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记一次旅行的作文(一次旅行的经历二年级作文)

二年级记一次旅行的作文(一次旅行的经历二年级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01 14:06:45
二年级记一次旅行的作文(一次旅行的经历二年级作文)

二年级记一次旅行的作文【一】

在我们去海南的第2天,我们一大早就去了不二神庙。到了神庙的门口,我们的导游就跟我们讲起了菩萨。导游说,菩萨分三种。他们分别是:过去菩萨、现在佛菩萨和将来菩萨。那么这三种菩萨到底怎样区分呢?其实很好区分的。主要就是看菩萨的手。当菩萨的手是食指和大拇指捏在一起的时候,就叫过去菩萨;当菩萨的手是中指和大拇指捏在一起的时候,就叫现在菩萨;当菩萨的手是无名指和大拇指捏在一起的时候,就叫将来菩萨。等导游讲完了以后,我开始仔细观察不二神庙的门。门的两旁是两个过去菩萨,煞是好看。我们继续往前走,我因为走在前面,立即就看见了一个莲花台,在莲花台的上面还有一个莲花台。我很奇怪:一般菩萨主要一个莲花台就够了,为什么有两个呢?我想了半天都没想出是为什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问了导游:“导游叔叔,为什么那里有两个莲花台呢?”导游笑了,说:“你问的很好,这种东西叫做印心石,你站在下面这个莲花台上,把心的部位贴在上面这个莲花台上,你心里想什么,很有可能就会实现哦!听说很灵呢!”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见了不二神庙最好看的地方——三面观音。我抬头一看,哇!好高呀!不愧是有108米高的三面观音!她们都是过去观音。正对着我们的是一个手拿一个盒子,盒子里可是装着全海南的寺庙里的经书呢!这可是真的!在左边的观音是一个手拿佛珠的观音,而在右边,是一个手拿莲花的观音。

我们在参观完所有的景区后,马上回家吃饭睡觉了。因为,我们要养足精神去下午要去的地方——天涯海角!

二年级记一次旅行的作文【二】

父母去了一趟我梦寐以求的青海湖。我们先乘飞机到青海省,然后坐汽车去青海湖。在路上,我们的车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穿过了一个又一个山谷,就像在山里走迷宫一样。当汽车又翻过一座山时,我们眼前一亮,啊!是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菜花像一块金黄色的地毯,风一吹就随风摆动,又像金黄的波浪。

我们的车在油菜花地之间的公路飞驰,渐渐地,油菜花边缘出现了一条浅蓝色绸带——青海湖。车越行越近,绸带越来越宽,青海湖的风姿完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站在湖边举目四望,青海湖像嵌在山谷里的一块名贵的蓝宝石。天空显得那么蓝,那么清,那么高。青海湖的水也是那么蓝,那么清。

一望无际的天和湖融成了一片,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我向远处望去,一座连绵不断的山和无边无际的绿草地,像一只大手捧着这蓝宝石。湖水是宁静的,宛如一面明镜一样,镶嵌在山谷中,清澈透明,能映出蓝的天,百的云,红的花,绿的树,真是奇妙的“水中景”。湖水是动感的。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上,立刻泛起了雨鳞般的波纹。

层层细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追逐,在玩耍,但是当盈盈的湖水荡漾到我的脚边时,却又缓缓地退了回去,像慈母轻轻地拍打着将睡未睡的婴儿。啊!美丽的青海湖,你的美不是我这笨拙的笔能描绘出来的。我为祖国有如此美丽的青海湖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年级记一次旅行的作文【三】

东山岭并不高,只有184米。上东山岭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乘索道上山,快速省力;一条是沿石阶而上,不过山虽不高,但石阶较陡,登山较吃力。有一些游客在山下雇了轿夫,坐上轿子晃晃悠悠地上山。那些轿夫,披着短褂,脚穿拖鞋,个子大多不高,而且黑瘦。看他们大汗淋漓的模样,就是想坐也不忍心去坐。年过花甲但精神抖擞的黄伟苗老师也赞成我的意见。

“走,不怕爬山的跟着我老头子上!”在黄老师的鼓动下,我们一行人沿石阶而上。这时,正是下午2时时分,天气很热,在山坡上又吹不到风。我们左转右弯,山只爬了一半,可背上都已湿漉漉了。

正当大家感到有点累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海南省最大的石刻群——东山岭摩崖石刻群。大家立刻把疲劳扔到山脚下去了,都兴致勃勃地围绕石刻观赏起来。

首先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东山奇观”四个行草的大字,仔细一看,题字的原来是原外交部部长姬鹏飞。

“‘华封仙岩’名中的‘华封岩’三个字,乃宋人于宣和四年题刻。”张导游指着石头上的字向我们介绍说:“原来的题字因年代久远风化,字迹已模糊不清。现在看到的四字是后人根据原来的字体重新镌刻的。‘东山耸翠’是明代刘王官所书,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山的景色……”

‘东山耸翠’四字镌刻在石洞口南侧的凌云巨石上,每个字大约有一人高低。我观赏摩崖石刻一周,发现‘东山耸翠’四字在东山岭摩崖石刻中最为壮观。而嵌在‘华封仙岩’内壁上的吴辉发题诗字体为最小。我好奇地数了数,一块台板玻璃那么大小的地方竟刻了八十八个字。不过字体虽小,但镌刻得十分精致。东山岭石刻都是古今书法真品,其书法艺术水平都很高,置身于这书法家精心布置的书法展览馆里,我陶醉于大自然的无限情趣之中,同时产生了一种昂扬奋举之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