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作文高中(九一八作文800字左右高中)

一九四二作文高中(九一八作文800字左右高中)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0-17 04:49:21
一九四二作文高中(九一八作文800字左右高中)

一九四二作文高中【一】

那是一个一条人命值两块饼干的年代。

那是一个人尸只能为狼狗所食的年代。

一九四二。一个可怕而又可悲的年代。——题记

一九四二年,河南省发生大旱灾。灾民们纷纷离家逃荒。因为日本的入侵,救济的缺失,这一场灾难,夺走了河南三百万人的生命。

“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些大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这是电影中的独白,现在读来觉得颇为讽刺。在那个时代,与那些“国际时事”相比,三百万人算什么?更何况,这三百万人不是打仗的士兵,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已。腐败的政府官员都尽可能远离灾区,将兵力撤出河南,忙于战争的前线,决定甩开河南这个“包袱”,而日本侵略者,只因灾民中混有军队士兵,便驾驶轰炸机进行大规模的轰炸。黑烟滚滚,沙石四溅。在这个战火四起的年代,灾民们无处可逃。他们只能在心里怀着一点渺茫的希望,在那不知通往生还是的无尽道路上不断前行。每天都会有无数人倒在逃荒的道路上,然而又有谁去关心呢?当活着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当食物已经变成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计量单位,在日军轰炸机的阴影下,所有人都自身难保。人尸为狼狗所食的惨烈可怖的情景,见证了那个时代人命的卑微和人性的泯灭。

然而,我们庆幸,在那个时代,总还有那么几个闪光的片段能深深地感动我们。花枝,一个普通平凡的逃荒者,一个母亲,她坚强、现实,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凭借自己护犊的本能,一路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白修德,一个美国的记者,作为“局外人”,他大可不必卷入这场灾难之中,然而他有作为人的本性的'善良和作为记者的责任感。他随着灾民们历经了种种苦难,突破重重阻碍,将河南大旱的现实和真像告诉全世界,让河南的灾情得到了重视,获得了救济。在大灾大难之中,终究还是有那些温暖我们的存在。

《一九四二》是一部讲述那个年代灾难的电影,它既体现了当时人们深深的苦难,又体现了灾难之中那些感动我们的一次次闪光。它讲述的那些故事,在今天,带给了我们最强大的震撼,和最深刻的思考。

一九四二作文高中【二】

我对冯小刚执导的影片一直很关注,《唐山大地震》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昨晚观看了<一九四二》在大上海影院的首映。电影结束后,我一直沉浸在《一九四二》那腥而又悲惨的岁月之中.....。

冯导用如此大手笔拍下这样一部巨作,它显示的是一个敢于揭示历史真相的中华民族的气度,是一个不忘贫穷落后被人侵略、任人宰割历史的坚强民族!唯一使我遗憾的是,看完以后还有两点不了情:一是影片好像还短了些;二是好像自己也跟那位美国战地记者走了一遭,大有一种只是看了一部大型灾难历史纪录片的感觉,似乎还缺乏一种更催人泪下的刻画人们心灵世界的动人故事情节。

影片中大碗影星的演技个个都十分了得,国际关系的处理也十分微妙。《一九四二》这部电影把当年河南灾荒造成的凄凉和难民们悲惨的命运刻画的如临其境,把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一笔勾画出来,把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把苦难深重的灾民推向绝望深渊的丑恶嘴脸全部揭露出来,把70年前那段天灾加人祸造成的三百万人亡的大灾难历史追忆给后人永世铭记!

然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灾难不计其数,因为许多自然灾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问题的关键不在灾难本身,而是在于灾难一旦发生后,国家当权者与政府是如何去面对和处理的?《一九四二》就是要告诉人们,过去的“蒋家王朝”与今天的人民政府在本质上的根本区别。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的历代关爱人民和领导救灾的生动事例举不胜举,我想这也就是冯小刚导演拍这部巨作的真正教育意义所在.....。

一九四二作文高中【三】

影片中的老财主,市侩、狡诈,是典型的封建地主。但是在这一场天灾人祸面前,他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儿子、妻子、孙子的去,最后与自己的女儿分离。他的遭遇是三百万灾民的缩影,描述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面对灾荒,战争的各种挣扎。

在这场灾难中,老财主从见到自己的儿子迫害妇女袖手不管,到最后主动地收养一个孤女,其中的变化不得不让我深思。

作为一个典型的封建地主,老财主在这场灾难中不得不像普通农民一样逃荒,在逃荒开始,他还幻想着能够很快的回来,重新拥有一切,而他的女儿,星星,一个仍在读书的年轻少女,少不更事,还未能理解这场灾难所带来的后果,带着一只黑猫,把赖以生存的食物喂给黑猫。开始的富裕,与众不同,在逃荒的过程中化为乌有。老财主的老伴、儿媳饿在了路上,女儿星星也因为饥饿将自己出卖。

大年三十,本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但是老财主家在这天彻底的家破人亡。在经历了一连串打击之后他却能够在最后收养一个孤女,我想可能是作为依靠,可能是作为星星的替代,弥补对女儿的愧疚,很多人会把这个行为判断为善良,会将老财主定位成一个善良的人,但是不要忘了,作为一个封建地主,即使处于近代社会,也是靠着剥削和压迫发家致富的,要说善良,还真算不上。从看他纵容自己孩子败坏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他算不上什么好人,更何况,在开始逃荒的时候,他带着充足的粮食,甚至还有武器。面对着众多走投无路的灾民仍然无动于衷,仅仅是分给自己的长工一点点粮食。他的自私、防备、狡猾可见一斑。但是是什么原因,让他在自己都顾不上的情况下仍然收养了一个孤女呢?我得出一个结论,源于生存的信仰。

老财主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仍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这是人的`本性的复苏,也就是对生命的渴望,这是在生存层面上的,而在他丰衣足食,靠着压榨、剥削农民的时候,“欲”是支配他的时候,当遇到巨大的灾难,生命受到威胁,只能抛弃财富。这时候生存层面占了上风,能够保证他在任何时候都会尽全力来保证生命安全,正是因为这种对生的渴望,才使得希望得以延续。而在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在“欲”和生存之间挣扎,为了金钱、地位、名誉不顾生命,由外在的“欲”来支配自己的行为,成了一个受物质所支配的行尸走肉。这就是丧失了生存信仰的后果。

而在影片中另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也值得我深究,他就是栓柱。作为老财主家的长工,他是一个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但是却没有觉醒意识,心甘情愿被老财主所驱使。这是一种奴化的现象,不仅仅体现在栓柱身上,这种现象深深的烙在了一个民族的身上。这个暂时先不说。但是他又是非常质朴,忠厚老实的,他会在受了老财主的一点点好处之后说“我还做您的长工”。会在灾难来临之前对老财主一家不离不弃。也许他的忠心耿耿是奴性的体现,是对生存的渴望,但是在他答应了花枝要照顾花枝的孩子后就已经变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栓柱忘却了生存的渴望,在日本军人面前敢于反抗呢?我分析了一下,觉得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欲”的满足。作为一个没有文化,有着深深奴性的被压迫者,他本身没有多大的思想觉悟,在他看来,跟着老财主逃荒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可以不用挨饿,二是为了心上人,也就是星星。在无法做到口腹之欲的情况下,星星也为了生存出卖了自己。这时候花枝将自己给了栓柱,使他“在饿之前有一个老婆”。

二、愧疚感和责任感。由于无法保住自己的老婆,他感到愧疚,因为答应了花枝的请求,他意识到自己有了责任。而当孩子不见的时候,道德层面上苏醒和良心的谴责使他暂时抛下了生的渴望,跳下火车。

三、无知者无畏。在被日本人抓到之前,栓柱不知道会面临亡的威胁,甚至说他没有受过这样的威胁,没有危险意识。

当这些因素一齐作用的时候,等待他的只有崩溃或者是亡。

在这其中我们可以发现,栓柱的信仰是发生极大的转变的,由生存的物质层面上升到道德的精神层面。但是同时我也发现,当道德和现实脱轨的时候,也就是社会现实无法满足他对道德的承诺,无法满足他精神上的自我满足的时候,那时候面临的只有毁灭。

所以说,一切的的一切,都只有在满足生存的前提下才能谈未来,那是一种对生的渴望,也就是生存信仰。而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感到的是满足,因为我们已经在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想要得到更多。但是人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总是在恐惧和贪婪之间挣扎,害怕失去,但是却又为了得到而失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