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鲁迅作文8篇(我们眼中的鲁迅作文400字)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8篇(我们眼中的鲁迅作文4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9-16 02:08:27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8篇(我们眼中的鲁迅作文400字)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8篇【一】

陈丽芬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她留着齐耳的短发,头发还有点卷,显得既干练又温和。

三年前,当我刚刚走进第二实验小学的时候,还是一个完全不懂事的小小孩。我来到当时的一年四班,陈老师成为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语文老师。

陈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记得第一天上课,陈老师让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站起来作自我表现介绍,我从来没有在那么多同学面前讲过话,所以非常紧张。当我站起来的时候,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时,陈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鼓励我说:“别急,慢慢说。”可我心里越紧张就说不出来,最后,陈老师和蔼地对我说:“没关系。请坐下吧。”第一次上课,陈老师让我感到和蔼可亲,刚刚进入新学校的陌生感和紧张感都烟消云散了。在以后的学习中,陈老师就是这样不断地鼓励和耐心地等待,直到我慢慢适应了小学的学习生活。现在,我已经不再为上课发言而紧张了,是陈老师的鼓励给了我自信。

陈老师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老师。她教我们的语文,对我们要求严格,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地批改。如果做错了,她会要求我们认真订正,如果做得好,她又会在我们的作业本上写下鼓励的话。有些同学上课的内容没有掌握,练习册经常做错,陈老师就利用下课、中午或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来辅导他们。陈老师对学生非常有耐心,学生们碰到一些问题不懂,她就会一遍又一遍地教,直到掌握为止。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在陈老师的耐心教育下,我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这些孩子原来

连汉语拼音“a、o、e”都不认识,而现在却能津津有味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书。每一次想到这些,我心里都对陈老师充满了感激和崇敬之情。

现在我已经上四年级了,陈丽芬老师也不教我们班了,我和陈老师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不过我对她的那种感情没有变,我常常在上完室外课时去陈老师现在的班级瞧瞧,我喜欢看她和蔼可亲的笑脸,我喜欢听她充满鼓励的话语。

陈老师是我心中的好老师。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8篇【二】

鲁迅这个名字不知道你听没听过?答案是你肯定听过。鲁迅被毛泽东评价为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这个名字是他的笔名。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鲁迅先生要用笔名?后来我通过进一步的了解鲁迅,知道当时的反动派如果鲁迅先生用真名的话,他不但完不成他的理想——拯救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还会连性命也保不住,这样的话,谁去拯救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所以他选择用笔名。但也因此,他的笔名全国皆知,真名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了。

鲁迅先生一生勤奋,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停止过。在他去世之前到去世的那几天,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工作。我特别佩服他的精神。起初,我只是觉得鲁迅只是一个作家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后来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发现鲁迅先生是那样勤奋,那样的坚强。没有一个作家能取代他的位置,他的荣耀。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表示了他对当时反动派的态度和对老百姓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他对反动派是憎恶,对老百姓则是爱怜。当我读了这句话时,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

鲁迅先生走了,我们没有办法相信,鲁迅先生是得肺病的,他是那样的坚强。但是我们始终相信,鲁迅先生是和我们在一起的。

我心中的鲁迅是一个坚强的人,是一个勤奋的人,还是一个憎恶黑暗犹如憎恶黑暗的人。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8篇【三】

近年很多人批鲁迅,我颇不以为然,在我眼中,先生是好的。

不以为然者一,在我看来,很多棒者和当年的一些捧吹者如出一辙,失于客观,流于偏颇,过犹不及。你也许厌恶捧吹者的行为,但不该迁怒于鲁迅先生。

不以为然者二,鲁迅得早,捧吹也好,他无福享受;棒也罢,他无言自辩,保持一种绝对沉默的不表态。事主都不表态,我何必以为然。

说鲁迅先生是好的,皆因他的一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我应该是高二读的,20多年过去,记忆有些模糊。记得课文后面有段注解,探索之后,意外发现鲁迅先生原来是反对学生运动的。大意是鲁先生认为学生热冲动有余,成熟理性不足,容易被当枪使。

当是时,我若有所触。继续探究相关文章,发掘出鲁先生讲究的是“韧的战斗”。回想鲁先生言锋笔厉,嬉笑怒骂,数次遭到追捕,却未怎么蹲过监狱,果然实践着“韧”+“战斗”的精神。少年的我既心怀天下又生性胆小,向往热沙场却鄙视赤膊上阵,自然将这种战斗艺术奉为圭臬。

有的人可能自以为受先生文章牵累,吃亏甚多,故咒骂之。而我既然学了好处,故赞曰:先生是好的。

“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娜拉走后怎样》鲁迅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8篇【四】

人无完人。任何人,即使世人心目中的伟大人物,也有其弱点,鲁迅也一样。尽管他文学方面的造诣令人佩服,堪称大师,我认为,他在为人处世方面,有明显的缺陷。

比如,他对待结发妻子朱安。1899年,鲁迅与二十一岁的朱安订婚,并打算两年后结婚。三年后,他拿到了去日本留学的奖学金,到日本留学,直到1906年,才奉母亲之命回到老家,与朱安完婚。婚后第二天,鲁迅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他再一次离开家,去了日本。从此,朱安开始了她悲剧性的一生,白天操持家务、服侍婆婆,夜里独守空房。关于朱安,鲁迅曾这样对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说出这种话,是对朱安的极大不负责任。我们可以理解他与朱安结婚,是因为不想惹母亲生气,但作为反封建斗士,既然能违背母亲的意愿,在已有家室的情况下,跟许广平结婚,难道不能跟朱安退婚吗?既然不爱,为什么不退婚?让朱安等了足足七年,从一个妙龄少女,等成了那个年代不折不扣的老姑娘。“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朱安是人,不是物品。他可以不爱朱安,但不能把她当做物品,不喜欢就扔到一边,甚至不跟她说一句话,漠视她的存在,漠视她的幸福。

鲁迅还有一个性格上的弱点:多疑、爱骂人,这从他和林语堂的交往中可见一斑。1934年,鲁迅劝林语堂不要再提倡幽默、性灵之类的小品文,建议他去翻译英国的文学名著。林说,这些事等他老了再说,本意是说,他的翻译工作要到老年才做。鲁迅因为比林语堂大十四岁,疑心林说他老了,很恼火。如果说这次的隔阂,鲁迅只是恼怒地说说罢了,后来就很过分了。有一次,朋友请客,林语堂谈起一件逸事:几个广东人在讲广东话,滔滔不绝,说得非常起劲。林语堂说:我就插进去,同他们讲英语,这可就把他们吓住了。鲁迅听到这儿,放下筷子,站起来指着林语堂骂道:“你是什么东西!想借外国话来压我们自己的同胞吗?”不仅如此,从1934年开始,鲁迅开始写大量的文章攻击林语堂,极尽责骂和嘲讽。在他的《天生蛮性》中,全文只写了三句话:“辜鸿铭先生赞小脚;郑孝胥先生讲王道;林语堂先生谈性灵。”把林语堂和复古派的辜鸿铭、满洲国总理郑孝胥相提并论。用“怒骂”对待敌人,是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对待观点不一的文友,比如梁实秋、胡适等,他的多疑、爱骂人,则突显了他狭隘的气量。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瑕疵并不影响他作为文学家的伟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