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画作文500(介绍绵竹年画的作文)

家乡的年画作文500(介绍绵竹年画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10 06:36:07
家乡的年画作文500(介绍绵竹年画的作文)

家乡的年画作文500【一】

我爱吃麻辣辛香的麻婆豆腐,甜而不腻的.回锅肉,回味无穷的夫妻肺片,但我还是对鱼腥草情有独钟。鱼腥草又叫折耳根,它的根与藕节一样,一节一节的,只是细而短。叶子红红的,但味道却极其清新、甘爽。要在田地里找到它确实有些不容易。密密的杂草丛中,也夹杂着鱼腥草。找到后,又要挖开周围的泥土,还要防止把根挖断,真是太麻烦了!但每当我吃到鱼腥草时,之前找、挖鱼腥草的麻烦,都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满嘴的美味。

鱼腥草既可以炖在鸭汤里吃,又可以脆生生地凉拌着吃。我喜欢凉拌着吃,因为凉拌着吃既方便又好吃。凉拌只需要在洗好的鱼腥草里放入醋、豆油、辣椒面、胡椒粉和少许白糖,搅拌好后就可以直接食用了。夹一根鱼腥草,放到嘴里轻轻松松地嚼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只觉得清清凉凉的感觉从嘴里透进全身,好像有一股甘泉涌进了我的心坎儿里……

鱼腥草不但好吃,而且作用也很大。它的叶子可以泡茶喝,那味道甘甜爽口,喝了以后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还能清热解暑。鱼腥草的根还能入药,止咳化痰,功效更大。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觉得这清爽甘甜的鱼腥草,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家乡一绝呢?

家乡的年画作文500【二】

今天,我读完《名人传》后深有感悟。本书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曾经说过:“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我觉得这句话说出了整本书的主旨。

这本书分别给我们介绍了三个伟人: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列夫.托尔斯泰。这几个我们“熟悉”的人,被罗曼.罗兰描写得淋漓尽致,自愧不如。

贝多芬,他在音乐方面有很大的成就,是家喻户晓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贝多芬长得并不漂亮,甚至还有几分丑态。他的人生是不幸的,贫穷围绕着他,孤独伴随着他,然而这一切还不够!双耳失聪让他变成了一名残疾人,病痛让他经常卧床不起。但贝多芬没有被打垮,仍然坚持着,当我看到他把树枝插到钢琴内部,咬着树枝感受音乐波动的事迹时,被深深地感动了。命运对他如此不公平,他却丝毫没有怨言,也从来没有放弃,甚至还在歌颂世界的美好。贝多芬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世界给他一片黑暗,他却给世界一片光明。”

书中第二位是著名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我不得不佩服米开朗基罗的毅力,尽管家庭的重担拖着他的腿,病痛扯着他的'手,他仍一步一步往前跨。人们都太注意他的成就了,并不想去了解他的生活。他出门在外,处处有人讽刺,处处有人讨厌,要不是教皇保护,早就家破人亡了。我只想说:“米开朗基罗就是一块钢铁,千万次的捶打,只会让他更具有光芒”。

最后介绍的是托尔斯泰,他是俄国民族的伟大灵魂,是当代人民的光芒,是文学世界的一个太阳!他跟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是贵族出生,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使他债台高筑,只能逃之夭夭。不过,托尔斯泰很快改邪归正,先后出版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引起了文坛很大的风波,深受人民喜欢。然而托尔斯泰很热爱生灵,他曾说过:“世界上还有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什么都在这里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家乡的年画作文500【三】

每逢过年的时候是图书馆最热闹的时候,因为我们那里逢年过节都喜欢张贴年画,而当时还不允许出现个体经营,买年画只有去新华书店。所以一到过年,新华书店就挤满了人群,长长的柜台前面人山人海,售货员忙得汗流浃背,应接不暇。

书店里会把最新最美的年画用绳子挂起来,便于人们挑选,色彩丰富,寓意吉祥的年画深得人们的喜欢,贴在家里十分喜庆。所以过年除了贴春联,年画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母亲喜欢的年画寓意吉祥,色彩鲜艳。我记得她买的最多的有一张画着一位慈眉善目的寿星公,边上围着几个捧着寿桃的孩子,还有仙鹤围绕在旁边,活灵活现,仿佛随时振翅欲飞。有一张是一个胖娃娃骑着一条肥大的金鱼,头上顶着一片荷叶,憨态可掬的模样十分可爱。还有一张画着财神公公,边上站着俊俏的金童玉女,周围堆满了金灿灿的金元宝,母亲说把这个贴在家里,可以招财进宝。我也不懂贴上这个究竟能不能招来财宝,只知道这些年画色彩鲜艳,画得惟妙惟肖,十分漂亮。

年画的价格不贵,两三块钱一张,每次母亲去买年画,我都要跟着去挑选。母亲喜欢那些看起来喜庆的,而我小小年纪虽然不懂得什么艺术欣赏,但是从兴趣爱好出发,我比较喜欢花卉和山水画,再不然就是美丽的仕女图了。这些年画买回家以后不但为我们简陋的家增添了几分喜气,还成为我绘画的摹本。喜欢画画的我可以照着临摹几笔,所以我们家的墙上经常会出现几张画的`歪歪扭扭的水彩画,虽然画的不怎么样,但是我却如痴如醉,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画上一整天。

母亲从来不反对我画画,还不时不时的夸我几句,这就更增添了我对绘画的执着。不光在纸上画,还用粉笔在墙上和地上画,读书的时候碰上不爱听的课,就在课本上画。母亲每次贴新年画的时候,我就会央求她把旧的年画送给我保存,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个画家。

隔壁不知什么时候搬来一位奇怪的邻居,很少出门,大白天也关着门躲在家里。偶尔出门,一身脏兮兮的,满身彩色油漆。时间长了,有几次我跟着胆大的小孩闯进他的家里,发现他原来是一个民间艺术家。猜猜看,他是做什么的呢?呵呵,其实他是画玻璃画的,那时候家里的大衣柜上面都有一面镜子,他就是在这镜子上画玻璃画的人。

那时候生活比较单调贫乏,大家就突发奇想,在大衣柜的镜子上面画上玻璃画,也很美。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艺术失去了价值,也消失不见了。而现在的人又创新了沙画,我看过,很神奇的作画方式,变化多端。不过当时玻璃画是很流行的,我很好奇他的作画方式。我发现他家里有很多的瓶瓶罐罐,里面装着各种颜色的油漆,是他用来作画的颜料。地板上还堆满了玻璃,他把油漆调匀,然后用大大小小的毛笔开始作画。这个人会画很多图画,画的最多的是梅花和老鹰,一枝弯弯曲曲的枝干上,寥寥几笔,就点缀出了一朵朵深色梅花,看似简单,其实要有很深的功底才能画好。他画的老鹰也很有神韵,展翅高飞的雄鹰俯瞰着地面的山峦,一双锐利的眼睛随时捕捉猎物。

别的小孩经常嬉笑打闹把画家的玻璃打碎了,他也不生气,照样专注于他的绘画。偶尔抬头,发现我同样专注于他的画笔,就笑着说,等我长大了,要收我为徒。为此我欣喜若狂,兴许我的画家梦就能实现了吧。

还没等我长大,玻璃画已经不流行了,画家也搬走了。我为此失落了好久,时常闷闷不乐,自己一个人胡乱作画。而如今,年画独领风的时代也过去了,家家户户张贴的是更精美的艺术品。但是关于年画的记忆和童年的艺术梦想一直尘封在我的心底,成为美好的回忆。

家乡的年画作文500【四】

小镇四周环山,山下有一条小河。记得,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和几个小伙伴常在河边用沙子堆成一个小圈,在里面倒上水,还天真地说“这就是我们的人工湖呀!”

没想到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可大啦!山间架起了铁路,城内修好了环城路,高楼大厦一幢连一幢,开起了超市,建立了网站,城外建起了高速公路,在小镇东面的大山前,铁路桥下,高速公路旁边,还开发了人们梦想中的人工湖,成了人们的游乐园。

一个夏天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游人工湖。一走进园门,首先我看到的是专门供游人垂钓的养鱼湖,边上有一把把小石椅,石椅之间是一个个小花圃,那远处的山、近处的花草树木映在水里。这时,站在湖边,的确给人一种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的美感,更不用说静坐垂钓的悠闲了。

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来到假山的另一边,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更大的水面平如镜子似的的.游乐湖。“爸爸快看,那一艘艘游船被人们划进了湖心,我们也来一个。”我在一旁高兴地说着。于是,我们三人坐了一艘洁白色的脚踏式的鸭子船也划入湖中。爸爸划船,妈妈唱歌,我就更兴奋了,一会儿站在船上,一会儿把手伸进水里撩水玩,一会儿在船上又蹦又叫:“游人工湖真好玩!”

突然,“呜”一声长鸣,原来是一列拉煤的火车从我们头顶的火车桥上疾驰而过,我高兴地说:“妈妈,快看,我们家乡的煤炭坐上火车又出发了。”妈妈回过头笑容满面地说:“西部大开发,环境先美化,交通更发达……”这时,我想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工人叔叔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开采出丰富的煤炭,挖出更多的陶土,制造出经久耐用的灯泡,生产出精美的瓷器……如果它们同样也离开家乡——安口,乘坐一列列火车,运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国旅行。那时,我们家乡的人们是多么的自豪!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骄傲!

到了傍晚,我和爸爸、妈妈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人工湖。啊!我爱家乡的人工湖,更爱家乡的山山水水!

点评:

小作者通过朗朗上口的语言,描写了家乡的人工湖给人们带来的乐快,来反映家乡的巨大变化,以激发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家乡的年画作文500【五】

很少写到家乡,总觉没什么可写的。

一切都那么平常,又是穷乡僻壤。

家乡的东西也都常见,没什么稀奇。

莫说景象,连像样的地方也没有,这样的地方,到底可以写些什么呢?

思来想去,惟有附近的山还可以写两笔,说是山,实际上不过是个小土丘子,或者说是小石岗,用书面语说就是培嵝。

但是,那山是我的灯塔,一看到山,我就明白自己离家不远了,望着山,也望着家,一股暖流就涌上了心头。

那山矮矮的,是地图上找不到的一个小不点儿,我们叫它“旗山”,听说有几十米高,可我觉得只有几层楼的'高度。

旗山本来并不小,连绵一大片,可人为的开山采石挖空了它,如今它只剩了一副空架子,中心的洞像怒目而视的眼睛,直直地瞪着苍穹。

从北边看,旗山倒还中看些,像一个标准的三角形,可当你登上这三角形的顶点时,你会发现,另一侧是切削整齐的石壁,削壁百仞,形容它还算合适。

旗山上很少有树。

山脚下有很多桃树,还有一些柳树,那是种在坟堆旁边的。

山脚往上也有坟堆,但由于土壤贫瘠,所以无法种树。

现在往山上看,坟包一个连一个,十分有趣。

山上没有树,所以山显得更加矮。

春天,山上有的地方冒出了绿芽,有的还是不毛之地,到了夏天,山下一片青,一片黄,青黄相交,错综复杂,就像《白杨礼赞》中描写的黄土高原一样。

秋冬时节,那仅有的草也枯萎了。

说“衰草连天”吧,它没有那么大面积,说“草木凋零”吧,它上面并没有树。

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现成的词语来形容它。

只记得那枯萎的草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有些不屈的还站立着。

早上,有时还有霜结在草上,显得山也有了几分白了。

跑到山上,看着那凝霜挂露的草,也算一种悠闲的方式。

冬天,一场小雪过去,山更显得白净了。

走在盖着草的枯草上,那声音是与普通雪地上不同的。

当然,肯在冬天跑到山上喝风的人并不多,所以雪在山上能待很长时间,那是山最长也最好的妆束了。

等到雪化了,露出红褐色的土壤(平时是很难看出来的,因为那时大多是灰褐色),那柔软疏松的土壤是很有意思的,以前我们常用红色的细土捏泥巴玩,晒干了很硬,不易变形。

不过那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

以前读赞美故乡的文章,总觉做作,自己写来,也不免同样做作。

其实,故乡是那种你不觉得美但又任何美景都比不上的地方。

生在苏杭的人未必认为苏杭美,生在大漠的也未必割舍得掉大漠。

故乡的胸怀像山一样广阔,它能包容你的全部情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