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帝故里的感受作文(参观新郑黄帝故里作文)

对黄帝故里的感受作文(参观新郑黄帝故里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18 11:25:47
对黄帝故里的感受作文(参观新郑黄帝故里作文)

对黄帝故里的感受作文【一】

今时值金秋,恰受邀与文友同游黄帝城,甚是开心。随着车轮飞转,我的心也在疾驰。沿途路边草木葳蕤,却也难免在盛绿中透出丝丝衰意。涿鹿不愧为葡萄之乡,漫山遍野,举目所见的多是葡萄架,架上藤缠蔓绕。一抹秋阳,暖暖地洒在葡萄架上,透过枝叶,照得葡萄串串晶莹玉润,剔透玲珑。景随车转,正看得入神,车子突然停下,猛然看见“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三祖圣地———黄帝城”一行红底白字的横额。我一颗心激动的怦怦直跳,急不可待地步入景区,迎面一条大道直通正北,大道中间铺设红地毯,大道两侧翠柏挺拔,龙旗招展。大道尽头便是我向往的中华三祖堂。

近年来,黄帝城每年都要举办“寻根祭祖”大典,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带着一颗虔诚的赤子之心,相聚于涿鹿中华三祖堂前,拜祭三祖,拜祭生养他们祖先、给他们脉延续的这片黄土地!港土归根碑和澳土归根碑便是见证,离家日久的游子终于回归母亲怀抱,在此地找到自己的根,自己的脉!一路走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自豪感充溢在心间,我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骄傲!

站在三祖堂大殿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皇帝、炎帝、蚩尤三祖的坐式塑像。黄帝居中,双目凝视前方,气宇轩昂,神态庄重安详;蚩尤居左,右手叉腰,左手握拳,身着兽皮,双目圆睁,勇武剽悍;炎帝位右,身披稼禾,左手抬起,双目沉思,睿智儒雅。三祖居高临下,俯视万民苍生,看到他们的子孙如此生生不息,幸福安然地生活,定是满心欢喜。大殿四面墙壁,皆惟妙惟肖地绘有大型彩色壁画。“涿鹿大战”“合符釜山”“定都涿鹿”“阪泉大战”详尽生动地描绘了三祖时代的生产、生活状态,向我们展示了4700多年前三祖创建中华文明的辉煌业绩和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融合共生的历史进程。

出三祖堂西行,来到轩辕湖畔,远看山水相依,水面如镜,绿树青山、蓝天白云皆倒映在湖水之中;近观石堤、白杨、绿柳与粼粼波光相衬,轩辕湖景如诗如画,使人心旷神怡。据史籍记载,轩辕城建在轩辕之丘,东城墙南端浸于轩辕湖中,城门开在西南角,在地理位置上,构成掎角之势,于军事防御上是相当有利的。一面受敌,三面支援,易守难攻。城的构造分内外八阵,外阵为“天、地、风、云”,内阵为“龙、虎、鸟、蛇”。外四阵起防护城的屏障作用,内四阵修成斗智迷宫,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此次我们没能登上古老的黄帝城东城墙一览黄帝城壮阔辽远,苍茫凄美的景色,稍有微憾!

出黄帝城,面南,蔚蓝天宇下,宏大的“九龙腾飞”雕塑矗立眼前,九条巨龙跃跃欲试,正是我们中华儿女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象征,也预示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望!在望!

对黄帝故里的感受作文【二】

《黄帝内经》与《易经》、《山海经》并称中国古代的三大奇书,给后人留下了团团迷雾,至今仍神秘莫测。

纵观中国古代医学史,从无解剖学这门学科。《黄帝内经》不但清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而且对人体生理学、人体病理学、医学地理学、医学物候学等学科做了精辟描述。《黄帝内经》的很多论述,人们至今只知道其结果是正确的,当代人类科学还不能做出科学解释。因此,有人认为《黄帝内经》与《易经》一样,其著述者有着比现代人更加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是大圣大智之人。

《黄帝内经》对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要数其阴阳五行学说,他不但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也对世界现代科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至今沿用的预测学,除来自《易经》外,很大部分均来自《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内经》一直是阴阳五行学说的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鼻祖,也是一部预测学的书,他告诉人们顺应自然法则,如何养生和避免灾祸。“从金木水火土的衰旺生克,可以推知疾病的轻重,治疗的成败,确定五脏之气的盛衰,疾病的险夷,生的日期”。如肝主春木之气,如果一个人日干为甲乙,肝必旺盛,一生就不会患肝上的毛病。若病在肝脏,到夏天就会痊愈;如果夏天好不了,到秋天就会加重;如果不,冬天病情就会呈执持状态;次年春天,肝逢春木本气,病情就会缓解,如此循环往复。

《黄帝内经》“上穷天纪,下极地理,选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天地万物无所不包,涉及哲学、天文、地理、气象、兵法、社会、历法、阴阳等各个学科,其中的医学理论迄今才被西方医学论及,而且比西方医学更加高明。

《黄帝内经》是大圣大智之人的著作。《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说法颇多。据考证,《黄帝内经》成书于科技、文化、教育极其落后的上古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还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怎么会对天文、地理、气象、社会、历法、阴阳等学科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即使科技、文化、教育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无人能出其右。难怪宋人高保衡曾感叹,人之脏肺、脉象、经络、气,是不能入眼从体外和解剖得知的,若非大圣大智之人,又如何能够探知呢。

对黄帝故里的感受作文【三】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中医养生学之源的国学瑰宝,自古至今,引起了无数人对它的崇拜、深思,但《皇帝内经》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典,其思想博大精深,泛泛而读,往往只能似是而非。最近,通过对《黄帝内经》的学习,对于其养生思想颇有一些体会。

现在,人们生活空气污染、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里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引发冠心病、高压、糖尿病等“现代疾病”,而且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何为养生,就是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 《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养生学之源,可见受推崇程度非同一般,其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就是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对于未病先防,《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也就是说对外要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六淫之邪的侵袭;对内要调养精神志意,避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化,充分的体现了《黄帝内经》 “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两个基本的观点,也就是整体观。

“天人相应”是说人来源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不管人类文明如何发展,科技是如何的进步,人类终究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得要遵循自然界阴阳四时的规律。《内经》提出:“天温日明,则人淖液而卫气浮,故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凝泣而卫气沉”。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规律,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也就是说人体必须“顺其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适应周围外界环境,使机体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增进人体的健康。所以在这个自然界的大系统中要想求得自身平衡,首先是遵循自然界正常的变化规律,其次是慎防异常自然变化的影响。但顺应自然规律并不是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以期更快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的物质存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人体所需的饮食也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正如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人群适量地多吃一些辛辣食物,对驱除寒湿有益;而辛辣食物并不适于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人群,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形成了各个地方特色的饮食。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的饮食也要同当时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冬季常吃红炯羊肉、肥牛火锅、涮羊肉等,有增强机体御寒能力的作用;而在夏季常饮用乌梅汤、绿豆汤等,有消暑解热的作用,这些都是天人相应在饮食养生中的体现。

“形神合一”是说人体的精神活动和身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中医学认为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能产生精神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形体是本,神是生命活动及功用。所以《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气者,人之神”,《 灵枢·平人绝谷》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无形则神无以附,无神则形不可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形体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有形才有生命并产生精神活动和生理功能。形乃神之宅,养形为养生之首要。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强其形,可以使人体筋骨强健,气经脉通畅,脏腑经气充实,功能旺盛,气调达,通过“外炼筋骨皮”,由外至内,促使体内阴阳平衡,身体盛壮,但养形不能过度,过度了就会积劳成疾。《黄帝内经》曰:“久视伤,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人的精神活动对形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可见养神同样重要。《素问·上古天真论》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说明了“恬淡虚无,清静无为”的态度对养生的重要性。《黄帝内经》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即不为外物所扰动,保持清心寡欲、恬静平和的心态来应对生活,正如《内经·痹论》所言:“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形神共养是中医学推崇的一种最高养生方法。《内经》明确提出了“形与神俱”的形神共养观点,《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故能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无论还是年老是年少,都是要养护我们的身体,保养我们的心灵,都应动则养形,静则养神,顺应自然,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相统一,形与神相统一,这样才能够达到养生之目的——健康长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