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守岛战士的作文(致敬边防战士的作文100字)

致敬守岛战士的作文(致敬边防战士的作文1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4-30 16:44:21
致敬守岛战士的作文(致敬边防战士的作文100字)

致敬守岛战士的作文【一】

有一种信仰叫坚守,有一种精神叫质朴,有一种奉献叫守岛。从主人公登岛初期的犹豫彷徨,到勇救落水青年、打击走私商贩以及暴风雨中接生、战友临终送别、岛上家庭春晚等情节故事,一组组充满质感的镜头细致表达了夫妻情、父子情、战友情,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王继才夫妇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守岛就是守国”的家国情怀。荒岛本身好像并无多大的价值,但是从国家领土的角度来看,任何一寸领土都是神圣的,都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内涵。任何形式的敷衍、不尽心尽力,都是对国家的背叛。这是王继才同志所有坚持还存在意义的出发点。抛开这一点所有的坚持都没有意义。由民兵来守岛,是时代变迁留下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同样王继才同志坚持的方式,对妻子、家人的态度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坚持守岛,王继才并不是对家庭完全置之不理,应该是以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家庭作出了安排,只不过这样的安排在家庭其他成员来说,担子更重了。可喜的是,在王继才的影响下,其他家庭成员在思想上、行动上也都取得了进步。中国式父亲的爱,特点就是不善于表达,将对子女的爱深深埋藏在心底。不能出席女儿的婚礼,在王继才的心里也许想到更多的是奉献,在自己还能克服困难坚守岗位的情况下,不会去想其他的融通办法。那个夜晚,女儿结婚,他一个人在守岛。他的心理是什么样的呢?也许是充满了对女儿的欠疚,以及希望女儿能理解他的苦衷。如果我们能理解他那一刻的难,就能理解王继才同志的守岛初心,也就能进一步感受到平凡中的伟大。

王继才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甘洒热固海防,我与海岛共存亡”的号召,鲜明体现了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心系国防、献身国家的赤子情怀。王继才同志为党和人民的国防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双拥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

通过学习王继才同志的先进个人事迹,我深感自身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向王继才同志学习,坚定自己的爱国信念。在工作中,积极履行好工作职责,发扬奉献精神。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

致敬守岛战士的作文【二】

每天国旗同太阳一起在开山岛上升起后,王继才夫妻俩便会开始一天里的第一次巡岛,他们来到哨所观察室内,用望远镜扫视海面,看有无过往船只,看岛上的自动风力测风仪、测量仪是否正常。

“岛东边是砚台石,西边有大狮、小狮二礁和船山。这上面的4个灯塔也是老王当初建议设立的。老王说,有了灯塔就可以保障过往渔船的行驶安全。”妻子王仕花指着海面上的4座灯塔说,有了这几处灯塔,路过的渔民心里就踏实。

登上灯塔,四处远望,怪石嶙峋,才感受到小岛的陡峭。“这段路很陡,离海又近,千万注意脚下。”走在后山的台阶上,瘦弱的王仕花攥着记者的手,怕记者摔倒。

不知有多少个雨大风急的日子,在这段狭窄陡峭的山道上,王继才也是这样牵着王仕花的'手一路巡逻;不知有多少个寒冬的冷夜,一根背包带系着一前一后两个人在倔强地前行。

同样的巡岛场景晚上7点再次出现,不同的是,夫妻俩的手里多了一个手电筒。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夫妻俩就要记录当天的守岛日志。一摞摞的巡查日志被王仕花装在大麻袋里,拿出来,带着一股动人的厚重铺满了整个桌子。

日志上一笔笔字迹,正是王继才生命中的一个个刻度,写尽了忠诚、责任和坚守。沿着一级级石阶巡逻、瞭望,顺着王继才留下的印记一路走下来。这条路,他们走了32年。一年四季,日复一日,一日两次,没人要求,没人监督,他们从风华正茂走到了鬓发花白……

如何铭记一份32年的坚守?不论是家国大爱还是至亲相处,我想黄海边防的哨所会记得,开山岛上的五星红旗会记得,王继才用脚步坚守过的每一寸土地会记得……

因为,祖国不会忘记每一个平凡坚守背后的边防人!

致敬守岛战士的作文【三】

车辚辚,山苍苍,天蓝蓝。我们曾经过穆林的一个边睡小寨,那是个奇妙的地方。东北濒临俄罗斯,南面接朝鲜。在那里,时时会遇见魁梧的“大胡子”与黄肌肤的游客。从他们的谈笑中我们不难知道,“大胡子”来自俄罗斯,头顶小篓箩的是南边的朝鲜人。

听说小寨的白天很热闹,访问团决定在这儿留一天,允许大家自己出去走走。

我同另一位伙伴稍事整顿,就手提一个帆布挎包,匆匆从镇子上往小寨走去。扑面而来的芬芳里,有红杉的咿呀低诉,有白桦的纤细笑语,有落叶松的追逐嬉戏。走着走着,不远的前边已隐约可见小寨的瓦脊、熙熙攘攘的人流了。

“你看,国境线。”伙伴在前边侧过他那张清秀的'脸,示意我向小寨北边望去。“怎就不见大兵戍守边防?”

“奇怪啊。”我四下里眺望一下,树林深处有一块石碑,上写“国界”两个雄健的大字,却不见岗楼,也不见密麻麻的防护网。随即,我和伙伴交换一下眼色:何不到国境线上瞅瞅儿,乌苏里的江畔肯定很美吧!

我和伙伴悄悄行动起来,缩着脖子摄手摄脚地向石碑靠近,心却坪坪乱跳,仿佛听得见脚步轻微的响动,紧张而害怕。树上的小鸟哪怕是轻轻地叫一声,我们也吓一跳。伙伴在前头猫着腰跑,我在后边跟着。

突然,从树后跳出一个小个子兵,瞪着明亮的大眼睛,大喊:“小鬼,干什么去?”

我们俩惊呆了,没有铁丝网的防护竟比有网护围的更加严密。我提的帆布包“啪”地掉在地上,里边掉出一本书,是鲁迅先生的《呐喊》,淡雅的封面朝上躺着。我们俩惶恐地瘫坐在地上,知道闯下大祸了。

小个子走到跟前,打量一番,竟筋出小酒窝笑了:“访问团?你们从哪儿来?"小个子看了一眼地上的包,那上边清晰地道出我们的身份:xxx访问团。

看小个子并未加以责怪,我和伙伴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了:“从山东。”

“山东,那可是个好地方,我的祖籍也是山东哩。”小个子边说边从地上检起那本《呐喊》,小心地在衣角上轻轻擦拭了一遍,捧在手里,用嘴吹上面的灰尘。

看见那位小个子的不寻常动作,我不禁被他对书的虔诚呵护所感动,边防战士也这么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