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文400字关于中国文化

英语作文400字关于中国文化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11 02:00:01
英语作文400字关于中国文化

英语作文400字关于中国文化【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并延续至今的文化。其中落后腐朽的文化因不符合发展的需要而被抛弃,那些有利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则被人们传承下来。

记得在春秋战国时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主张,强调“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在汉代,儒家思想虽然被后世加以改造,但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仍被传承了下来,儒家“五常”也开始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周总理为了安定人心,稳定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政治道德、思想道德、为政官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及“五德”精神,其本质上就相当于是在儒家“五常”的基础上发扬,并融入时代要求与时代特色,也就被人们欣然认可和接受。

而当今用“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十八个字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起点也依然是儒家“五常”。

由此观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深深扎根在了每一个中华人民的心中,并体现出深远持久的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每一个中华人民所熟知,被每一个中华人民所认可,在潜移默化中支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行为处事的方式和思想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孝。每一个作为子女的中国人都会对自己的亲人以及抚育过自己的长辈尊敬,让中国这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中的老年人不被冷落、不被抛弃。以及团结互助这一传统美德,也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像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才使得这个有五十六个名族组成的国家安定的、统一的朝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迈进。足以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名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同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名族迈步前进的不可缺少的元素。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华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自觉地做文化传播的使者,也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奉献出一己之力,并争取在传播文化的基础上做到创新与发展。

英语作文400字关于中国文化【二】

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抛弃了几乎所有的旧东西,但是,有一样东西始终不能抛弃,那就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与中国人民对党对国的赤诚忠心,这些将更有利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我们虽然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许多的灿烂文化,但是我们现在还属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离欧美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不能只为以前的那些成就而沾沾自喜,陶醉于其中,我们的祖国还是要继续发展的,我们要沿着先人的足迹,汲取他们成功的经验,继续努力,把我国的文化历史发扬光大,使我们这颗东方明珠更加灿烂辉煌!

英语作文400字关于中国文化【三】

星期五下午的两节课,卞老师给我们讲了有关陶瓷的许多知识,让我们全班的同学大开眼界。

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比如说:为什么陶瓷的英文单词china跟中国的China一样?陶瓷的制作、陶瓷是怎么在古代运输的……卞老师给我们上的这两堂课真是太好了!

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陶瓷相撞,古人用的办法很奇特:在陶瓷的木箱内撒上一些黄豆或绿豆,因为这两种植物长得快,把陶瓷放在里面,等到它们发芽后就把陶瓷与陶瓷之间的缝隙填满,这样就算有大风浪陶瓷都不容易碎,所以说古人就是聪明;陶瓷的制作方法也很不简单:先是淘泥,再来选泥……十几道工序听听就让人觉得眼花缭乱,特别是烧置,火候太大,陶瓷就会干裂;火候太小,陶瓷没烧好,就变为废品一件了。古人就能把火候温度控制得这么好,七百度左右是陶,1200度以上才会成瓷,还要经过许多纷繁复杂的制作工艺!想想就让人头晕目眩,而在公元前2000年到80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熟练掌握了烧制陶瓷的方法,我们能不感到自豪吗!

今天的活动课,我感慨万分:原来在古代的时候,陶瓷就已经这么盛行了,我国烧制陶瓷的技术比欧洲早了近千年,这不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吗?卞老师还说,在陶瓷界有一种说法,到现在还广为流传着“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块”,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陶瓷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难怪陶瓷和中国的英文单词是相同的,那时陶瓷就是中国的代表。如果说鼓是亚洲的魂,那么瓷器就是我国——中华民族的魂了,所以陶瓷绝对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之一,因为它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与勤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