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作文500字左右小学生(道德的作文500字五年级)

德育作文500字左右小学生(道德的作文500字五年级)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30 10:11:35
德育作文500字左右小学生(道德的作文500字五年级)

德育作文500字左右小学生【一】

人的任何发展都离不开实际生活, 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知识带来的乐趣。在德育的发展中也是如此, 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从而聚集众多具有优秀品质的灵魂, 形成当前的中华民族的德育文化。一旦脱离现实生活, 该方面的教育会显得非常空洞, 苍白无力。据了解, 只有少部分的学校为小学生创造和提供深入社会的实践体验机会, 大部分学校担心无法承担学生人身安全的责任, 因此仅仅将德育教育局限于课堂之中。然而, 纯粹的理论学习和学生有限的理解能力, 无法发挥德育教育应有的作用。想要提升德育教育的层面及效果, 应该着手打造一个适合的教育环境。

德育作文500字左右小学生【二】

德育作文500字左右小学生【三】

《德育新论》中提到享用功能之教育价值,实施德育过程给受教育者带来的快乐、愉悦与幸福,并且十分强调这种快乐、愉悦与幸福的体验对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可以归纳为:激发道德的需要与动机;道德认识转化为信念的中介;外在道德价值转化为内在德性的通道。

反思我国的道德教育,往往忽视引导受教育者去体验这种可能和应有的愉悦。把道德教育作为斗和批的痛苦折磨。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受教育者正确感受到道德是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履行道德的责任与义务是一种生命的快乐,让受教育者个个都能成为享用文明幸福的人,也就成为德育的最终归宿了。

所感所悟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人道主义入门教育就是让孩子在精神上给别人以温暖的时候,自己也能从中感受快乐。正是这种快乐使孩子们在做完一件好事之后促使他们再去做第二、第三件,以此引导他们沿着道德发展的阶梯拾级而上。他深刻地指出:只有这种伴随道德行为而来的内心喜悦才能激发起真正的道德需要与动机。 就像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好动,课堂上不能静心倾听同学的发言,打断教师讲课,抄袭他人作业,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已有等等,在老师看来是不道德的,不允许的行为,在学生心目中却是完全合理的,并没有道德与否的问题。而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更多地充当裁判、法 官的角色,自主去判定谁对谁错、谁应该接受批评或惩罚,而往往忽视了道德主体的内心体验,损伤了孩子的道德情感。

当学生为避免批评或惩罚所表 现出来的服从行为,并没有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只有他们树立了自觉道德意识,在没有任何外力情况下产生的道德行为才是良好的道德品质。 那么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与动机,使其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呢?

1、适当的竞赛,激发学生道德行为的内需。

从生活事件着手,结合学习目标,分小组开展竞赛,道德行为达到一定效果给予集体奖励。例如: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竞赛,让低年级儿童在获奖内需激励之下,逐渐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2、间接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儿童道德意志。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课堂上,书本上有许多包含道理的文章,一次教学活动中《一分钟》这篇课文,讲述了晚一分钟起床而迟到十分钟的事,于是课堂后向学生提出,那平常我们起床时该怎样做?学生就此知道不能因为晚起一分钟而迟到的道理。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明理的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道德价值观,虽然是一次教学活动,但是促进了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3、利用游戏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游戏是一种自然规律支配的偶然性活动。它既有偶然性的元素,又有必然性的元素,因此成人喜欢,儿童也喜欢。我就利用游戏的特征,丰富道德教育于游戏活动,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不断提高。例如:棋类游戏学生是最喜欢的,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棋类比赛,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养成服从裁判、不损害对方、公平竞争等诚信的道德行为,从而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关注他人的感受,培养一种人性化道德情操。

小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道德教育要让人们从青少年时期起,每天都能从这个源泉中不断汲取新的力量。

德育作文500字左右小学生【四】

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比较容易陷入几种误区:以图代讲, 将德育课程变成了语文课堂上的看图说话训练;偏离原本的教学目标, 错误地解读了绘本的真正意义;将绘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割裂, 导致学生的课堂体验不足。想要走出这几个误区, 就要科学、合理地解读教材中绘本的实际意义和目标定位。

众所周知, 绘本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是其良好品德发展的有效载体, 亦是学校的重要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在一年级人教版的教材中, 绘本不仅仅在形式上吸引学生注意, 同时, 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教学情景, 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目的。利用此绘本教材, 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加以引导和指正, 并做到因材施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