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关于鲁迅(有关鲁迅的作文6篇)

作文关于鲁迅(有关鲁迅的作文6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06 16:51:54
作文关于鲁迅(有关鲁迅的作文6篇)

作文关于鲁迅【一】

每每读起《祝福》,都会感叹祥林嫂命运的悲惨,增添几分对其的怜悯,同时也有几许无奈。那样受尽苦难折磨的人儿,得不到祝福,谈不上所谓的幸福。

《祝福》里的过年是认真的,从送灶神到祝福,礼数周全,祭祀丰盛,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这“年终的大典”作为直接的生存手段,却给祥林嫂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直接主宰祥林嫂的命运。

春天,孕育着希望,孕育着生机。然而,祥林嫂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春天,她失去丈夫;春天,她被卖改嫁;春天,她痛失爱子;春天,她就那样地走了……

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厚实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安稳的日子。然而命途多舛,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去。不久,阿毛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失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生中,惨在街头。

祥林嫂是怎么的,穷?饿?冷?祥林嫂被代表政权的鲁四老爷赶出鲁家大门,成了乞丐。没错,她是穷,饿,冷的。一连串的打击,鲁镇人的轻蔑,柳妈的恐吓,使祥林嫂精神完全崩溃。当人们带着喜庆心情祝福之时,在她的精神世界里,有的只是阴间惨状,鬼男人争夺,阎王爷锯尸,阎王爷代表神权,她是被吓的,被封建统制通过祝福活活的。

五年前,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两颊还是红的。五年后,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消失了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后来,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失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是什么让一个人变化如此之大?生活上的打击是必然的,然而精神上的创伤却是最残酷的。一个人,没了生的,活着还有多大意义。于祥林嫂而言,生的悲哀,的`恐惧,已让她无所适从。

祥林嫂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有更多如祥林嫂般的劳动妇女深受封建礼教的摧残,她们没有幸福可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和祥林嫂相比,我们是幸福的。那么,我们就要珍惜我们现有的幸福,不要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如若我们遭遇到什么不幸的事,依然会有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没有生活上悲哀的困扰,我们更应去追求生命的意义,让这段历程长满人生之花。祝福,为自己祈祷;祝福,也为他人送去。

作文关于鲁迅【二】

鲁迅的作品并不是那么通俗易懂的!我看了好多他的作品,略微读懂了他的著作,《狂人日记》。其实也不是都懂了,一些深奥的词句,一些难理解的词语,不多看是看不懂的。

《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用人物自述的方法,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那片地方都是吃人,半夜查看历史,满本也都是吃人,相信将来社会容不得吃人!

文中有一句:救救孩子们,我深受感动!鲁迅以这样一个小说,呼吁:救救孩子们,不要让孩子也迷信。

鲁迅先生是无私的,他是以个当之无愧的大文豪。

作文关于鲁迅【三】

我非常喜欢看书,因为书不仅能让我获得知识,还能让我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许多乐趣。尤其是《鲁迅散文集》,文字虽然深奥,但文章中无论景还是物,在鲁迅笔下都有了灵气和活力。《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中的百草园更是让我意犹未尽,浮想联翩。

百草园是鲁迅家后面的一个很大的花园,园子里树木茂盛,花草丛生。鸣蝉在树叶上长吟,黄蜂伏在野花上,云雀从草间直冲云霄。爬满墙头的花园,园子里树木茂盛,花草丛生,鸣蝉在树叶里长吟,黄蜂伏在野花上,云雀从草间直冲云霄。爬满墙头的何首乌藤和令人馋嘴的野果覆盆子。园子里有趣味无限的传说:如果人吃了能成仙的人形何首乌,能制伏妖怪的飞天蜈蚣……鲁迅就是在这个充满奇闻的园里奔跑、嬉戏,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了趣。

这篇文章我也多国很多遍了,园中美丽的景色和迷人的传说,让我想入非非,天天梦想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百草园,让我在里面尽情地玩乐。你别说,这梦想还真实现了。就在上个星期我第一次去姑奶奶家,嘿!姑奶奶家的院子好大!一个活灵活现的百草园。就在我眼前。院子里满是树木,靠大门是一棵是一棵柿子树,成熟了的柿子像红灯笼挂满了树枝。地上长满了花草野菜,墙上爬满了长着三角形叶子的藤蔓,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何首乌吗?我也忙叫来捣蛋的哥哥,告诉他百草园的事。

心动不如行动,我们立刻下手把‘何首乌’一棵棵地拔了出来,除了几块圆柱形的块根外,根本没有人形何首乌,我们只好翻砖块、掀石头寻找蜈蚣,蜈蚣没找到,倒是把院子弄得翻天覆地,狼藉一片。姥爷出来一看,大喝一声:‘你们这两个小家伙,怎么把我种的山药全拔了!’我们自知理亏,灰溜溜地跑了……

作文关于鲁迅【四】

读中学的时候,学过好几鲁迅先生的文章,如《狂人日记》、《药》、《阿Q正转》等等,总是感觉老先生的文章晦涩难懂,乏味拗口,但为了考试还是硬着头皮按照老师的要求找重点、归纳中心思想、背诵重点语句,但随着考试结束的铃声也就扔到脑后了。

直到有一年暑假闲来无事,在家里的书架中随手抽出一本《鲁迅传》,刚翻了几页就被吸引了,随后一口气的读完。鲁迅先生坚强的性格、顽强的革命斗志,独立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我!

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当时旧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世态炎凉、由繁华转为凄苦的经历很容易让人想到曹雪芹,另一个在中国的晚期封建社会困顿的斗士。后来在广州,青年学生问他为什么憎恶旧社会,他回答:“我小的时候,因为家境好,人们看我像王子一样,但是,一旦我家庭发生变故后,人们就把我看成叫花子都不如了,我感到这不是一个人住的社会,从那时起,我就恨这个社会。”

是的,鲁迅先生恨,他恨这个社会的黑暗,同时也恨自己的无能。要知道,在绝对强大的事实面前再有力的个体思想也如萤火与之皓月,变的渺小无比。

鲁迅先生就是如此,面对逐渐衰败、日渐黑暗的社会,他多么想用他的力量去改变,可是现实给他的却是无情的创伤。

先生从人道主义转向了个人主义,由启蒙的悲观主义,转向了存在的虚无主义。从学生变成医生,从医生变成文学家,从文学家变成革命家。每一次的转变带给他的都是无情的打击。但先生是不屈的,也是不甘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正是先生从心底吹响的向旧中国宣战的的号角

先生在《呐喊》中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民众。这八字深深包含着先生对中国现状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人民的怜惜和悲伤。

那个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上流阶级生活的孔乙己。他在酒店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以偷为职业。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竟被打断了腿。孔乙己的,不正象征着中国教育的堕落和读书人的悲哀吗?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那个“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上,带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作者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点头哈腰的。将当时人民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展露无遗。《药》则体现出了一个民主的愚昧和无知。其中的.环境描写似乎就是当时世道的黑暗程度与动荡不安。让人们深深地对自身的无知而感到可悲。

在先生的作品里,尽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尽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他的言语犀利,他的作品尖锐有力地抨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所有这些都体现出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悲切与唤醒命中的使命感。

读《鲁迅传》读到了鲁迅的思想、情感、知识、态度、言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先生在作品中塑造一个又一个人物的良苦用心,了解了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反省,更认识到先生外冷内热的热烈情怀,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挚爱。正因为对人生刻骨铭心的爱,才有了对戕害人生的言行的痛彻骨髓的恨,才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写照,

“唯有民族的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身影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先生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坚强的精神脊梁!

掩卷而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强烈的愿望随之而生,下一个假期去绍兴、去上海,寻找先生的足迹、倾听伟人的心声!

作文关于鲁迅【五】

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思想深邃,还十分含蓄,但都揭露着一个个另人痛心的事件,有时夸奖着那些为中国做出贡献的人。今天,我读完了《鲁迅先生作品赏析》一书,受益匪浅,再次了解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小时候经常与同伴们在百草园嬉戏玩耍,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就连碧绿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等都是他们游戏的“材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了解到鲁迅先生幼时是一个非常好奇的孩子,长妈妈给他讲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告诫他別去草丛里玩耍,而鲁迅先生正因为这样更要去,可从未碰上过美女蛇,反倒经常碰到一些小蟋蟀,后来,鲁迅先生与小蟋蟀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

还有一篇提名为《故乡》的文章,1921年一月发表,那年鲁迅先生正在老家,而听说幼年的闰土要来看望他,便前去迎接,没想到闰土不再和以前那样可爱灵活了,变得十分粗笨,未到不惑之年,却早有皱纹,头发苍白。闰土见到鲁迅先生便喊“老爷”,与鲁迅先生谈起了农民的悲哀:“哎,家里有许多孩子,农活有多,政府逼着我们捐钱,基本上都得捐上3次呀,收成又不好,有时割下来的稻谷青菜还没人要。孩子和我们真是饿呀……”说着摸了摸孩子的头。这篇文章真是催人泪下,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贫苦农民的悲惨遭遇与命运,揭示了农民生活日益困难的根源。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时抒发了向往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文章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