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宇航员返回作文(神舟十三号成功返回的激动作文)

神舟十三号宇航员返回作文(神舟十三号成功返回的激动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0-07 15:18:37
神舟十三号宇航员返回作文(神舟十三号成功返回的激动作文)

神舟十三号宇航员返回作文【一】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十二”的发射为“梦圆九天”立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迈出我国探秘浩瀚太空征程的重要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从神话故事里嫦娥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到苏轼笔下的“羽化而登仙”,再到明代万户“飞天”的探索……中国的飞天之梦穿越千年,但对太空的憧憬与向往没有变,逐梦九天的脚步没有停下。“上九天揽月”是中华民族的梦想,标注于时间的坐标上,也标刻在精神的高度上,航天梦想代代相承,伟大精神生生不息。

“神十二”发射时的轰然巨响是最震撼人心、激荡热的音符,它的发射成功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相较以往,不但出舱时间大幅增加,多次出舱更为飞天增加了难度与挑战,任务的复杂性可想而知。从关键技术的攻克、元件材料的集成到整体构造的优化实属不易,“神十二”的发射成功,背后浸透着几代航天工作者和航天员的辛勤汗水,也见证着中国对航天事业的不懈奋斗。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

神舟十三号宇航员返回作文【二】

昨天中午12点4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即将踏上返回之旅。截至目前,他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工作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按照计划,在结束33天太空遨游后,两名航天员将于今日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区返回祖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则将继续在轨运行、开展有关科学实验,于2017年4月接受天舟一号飞船的访问。

航天员撤离天宫

昨天,组合体分离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撤收了天宫二号舱内的有关试验装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神舟十一号返回舱中。离开天宫二号前,景海鹏、陈冬向地面科技人员和关心支持航天事业的人们表达了感谢和敬意。

随后,两名航天员身着舱内航天服,回到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关闭返回舱舱门,进行返回前各项准备工作。两个航天器分离后,神舟十一号首先撤离至120米停泊点保持位置,状态确认正常后,在地面指令控制下逐渐远离天宫二号。

今天,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将首次从高度约393公里的轨道上返回,考核从空间站运行轨道返回的相关技术。天宫二号将继续在轨运行、开展有关科学实验,于2017年4月接受天舟一号飞船的访问。 

神舟十三号宇航员返回作文【三】

神舟十一号搜救任务包括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返回舱跟踪测控。神舟十一号启动制动返回程序后,经过约30分钟进入主着陆场设备跟踪范围。测控设备主要有雷达和光学设备两类。位于主着陆场区西北方向的白云鄂博雷达站捕获到返回舱信号后,迅速测量出返回舱出黑障区前后的轨道;在主着陆场区的大庙场区的测控设备捕获目标后,向返回舱发送“回收着陆系统加电”遥控指令。光学设备则能保证不间断地拍摄返回舱在黑障区前后及开伞着陆的.实况景象,并实时传输至指挥部。

第二个环节是返回舱搜索寻找。该环节主要依靠空中搜救分队。这次的空中搜救力量,较以往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新增了两架无人机,使得空中搜寻的视场更大、效率更高。

第三个环节是航天员救援。当搜救队伍抵达返回舱着陆点后,先要进行返回舱外观检查,在确认着陆姿态正常,没有燃料泄露等异常情况后,再由搜救队员打开舱门。随后,医监医保人员进入舱内,对航天员进行压测量、心跳测量、外伤检查等常规查体,过程大约持续20分钟。在确认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后,将其转运至医监医保直升机。

转运航天员所用的是一个半躺式座椅。考虑到寒冷天气对航天员的影响,航天员出舱后将为其添置保暖型睡袋和盖毯。重力适应过程则由以往的在舱内进行改至在直升机上进行,适应过程需要约80分钟。

第四个环节是返回舱处置回收。在航天员进行医监医保程序后,搜救队员会进入返回舱内,将有效载荷尽快取出,移交给相关科研单位。这些有效载荷将随航天员专机一道返回北京。载荷取出完毕后,搜救队员将对返回舱进行拍照摄像、测量实际落点等,随后将其吊装至专用车辆,运送至着陆场站存放,次日通过专列将其转运至北京。至此,飞船返回搜救任务全部结束。

神舟十三号宇航员返回作文【四】

昨天中午12点4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分离,开启了返航之旅。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和神舟十一号将在今天下午抵达地球。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呢,请看记者从前方发回的报道。

本台记者李烨:“这里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这里科研人员的精妙测控之下,神舟十一号飞船今天下午返回地球。”

北京时间11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研人员的配合下,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将天宫二号中的试验装置和重要物品撤回到神舟十一号飞船上。12时41分,科研人员牵引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分离,神舟十一号从高度约为393公里的轨道上开启了返回之旅。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主任陈险峰:“它的返回精度要求还是非常高,应该说每一次载人任务它的。”

返回精度要求都很高,这样的话便于及时搜索、救援航天员,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它的返回落点计算、返回控制方面,它的控制参数、控制策略都会和以前任务有比较大的变化。从目前情况看,各项情况都很正常。

神州十一号飞船今天下午着陆在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区。另外,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继续在轨运行,开展有关的科学实验,并将于明年4月接受天舟一号飞船的访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