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郑成功纪念馆作文(郑成功纪念馆介绍400字作文)

石井郑成功纪念馆作文(郑成功纪念馆介绍400字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9-28 10:18:11
石井郑成功纪念馆作文(郑成功纪念馆介绍400字作文)

石井郑成功纪念馆作文【一】

我很小就知道大庆有个“铁人”,但那时不太明白,是一个铁做的人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铁人”是谁,怎么回事了。

今天,我要好好去看看铁人的那个时代。铁人纪念馆的门口有一座雕像,那就是铁人王进喜。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了铁人。1959年,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这只除却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在队长王进喜的带领下,苦干5天5夜,大庆第一口油井终于开钻。在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了井喷。为了制服井喷,王进喜顾不上腿伤,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井喷制服了,可他的伤腿已肉模糊,泥浆把他的手脚烧起了大泡。王进喜和1205队工人们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附近的乡亲们。房东赵大娘看到王队长累不垮、压不倒,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就对住在他家的工人说:“大娘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号就叫开了。

在纪念馆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很多照片和实物,当年的艰苦环境:一望无际的草原,人烟稀少;干打垒的房子,房子中的生活用品及其简陋;带大竖道的棉袄;狗皮帽子;沾满泥浆的衣服和裤子;那个时代铁人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老式的摩托车。照片中有人拉肩扛的工作场景,真是震撼啊,那么大、那么重的钻井工具竟然是使用人力装上去的。天寒地冻的情况下王进喜和工人在暴风雪中辛勤工作的场景;王进喜和工人们在施工现场研究问题的.场景;开生产会议的场景;国家接见铁人王进喜的场景。

导游还说,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铁人精神一直是鼓舞石油职工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铁人精神是大庆油田的传家宝。“爱国创业我最认真,求实奉献我最根本!”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主要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在大庆铁人精神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大庆人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铁人”不仅仅是一个先进人物的代表,更体现着一种精神。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忍不拔创业的勇气。“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

通过这次参观,我看到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的照片,我感到了震撼和激动。铁人精神激励着我,我为作为一名大庆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石井郑成功纪念馆作文【二】

《不屈的童年》共有四个泥雕。分别介绍了六岁时王进喜用一根棍子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十岁时王进喜和几个穷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没、气候变化无常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十五岁时去当油矿童工,年龄虽小,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还有听师傅讲骆驼“攒劲”的故事,师傅告诉他讲究斗争方法,培养耐力。王进喜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母亲告诉我,正是这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炼就了王进喜刚毅坚韧、顽强不屈的性格。

王进喜当时工作的艰苦环境,在纪念馆中时时展现。茅草屋、干打垒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雪,屋檐下还挂着一串串晶莹透亮的冰柱,让我顿时感到一丝丝寒意,不禁打了个冷战。当年使用的工具、衣物、狗皮帽、鞋还有高科技制造的水杯、水壶等物品都陈列在馆内。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那些穿过的工作服硬挺挺的挂在那里像是用木板做的,用锤头砸可能都砸不动,因为那些衣物补了一层又一层,一层汗水一层霜,一层泥浆一层冰,都是老一辈石油人艰难困苦的见证。

看着这一切,我不禁回想起我的幸福童年。从小在父母的照顾下自由玩耍,六岁时上动画城般的幼儿园,八岁进入宽敞明亮的教室,接受义务教育。每天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幸福生活,这一切都是先辈们默默给予我们的啊!

最后我们买了一束花来到铁人雕像前,我默默地深深鞠了三个躬。感谢铁人爷爷艰苦创业,忘我拼搏,拿下大庆油田,才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石井郑成功纪念馆作文【三】

曾经,石井河是条欢乐的小河。可现在石井河是又脏有臭的“垃圾河。”这是为什么呢?只要细心观察的同学们,都会看见岸边有一条蓝管子,每天不断涌出令人讨厌的污水,使这位曾经非常帅气的小伙子越来越丑。

几年后,我又来到石井河。这里越来越美了,河水很清澈,水面没有一点垃圾,空气清新甜润,水里有许多鱼儿游来游去,水面上,人们划着船在运香蕉,许多孩子在岸边捉鱼虾。每到端午节,人们又来举行隆重的赛龙舟,舟身的队员在使劲划船,舟尾的队员在打鼓,岸边的`观众在呐喊:“加油!加油!真热闹啊!”

原来,亚运会前期,我们经常看见有许多清理船,把沉甸在河底的“陈年污泥”打捞上来运到其他地方。政府还要求附近的工厂要么就关闭,要么就安装污水处理系统。人们还把石井河上游流溪河引到石井河的河床,使石井河由黑变绿。然后再两岸砌上一道汉白玉栏杆,再种上柳树和榕树,啊!石井河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甚至比以前更帅气了!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环境,保护好这唯一的地球!

石井郑成功纪念馆作文【四】

紧张的石油检验培训终于迎来难得的休息日,更让人兴奋的是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大庆参观铁人纪念馆,早就听说:在大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苦难也不怕。铁人不就是大庆工人的凯模吗?一种崇拜感由然而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坐着飞快的客车抵达目的地。

一下客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别致、气势雄伟的雕像,那正是投身工作废寝忘食、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的铁人王进喜。他的后面是那象征着王进喜47岁的47个台阶,我走过去,一步、两步、三步……我终于寻找到了铁人精神的历史渊源,沿着四十七级台阶,怀着崇敬之情走进了纪念馆。

到了馆内,犹如走进了一座神圣的殿堂,首先是一个硕大的屏风,上面刻的是王进喜带领工人们奋斗的场面,对面是王进喜和其他同志大步向前迈进的雕像。进入展区,讲解员详细动情地讲述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时代之中,看着那一幅幅生动的相片和宝贵的影像资料,我深刻的感受着当时艰苦工作环境。

“盆端桶提”保开钻的复原场景前,我被工人们在冰天雪地中,战天斗地,不畏严寒、不畏困难,保证开钻的场景所深深吸引。会战之初,广大妇女同志也参加到了战斗中来,那种势气无不让在场的人动容,面对国家的需要,铁人发出了铿锵誓言:“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面对种种困难,铁人王进喜立场坚定:“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种精神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力量,推动了会战的进程,推动了大庆的发展,当我看见相片上他们打出第一眼油井,脸上流露灿烂的笑容那开心的样子时,我的嘴角也流露出一丝笑意,虽然已经不是一个时代,但是仿佛我就在他们身边。

随着讲解员来到了铁人生活和居住的房间,看见那简陋的陈设,心理感觉有些酸楚!在随后看到的铁人王进喜跳入泥浆池的纪实短片时,在场的人都被铁人的大无畏精神深深震撼了,大家神情凝重,纷纷感慨道:“铁人一生心里只装着祖国的石油事业,唯独没有他自己,真是了不起!要是所有人都能向铁人一样,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祖国会更加强大!”

在铁人的手记前,看着铁人工整的字迹,让我想到在那种物质极其匮乏的条件下,铁人还能时刻不忘记学习,这种精神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再向里走,我看到了一辆摩托车,那是王进喜生前一直陪伴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摩托车,据讲解员说:那时王进喜的住处离工作的地方很远,每天都要走二十多里路就是靠这辆摩托车在工地奔波,每天起的早,睡的很晚,永不知疲倦。我摸了摸它,此刻我的感触还在蔓延,已不能用言语表达……

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到了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踩着历史的足迹,前人的肩膀,工作生活在现代化的工作环境中,是这些前辈为我们创造了这一切,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继往开来为我们的石油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通过这次参观让我更加体会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铁人精神值得我们世代传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铁人为楷模,学习他自我学习自我钻研的精神,学习他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想办法努力完成坚决不退缩的大无畏精神。铁人精神是时代的呼唤,发展的需要,人民的愿望,是我们必须承担起的神圣使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