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跨海索道的作文(坐索道缆车上山作文)

坐跨海索道的作文(坐索道缆车上山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16 16:11:50
坐跨海索道的作文(坐索道缆车上山作文)

坐跨海索道的作文【一】

一路上,听爸爸说我们会经过杭州湾跨海大桥,在桥上我们还可以看海。我还没有看过海,一听说能看海我就非常兴奋,恨不得马上就能到。

不知不觉,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了几小时,突然,司机叔叔说,我们马上要上杭州湾跨海大桥了。

“耶,我们可以看海啦!”我和姐姐马上就欢呼了起来。我们往车窗外一看,哇,汽车离地面已经很高了,前面有几架很大的风车,但还不能看到海。

汽车继续行驶着,姐姐看到外面的一块牌子后,急忙告诉我说:“我知道,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全长大约是37000米。”妈妈也说:“我们的汽车在大桥上要行驶四五十分钟呢!”哇,真是长啊!

我看着前面,只见桥上的\'拉索又长又密,汽车行驶在桥上的感觉真奇妙,就像是在时光隧道中穿梭!

一会儿,我们的四周一片开阔,哇,我们看到大海啦!海水是蓝色的,我感觉它把我们都包围了,汽车好像也停留在了原地。远远望去,海面一望无际,上面是天,下面就是海,真是宽阔极了!

今天,我真正看到大海了,我真的很高兴、很兴奋!

坐跨海索道的作文【二】

一大早,我们就登上了去田园乡村岛的游船。到了岛上,我和朋友眼前一亮,发现了“飞空索道”这个娱乐项目。我们飞快地跑到了准备的地方,抬眼望去,那至少也有七层楼那么高,而且道路几乎是直上直下的,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时,我听到了许多大人害怕的.尖叫声,心里不禁胆怯起来。排在我后面的人,有的“临阵脱逃”了、有的吓得双腿发抖、还有的小孩大声地哭了出来,因此很多人都摇摇头逃离了战场,我和朋友成了阵地上的“先锋”。工作人员将我们全副武装:戴上帽子、挂到滑绳上、系好安全带。一切准备就绪,工作人员用力一推,我们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下去了。我望着无垠的湖泊,害怕得紧闭双眼,一会儿,我听见了“啊啊”的怪叫声,原来是我的朋友在尖叫啊,他还说自己一定不会叫呢,这下我可以好好“嘲笑”他一番了。过了将近两分钟时间,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岸上的大人没有一个不夸我们勇敢的呢。

这次滑“飞空索道”的经历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也成为我至今最难忘的事。从中,我悟到了一个道理:只有经历,才会懂得。

坐跨海索道的作文【三】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桥。桥墩是由一种特殊的材料制成,可以防止海水的.侵蚀,寿命可达100年。跨海大桥建造工程经历了19次台风、天文大潮,共用4年零4个月,终于建成,总投资144亿元人民币。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再加上五.一假期,车辆很多,大桥显得更加壮观。因为车辆拥挤,尽管大桥很宽敞(双向六车道),但还是交通堵塞。如果每辆车占地1平方米,那就有3600辆,每辆车100元,就有360000元,而且是在每辆车不动的情况下......

杭州湾大桥的栏杆有五种颜色,分五个路段:粉红色、白色、米黄色、绿色、蓝色、紫色。

栏杆外,白茫茫的大海无边无际。另一边,夕阳照耀着海水闪闪发亮,海上,星星点点的轮船,载着人民的心去彼岸,带着人民的愿望去远方。

杭州湾大桥,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的象征!

杭州湾大桥,是我国建设发展史上一个耀眼的里程碑!!!

坐跨海索道的作文【四】

岷县通闾井镇的那条公路,是建国初、一九五五年修通的。通车剪彩时,我们戴着红领巾,唱着歌,敲着锣,打着鼓,在街头儿下迎接,当看见几辆解放牌汽车远远隆隆开来时,我们那时的心情,如同现在人看到了飞碟般地兴奋。半个世纪过去了,通车剪彩场面就像是昨天般地明晰。但是,使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们闾井人,从改革开放前的那几十年一直坐的是拉货的那种“敞篷班车”,受了几十年的“洋罪”,不知别人的的记忆如何,我的记忆是八辈子也忘不了!只要我一坐上班车,我就想起来我所坐过的那种班车,先写两篇你读读:

有一次,腊月里我回岷县闾井探亲,在岷县城卖上车票却一连等了三天。第四天终于坐上了岷县发往马坞乡的敞篷班车。还算运气不错,我抢到了前边靠右角位置。

没坐过的网友或许不知道,那时各地所放的名曰敞篷班车,其实是普通拉货的老牌解放车,不过在墨绿的车箱中间拉着根铁链子罢了;坐车的旅客,无论大小老幼,不是坐着,而是人挨人站在车箱里的。因此,班车稍微一晃动,各个角落就会出现不同程度地挤圧。尤其是车在转弯、减速时,相互挤压就更厉害了。因之,车箱前边两角相对稍微轻松些。在我认为也相对安全些。

坐上这种班车,只要车一走动,车箱就象蜂窝,笑闹声,叫唤声,说话声不绝于耳,这种混合交响声和着往来的挤压力,时起时伏,忽高忽低,实属正常,天王老子也没法,禁止不了。车快到石家台儿了,突然传来几声撕心裂肺的小孩的哭叫声,和几个女人同时叫喊声。听到叫声,全车旅客好象没反应,只是,驾驶室后站着的两个探亲的现役军人,用拳头使劲砸了几下驾驶室顶,大喊:

“开慢些,师傅——挤人了!”

车猛地刹住,开车的司机打开车箱门,伸出头,气凶凶地问:“嫌挤是吧?嫌挤我开回去给你们换辆轿车来!”随即,使劲“啪!”地关上车门,极利索地调过车头,油门踩到底,往县城方向就开。

我有点急了,弯腰朝驾驶室大喊:“张师,你将就好些者!”我见车减速,接着说:“张师傅……你有折回到县上的(路程)不就早到申都了嘛……带孩子的到申都就下去了!”

过后我细细地想,他未必真敢折回到县上去,只是我到现在不明白,一车老小,那样折腾一下,又何必呢?人啊,才是永远读不懂的.一本书!

他又慢慢地、不情愿地刹住车,从驾驶室钻出来,站到地上,转过身,以商量的口吻说:“怎么办?你们大家说……”

是我引火烧身,我当然不能缩头,我尽量放低声说:“张师傅,要不这样,带孩子的几个都是在申都下的,也不远了,把车票线退给她们,叫她们慢慢地走回去,好吗?”

他想了半天,说:“也行,那就这样吧。”

可是那几个女人说啥也不下去。僵持了半天,司机又说:“那就将就点,不要声哇气地叫唤,我们还是走吧——谁让你们是东山区人呢……”

司机倒过车头,重新将油门踩到底,车哼哧哼哧地只是喘气,老牌解放的车还是跑不起来,但车箱的摇晃程度并没有减弱。只是在我和那两个军人的带头下,七八个青年挽着胳膊,将带小孩子的几个女人围在了中间,以减少对他们的挤圧。

“大大吆——差(cá)点儿闯下祸了……”

“哎,挤还不让人叫唤!”

“……”

“悄悄儿地,师傅不是可有生气了。”

一小时多,终于到了申都。到了申都就好些了,下去了几个旅客、尤其是带小孩的旅客下去了,车上的旅客松了口气。

“谢天谢地,我终于到家了……”每次到了闾井街上下车时,我都是这样想。

说实在的那时坐一天敞车,比干一天活还要累,那时人虽然年轻,每次到家,我想的不是先吃饭,而是美美地睡上一大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