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议论文(2024高考考场议论文满分作文)

2023高考作文议论文(2024高考考场议论文满分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31 02:44:30
2023高考作文议论文(2024高考考场议论文满分作文)

2023高考作文议论文【一】

1914年12月,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万美金,他多年的科研成果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大火最凶的当儿,爱迪牛24岁的儿子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他的父亲。他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爱迪生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他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了。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专家分析:灾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能给人带来创新的动力,关键在于你应该怎样对待它。

不幸,是天才的晋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适用话题类型:挫折与成功坚守与放弃

2023高考作文议论文【二】

竖放的梯子倒下会伤着人,工作人员于是想到写一个“注意安全”的条幅进行提醒,其办事之细心,固然可嘉;而前来洽谈合作的客户想到的则是“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将安全隐患彻底消灭。

两个人,两种角度,两个不同的方案,孰优孰劣显而易见。为什么后者的方案比较实施,更具有可操作性?就是由于客户能想到问题之根源。

生活中也一样啊!小到鸡毛蒜皮的寻常小事,大到国家的方针政策,不管是解决什么问题,都得究问题之源,治问题之本。

教育是一项关涉祖国未来与发展并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事业。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培育出来的学生个个是精英?哪个国家、民族的未来离得开教育?然而,要想教育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精英,实在不容易。或许有人会说,能向“虎妈”蔡美儿和“狼爸”萧百佑取经,可是,他们的教育方式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吗?那些在棍棒下长大的儿童,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吗?没有幸福的童年,何来幸福的人生?而一个人假如连幸福感也没有,那再大的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要想让新一代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作为家长,更应该注重儿童的心灵教育。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将一名用泥块砸同学的学生引上了宽容、友善的道路;理学大师程颢、程颐的母亲侯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时时注意对兄弟二人悉心指导,既严格,又充满了温情与关爱。能说,宽严有度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方式,值得推崇!

教育是个人问题,而涉及社会风气的净化问题,更要究问题之源,治问题之本。

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近几年来,咱们的社会风气每况愈下,以至于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见要不要救等问题,竟然成为了国人议论的焦点。请问像北大校长在微博上发布的“撑腰体”类思想言论能解决问题吗?难道老人家摔倒了一定要北大人去扶啊?这种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需要加强执法部门的办事效率,更需要司法部门能够做到依法办事、秉公执法。

不要一味埋怨儿童不争气,不成材,首先要考虑的是教育方法是否出了问题;更不要只顾着抱怨社会风气败坏,首先要反思的是方针政策是否有问题。

梯子倒了会伤着人,我想问,是该让过往的众人注意还是放梯子的人注意?很显然,要想彻底解决地问题,就要究问题之源,治问题之本。

2023高考作文议论文【三】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地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同学们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上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2023高考作文议论文【四】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3高考作文议论文【五】

不易走题,写好不易

金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分析,其题型仍然是“提示语+题目”。题目是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生活”,“绿色”是修饰语,是个形象的说法。 他认为,这个题,题意比较明确,不大会走题。这个题,可实(如低碳等具体的生活方式)可虚(如绿色所象征的精神生活),可供发挥的空间较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科学精神。这个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每个人的心理健康,关注人类和地球的命运。这无论对学校还是整个社会,都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此外,题目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涉及到生物、化学、地理、气象、历史等多种知识,任选一个角度都有话可说,但要写得好就不容易了。

具体如何写法呢?喻旭初说,如果写记叙文,可以记某个人、某个家庭,乃至某个城市的绿色生活,写出它的状况和人生活其中的乐趣。应该有若干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写法就多了:(1)一般的思路:什么是“绿色生活”———为什么要提倡“绿色生活”———怎样才能拥有“绿色生活”。(2)从反面来说,从现实出发,举例揭示非绿色生活的种种弊端,由此反衬出绿色生活的重要。(3)用对比方法来写,把绿色生活的好处跟非绿色生活的危害进行对比,从而充分肯定绿色生活这个崭新生活理念的深远意义。(4)可以从“绿色”的象征意义说开去,歌颂平静、和谐、充满生命力的精神生活。另外,作文甚至可以写成说明文。你可以为“绿色生活”作些具体的设计。并逐项加以说明。

喻老师说,他相信聪明的江苏考生一定会想出比他更好的写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