,挑起重担。国家排球管理中心的领导三番五次约请出山。面对体育界和球迷的愿望,到了,郎平终于决定出席的当日的竞聘会。这样慎重地作出决策,郎平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对中国女排,郎平怀着深深的情愫。核心队员、主教练的岁月刻骨铭心。不在国家队的日子,她也时时关注中国女排的状况。现在中国女排落入低谷,她怎能不动心。“中国排球需要振奋、需要改革。老女排只剩我一个在第一线,从个人感情来看,我一定要出来。”但自己已是伤病缠身,身体能否顶得住?俱乐部教练的合同尚未到期,身兼两职,能否忙得过来?郎平当然有强烈的为国争光的愿望,但她不能仅凭一股热情,而要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条件、可能做综合的考量。“我都拒绝了多少次了,但经不住人家说,心软……还是对排球有感觉。其实我愣不干,领导也没办法,但现实情况就摆在那,球队就是需要你。你要是没感情,谁会去挑战这个位置啊?没办法,命就是这样的。” 郎平的自述,饱含着真情实感。

郎平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抉择,表现出她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优先的思想情操,同时,也对自己的执教能力、身体条件做冷静的评估。人生在世,没有志气、缺少豪情,干不成事业;但对自己能否胜任岗位没有科学的评估,仅凭热情,不计后果,也非成功之道。职业选择不应笼统比照见义勇为,不顾一切向前冲,冷静选择,对事业、对自己都是负责任的。倘若郎平深思熟虑后决定不做国家队主教练,只要她想定了,也应受到尊重,不必上纲上线奚落一番。郎平的选择确实受到体育界、球迷的影响,这也是理智的。对别人的信任和期待,要有正确的态度。大家认为你行,是对你素质能力的综合评价,也是在一定范围对比、筛选后的结论。郎平听别人劝说的“心软”,实际是对大家意见的尊重。人生路口的抉择,是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决策。国家荣誉、排球事业、个人能力、身体条件……郎平想到的事情,肯定是一个长长的清单。所做的决定,是慎重的、负责任的决定。

爱国情怀

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最为看重、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是站在领奖台上,注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冉冉升起。这冠军的荣誉属于国家,也属于自己;正因为自己为国家带来了荣耀,所以更为自豪。不仅是冠军,就是国家队的普通队员,你的表现也和国家联系在一起。作为当年中国女排的主力球员,郎平被称为“中国的铁榔头”,为国家赢得一项又一项荣誉,多少国人、华人为此骄傲。

作为教练,郎平也曾为国家赢得许多荣誉。在中国女排国际大赛表现低迷,几任主教练黯然辞职的情况下,郎平于1995年就任主教练。1996年就率领中国女排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1997年率国家队获第九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1998年夺得第13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第13届亚运会排球比赛金牌。主力球员、主教练,郎平和中国女排命运相依,荣辱与共。今年这次女排选帅,郎平念兹在兹、克服多少困难也要迎接挑战,首先是因为这不是一个俱乐部球队、也不是外国球队,而是中国的国家女子排球队!

郎平的爱国情怀还表现为理智、开放,而不狭隘。郎平曾在美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国俱乐部球队担任主教练,成绩也很好。她在欧洲赛场上表现的专业本领和指挥才能也为中国人争光。2008年北京奥运会,郎平此时担任美国国家队主教练。小组赛上,上演了中美女排大战。郎平指挥高超,队员发挥出色,美国队战胜了中国队。当时国家和众多中国球迷观看了比赛。这一场面也曾使郎平颇受诟病。但郎平并无后悔。她认为“我执教美国,绝对不是为击败中国队。我是作为一名职业教练接受这份工作的,希望能为排球事业做出点贡献。” “郎平是属于中国的。无论走到哪里,我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中国人。”执教外国球队的中国教练的职业素质和球队出色成绩也是为祖国争光。难道不是吗?体育成绩固然关系祖国荣誉,但必须以公平比赛,遵守规则为前提。体育比赛毕竟不是战争,不能背离公平和规则。当时主流的舆论还是理解了郎平。郎平的经历不但诠释了爱国的热情,也诠释了爱国的理智。

职业精神

一个人攀登上职业的高峰难能可贵,而功成名就之后一直致力于事业,几十年奋斗不懈,尤其可贵。对社会来说,人们干一行、爱一行、通一行,专业化地发展,更便于做出贡献;对个人来说,也可能更有事业上的成就。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那批功勋队员渐渐各奔东西,离开的,当然各有各的理由,也是各有各的风采。唯独郎平一直没有离开过排球,她始终站在了排球的最前线,持续着排球事业的辉煌。人生职业多次变化,有些是不由自主,有些是兴趣变迁,在不同的职业背景下,都可能做得出色,但一般说来,还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更能使人生出彩!

郎平作为世界排坛的明星退役,有多种选择。她热爱排球事业,着眼长远,选择了到美国留学,逐步适应了西方的工作和生活。在美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国排球俱乐部执教,具备了开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执教。当祖国需要,回来工作的郎平,是深刻了解世界排坛、掌握先进训练方法的优秀教练。她的职业生涯设计和实践,既使自己大有作为,也为祖国排球事业积累了能量。

和郎平同时代的一些知名运动员,很多人当了官。郎平在1995年出任国家队主教练时,按当时球队教练的级别,她只能算正处级。国家体委考虑和郎平同期的女排球员,很多人都是司局级了,于是给了个局级待遇。这当然体现着官方对人才的尊重,但也折射官本位的不合理。到处都参照官场,都搞个级别,对鼓励人们钻研业务、建功立业并无多少好处。好在郎平没有为官本位的文化浸染,一心做事,无意弄个一官半职。正因为她全身心地做一个好教练,心无旁骛,才使她成为众望所归,挽狂澜于即倒的人物。“别人干不了你能干,这就是成就;别人能干你也能干,这就不稀罕。” 这样的人生价值,岂是什么级别可以对应的?

身经百战的教练已经不像当年当球员那样激情澎湃。郎平现在职业素养更高,心智更为成熟。人们一想到现在国家女排的现状和面临国际大赛的压力,都为刚上任的郎平着急。郎平却平静对待。她说自己“比较淡定,也知道不好干,那就慢慢来。既然干了,就把困难都想到,反正也不容易,容易也不让你来。工作在排场上就有很多乐趣。以前不敢说乐趣,以前是压力、拼搏精神,现在转化为虽然很苦,但苦中有乐。现在去调教一支球队,你觉得很满意、很满足,这也是一种乐趣,要是干什么事都没乐趣,就别干了。”这一番心迹的披露,是一位优秀教练的工作思路,也是身经百战、压力重重的大将的从容、豁达。热情要与科学精神、冷静思考、踏实做事结合起来;做大事的紧张也要与平常心相结合。郎平和中国女排定会在新的征程上再铸辉煌!

利他主义人物作文素材【五】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在当时的背景下,鲁迅先生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而“拿来主义”延续到今天,又给我们这些后人带来新的警示,更有了几分启示。

当年,鲁迅先生告诫国人不能只“送去”,还要“拿来”,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今日,大多数人已经能够脱离纯粹的“送去”主义,学会“拿来:陌生人初次见面,微笑着伸出手,以为对方要跟你握手,正要伸手时却发现对方堆着的笑脸是在索要见面礼;有求于人,低声下气亲登三宝殿,对方平放手掌看似胸有成竹,了事易如反掌,正要道谢才看穿对方那隐晦地勒索“劳动费”的“假动作”……

类似的例子多不胜数,拿得准,拿得狠,不拿白不拿,拿了还要拿。如此看来,国人是否有点矫枉过正呢?

未必如此。

现在的“拿”的思想也许与讲求经济效益的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像从前的无私奉献只会出现在极少数人身上,毕竟这是不符合经济利益的,只是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等价交换才是原则。然而如此个“拿”法,未免让人们产生恐惧,同时萌生从别人身上“拿”回来的,于是便是一个恶性循环,没有尽头的堕落。

与上述的情况一样,盲目地追新跟风,盗版商无休止的盗取,不法分子肆无忌惮的掠夺,在人们眼中似乎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拿”了。然而鲁迅先生的拿,是放出眼光的拿,是文明的拿,而不是横冲直撞的拿,像野兽争夺猎物的拿!先生的原意惨被曲解。

说到底,到底该怎样拿呢?

要拿之有“法”。“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法律”,二是“方法”。要拿,就要堂堂正正地拿,正如要拿别人的技术,别人的资源,要通过正当途径去拿,而不是投机取巧,藐视法律的存在;也不能生怕吃亏就拼命去拿,要如先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搬硬套,那不是拿,是抄。

要拿之有“道”。不能以个人主观因素决定,什么该拿,该怎样拿,是由客观因素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乱拿一气还不如不拿。

要拿之有“利”。利人损己的大概没有人会做,但是损人不利己的蠢事还是有不少人做得出来。要拿对自己最有利的部分,但是不能不顾后果,应该尊重被拿一样的意愿,最好让对方心甘情愿地被拿,才能实现双赢,这样才是“新拿来主义”的最高境界。

大胆地拿,小心地拿,“拿来主义”将在新世纪得到发扬广大。

利他主义人物作文素材【六】

买尼沙汗·沙吾提,一名新疆昌吉市的普通维吾尔族妇女,尽管家境贫困,却毅然与丈夫收养一名汉族弃婴,年不离不弃,视如珍宝。如今,当年被收养的女孩已经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中生,一家四口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维汉两族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这段感人故事一经网络视频形式推出就在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感叹维汉团结友爱,人间真情可贵,祝福他们全家幸福。

利他主义人物作文素材【七】

1. 针对的是依据“性别中立(gender neutral)”来解释性别歧视。

“差异论(difference approach)”者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存在着对性别加以区别的正当事例。社会如果照顾怀孕的妇女的利益或实施性别分开的体育比赛,就是把性别因素纳入了考虑。

但是差异论的成功相当有限,因为它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些是在性别不平等的背景下被界定的。差异论认为只要妇女在性别中立的规则下能够依据自己的能力去竞争男人所界定的角色,这就是性别平等。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规则是男人界定的。比如,消防员、警察和军人这样的工作,往往规定申请者的身高和体重不得低于某一标准。这些官方规定是性别中立的,但是由于一般男性的身高体重都要大于一般女性,这些规定实际上把很多女性排斥到这些职位之外。

因此,解决之道不能只是消除歧视,还要拥有权力。平等的要求不只包括女性有平等机会去追求男性规定的角色,还包括女性有平等的权力去创造可由女性规定的角色,或者,去创造男性和女性都愿意平等追求的非基于性别的角色。

2. 针对的是群己权界(public-private distinction)。

虽然性别平等已经得到确认,但是人们仍然持有古典自由主义者那样的假设:性别平等只适用于家庭之外的关系。正义只关涉有契约依据的家庭之间的关系,而家庭由男性主导,所以正义关涉的是“公共领域(public realm)”—成年男性之间的行为准则就是双方的契约。而家庭内部关系则是只由自然本能或同情来进行管理的“私人领域(private sphere)”。

自由主义者拒绝对家庭行使干预,是因为他们信奉公域与私域的二分,把家庭视为私域的核心。“公域与私域的二分(dichotomy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有两种观念。这两种观念都不认为家庭应该免于法律改革。

第一种源于洛克,是指政治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区分,意思就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区分,国家是公共领域,公民社会是私人领域,这一观念下家庭落在了国家和公民社会以外的领域。政治谱系上几乎所有男性理论家都曾经赞同“把女性局限于家庭领域的依据就在于女性的特殊化、情绪化的非普遍属性。”

第二种源于受浪漫主义影响的自由主义者,是指社会领域与个人领域的区分。浪漫主义者把社会生活(国家和公民社会)当作公共领域,把个人私生活当作私人领域。这种观念下女性有个人隐私,甚至是家庭之内的个人隐私。

当代女权主义者接受自由主义者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基本看法。但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通常拒绝关注家庭,通常的'理由是:家庭属于私人领域。然而家庭是性别不平等的核心场所,女权主义者就不能认同这种忽略。

3. 这个论点声称,对正义的强调本身就反映了男性的偏见,而任何要想照应女性的利益和体验的理论,都要用对关怀的强调(emphasis on caring)去代替对正义的强调。

整个西方哲学史都在进行这样的区分:把据说是女性的家庭生活所要求的直觉、情绪和特殊气质与据说是男性的公共生活所要求的理性、公平和不带情感的思维区分开来。在性别的分界线上分离了“不同的道德劳动”。当代女权主义一个重要的分支论证说,我们应该严肃对待女性的不同道德,我们应该视之为一种独特的道德思维的模式;并且他们认为,女性的天生的直觉气质不只适用于私人领域,这种气质具有理性特征,并具有潜在的公共意义。吉利根(Carol Gilligan)认为,道德问题源于相互冲突的责任,而不是源于相互竞争的权利,要解决道德问题,就需要女性所倾向的“另一种方式”的思维模式—情境性的叙事思维模式而不是形式化的抽象思维模式。女性的道德观由于关怀行为,认为只有对责任和关系有了理解,才会有道德发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