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桐柏家乡的习俗作文(河南商丘睢县家乡风俗作文)

河南桐柏家乡的习俗作文(河南商丘睢县家乡风俗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7 17:40:24
河南桐柏家乡的习俗作文(河南商丘睢县家乡风俗作文)

河南桐柏家乡的习俗作文【一】

我的家乡坐落在连州的一个小山村,一出门就会看见一座座郁郁葱葱的小山丘再配上那一把把风力发电的大风扇,有时候风扇还会发出嗡嗡的叫声,就犹如勤劳的小蜜蜂。我们家乡的人非常热情而且直爽,老妈常自嘲说那是“开门见山”的缘故。

在我的家乡有个非常非常热闹的习俗,那就是中秋节的舞“火龙”,要说这火龙它却不是真龙。它的龙珠是由柚子与龙香组成的,龙头与龙身是由稻草和龙香组成的。而所谓的龙香用料则是平时人们祭拜的那种香的原料,它只是做得比别的香更大些长些,因为这样舞龙的时候才会更耐烧,不用时常的换龙香。

中秋舞龙时间为三天,八月十五吃了中午饭,村里有经验的中年人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搬来割稻谷时准备好的稻草在村里门楼的大树底下就开始编龙了,先把龙头弄好。接着编龙身,这龙身的编法其实就跟女孩子编辫子是一样的,可别着简单要编出二三十厘米宽,十几米长的“大辫子”还是挺费手劲的,如果舞龙的时候不小心拉断了可是要倒霉的。

吃过晚饭大概七点钟的时候,咚咚咚咚锵,罗鼓声喧天而起。这时只见十几个早以准备好的赤膊青壮年,大声喊道:“舞龙咯”,他们把准备好的龙珠、龙头、龙身等,先在一头插上一根直径五厘米左右的小木棍,以便舞龙时操作。龙身一般是九至十三人,取其吉祥之意,舞龙的青壮年们迅速的把香点着再快速的把香均匀的布满在龙珠、龙头、龙身上。

一切准备这时指导员一声令下,十几个赤膊青壮年齐刷刷的把龙举起,那龙珠上下翻动,那龙头摇来晃去,那龙身则是S形的,那龙香发出的光芒是火红火红的,表示生活定会红红火火。仪式开始要先祭拜村里的祠堂、水井,这时的鞭炮声是小量的。

祭拜完了也就即将进入高潮了,只见那龙珠像个圆圆的大火上下翻飞,逼真的龙头也跟着摆动,龙的身躯也跟着一摇三摆的出现了。“嘿哈”舞龙者双臂用力龙舞动着,活灵活现生动极了,更像一条真正的火龙在半空腾跃。

咚咚咚咚、锵锵锵,锣鼓喧天,人们的情绪顿时高涨,只见天上有紫色、红色……各色的烟花,光彩夺目。还有的观众把鞭炮往舞龙者的身上扔,别看他们打着赤膊,可他们并不害怕把鞭炮烧伤,据说挨的鞭炮越多来年的生活也将越红火。

这就是我们家乡带有传奇色彩的中秋节,据说舞火龙能避邪、祈福、来年风调雨顺。

河南桐柏家乡的习俗作文【二】

炎黄热土中华魂,文化载体甲骨文; 走四方脚步起点,封疆域天地中心; 哺育赤子黄河水,见证喧嚣社稷神; 蛮霸问取九州鼎,热铸造中国人; 百家争鸣大舞台,三教合流小乾坤; 惊天动地开红旗,鬼斧神工凿龙门; 吟咏豪迈唱豫剧,展示功夫学少林; 古都青铜包袱重,高铁网络时代新。

河南是我的家乡,她富裕与否,都没有任何其他地方可以代替她;中国是我的母亲,她发达与否,都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可以取代她。

河南桐柏家乡的习俗作文【三】

本文《河南安阳一日游》由小学生作文大全整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今天清晨天不亮我们就起床了,我要和同学们准备去商朝的首都安阳参观。

第一站我们来到殷墟。殷墟是几千年前商朝首都的遗址。首先,我们先来到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红门。据说这是“门”字最早的字形。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殷墟博物馆。一进门,我不禁被商朝人民手工业的`精美而感到自豪。只见有陶器、青铜器、玉器。有省酒的杯子、酒壶,还有打仗用的长矛、戈、弓箭。最厉害的是当时商朝的一些贵族在马、牛等的头骨上镶满了各种金银珠宝,这也是当时王公贵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然后,我们看到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两个杯子。别看着这两个杯子简单,可上面刻有一些甲骨文。有两个字被专家鉴定为“贾”和“国”字。这可不得了。历史上对贾国的存在一直有所争议。正是这两个字确定了贾国的真实存在。

我们继续往前走,一个青铜大鼎映入眼帘。它就是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它上面有好多花纹,看上去让人感觉威严、不可侵犯。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车马博物馆。里面都是挖出来的马车。马车下面竟然有两匹马的尸骨,后面还有一位车夫的尸骨,看上去令人毛骨悚然。

接着,我们来到了甲骨文发掘地。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甲骨文坑,挖出一万七千多片甲骨文。我们都大吃一惊。我们还学习了一些甲骨文。我们还了解到甲骨文还可以用来占卜。可真是一片甲骨惊天下。然后,我们来到了我国第一位女将军,还是往后身份的妇好墓。我们一直下到第三层,里面有最开始挖掘出来的墓坑。里面放的全部都是一些非常精美的青铜器、玉器。它是商朝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墓,也是商朝价值最高的墓。

看完妇好墓,我们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它里面记载着从甲骨文一直到现代信息输入法的文字变更,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国的历史。

今天,我们不仅参观了三千多年前的王宫,还学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可谓是收获颇丰呀!

河南桐柏家乡的习俗作文【四】

又是一年清明节。今年清明,与以往不同,不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而是天公做美,阳光灿烂;不再是点香、烧纸、燃鞭炮,而是文明的祭祀,绿色的祭祀。

今年的清明节,我跟爸爸、妈妈并没有像去年一样,带上纸钱、蜡烛、鞭炮等东西,只买了几束白色的鲜花和几棵小柏树。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到处春意盎然,小草绿油油的,许多不知名儿的小野花开得正旺。我们找到太公、太婆的墓,磕了三个头,我们怀着哀伤的心情把鲜花放在太公和太婆的墓前。看着去世的太公、太婆的墓碑,我和妈妈就有点伤感。我妈妈对太公、太婆说:“要保佑我们一家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保佑我家淇淇考个好成绩。”爸爸告诉我,太公是个慈祥的人,太婆是个心地特别善良的人。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太公和太婆:我已经长大了,念五年级了,太公、太婆,你们现在要是还活着,那有多好啊!

接着,我和爸爸动起手来,准备给太公、太婆墓前种上两棵小柏树。种完树,我环视四周,看见周围的人都在忙,有的在虔诚的跪拜,有的在插花,还有的在种树。

看着这个,我就想起了去年的清明节,爸爸说我已长大了,该参加家族的扫墓活动了,那可是我第一次参加扫墓活动,我有些兴奋,也有点紧张。整个过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坟墓前烧纸。记得那时侯,纸烧起来,黑色的烟不停地向上窜,风一吹,迷得我的眼睛都睁不开来,有的时候还把烧出来的灰吹的满天飞。烧完之后,在地上留下了那一滩所谓“冥币”的黑灰。其实烧纸很不文明,对环境是一大污染。烧纸的黑烟把蓝蓝的天都遮起来,天就变得阴沉沉的,我们人的心情也变得郁郁寡欢。再者说,难道烧纸那逝去的人就可以真的收到“钱币”吗?回家后,我把我的想法和爸爸一说,没想到他也赞同我的看法。回家后,爸妈和家族的叔叔伯伯们一合议,就做出了新的决定:以后清明采用文明祭祀,不烧纸,不燃鞭炮,改为锄草、插鲜花和种树。

现在,许多人都用黄色的花或白色的花代替烧纸,这是明智之选!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束鲜花祭故人嘛!扫完墓,我们准备回家。临走时,我掉转头,看见那束白花,在灰色的坟墓前是那样的明显,低着头好像在默哀呢。

在走出公墓的路上,我在众多坟墓前没有看见一点烧纸流下的痕迹,但明显,他们是来扫过墓的——因为墓前有一束鲜花。既表达了感恩之情,又体现了“低碳清明、绿色环保”的新风尚,这样的清明节,真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