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500字作文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500字左右)

朝花夕拾500字作文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500字左右)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2-04 20:05:04
朝花夕拾500字作文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500字左右)

朝花夕拾500字作文读后感【一】

在众多阅读过的书籍中,其中最使我记忆犹新的便是《朝花夕拾》了。

《朝花夕拾》是一部出自鲁迅先生的记录时事的散文集,记录了鲁迅先生幼年时期的各种经历见闻和所相处的人物,以及在日本留学时见到的学者和担任过自己所学科目的教授,包含着鲁迅先生对旧事的深切怀念,对故人往昔的怀念,希望通过文章在这朝日之时拾起旧日忘却遗落的记忆碎沙,使这些记忆和如花般的珍贵往昔驰骋绽放在如今的了了朝日,一片清明坦荡。

除了从思想感情的角度去斟酌,在文章本身去细致的揣摩,会发现鲁迅散文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一种独有的特色,文中多处使用了修辞手法,使其在叙述文章经过其本身的基础上,使其更加诙谐生动,更流露出一种引人发笑的幽默风气,这也是鲁迅先生本人所独具有的特别品质,所以从文章中也能稍稍体会到作者的风气,品格,其中有一是鲁迅对二十四孝图的看法和所发表出的言论,然后是反对白话,“总要先来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鲁迅先生是讨厌,反感,甚至厌恶白话的,然后为白话对孩子所引起的侵染与恐吓及压抑愤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往往在于他的统治上,“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

然后在此篇中,就是论孝。二十四孝图自然被古人和后人当作是“孝的典范”但其中也有偏差,就如“孔孟论学习”一文中也提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之流杵也?”意思是说:“孟子认为,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怎么会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尚书》中的这段记载,才说了这段话。意思是提醒人们,读书时应该加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鲁迅同孟子的观点相符,他一如孟子的说法,对《二十四孝图》做出了自己的评价,言论与观点,对《二十四孝图》做出了适当的批判,从中告诉了我们“孝”的尺度和正确的孝道。表示对其中过度夸大,做作,宣扬,以及错误腐朽的观念加以批判,就如其中二十四孝图中的“老莱娱亲”与“郭巨埋儿”就引起了鲁迅先生的反感与指责。反对白话者,反对一切编造的谣言与白话。

本人记得其中还有一篇印象较深,便是“无常”,本文主要写了“迎神赛会”这一天的情景,描写了人们在那天所扮演的各种鬼神,“鬼卒和鬼王是红红绿绿的衣裳,赤着脚;蓝脸,上面又花些鱼鳞,也许是龙鳞或别的什么鳞罢,我不大清楚。鬼卒拿着钢叉,叉环振得琅琅地响,鬼王拿的是一块小小的虎头牌……”但是在其中,使人们见到即有些紧张而又很高兴的便是“无常”,鲁迅描写他道:“雪白的一条莽汉,粉面朱唇,眉黑如漆,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

以下这一段是鲁迅以及其他人们对活无常的看法:“至于我们——我相信,我和许多人所愿意看的,却在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鲁迅说,在众多鬼神中,唯使人们有亲近之感的,便是无常,所以人们才会“大家就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朝花夕拾500字作文读后感【二】

突然想起鲁迅笔下的阿长,她体态丰盈,像个圆规一样,每当睡起觉就像一个“大”字摆在床上,这样的描写,不禁让我想象,陪伴鲁迅童年的阿长妈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后来,仔细品味之后,才知道原来阿长妈妈带给鲁迅的记忆有太多太多,阿长对于鲁迅的重要性早已经超出了保姆的.限制,阿长妈妈为鲁迅寻来了日思夜想的“山海经”画册,为鲁迅创造了一个温暖的少年,这样的阿长妈妈,让我不得不敬佩。

多少次梦里的魂牵梦萦,日思夜想着可以拥有像鲁迅一样的鼹鼠,乖巧可人,鲁迅少年的回忆真的太多了,读着读着,我不禁又羡慕鲁迅可以拥有像少年闰土一样友好的玩伴,那时候头戴项圈的闰土,面带羞涩,稚气未脱,他懂得鲁迅所不知道的海阔天空,月光下偷西瓜的猹,海边的贝壳,还有学下的捕鸟,这一切都是鲁迅从不熟知的,想着想着,我又陷入了沉思。

鲁迅笔下镌刻的文字总是带着奇幻的色彩,牵引着人们思考,我总是在想,鲁迅所写的《朝花夕拾》记录了太多美好的东西,是那个时代令人向往的回忆,现在,我再拿起鲁迅先生曾经的故事,心里也颇有感触,满心钦佩。

朝花夕拾500字作文读后感【三】

<朝花夕拾>中那几篇描写人的文章,我是比较喜欢的。首先,这些文章的内容比较吸引我——因为我喜欢看到各色各样的人,再加上鲁迅那种轻松而生动的`语言,读着读着,你仿佛就可以看到那个人似乎站在你面前一样。比如<阿长与山海经>,描写的是鲁迅家的保姆阿长。文章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旧时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有人比喻这篇文章是鲁迅从记忆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异常鲜美的“朝花”。的确,对于这个妇女,鲁迅不但没有避讳写出她的美与丑,反而是怀着真挚的感情怀念她的一切。不论鲁迅对她是佩服、厌烦、喜欢或是讨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还发现,这个“长妈妈”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孔已己”很相似,同是旧中国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们的名字,都是已经被人遗忘了的,而外号也是随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直到写完了这篇读后感,“感”到了这么多,我觉得我才算是真正地读懂了<朝花夕拾>。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