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蒋氏故居作文400字(游蒋氏故居简短句子)

介绍蒋氏故居作文400字(游蒋氏故居简短句子)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4-23 21:53:35
介绍蒋氏故居作文400字(游蒋氏故居简短句子)

介绍蒋氏故居作文400字【一】

在和煦阳光照耀下,户外绿树成荫的景象,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春意,还带给了孩子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里无法比拟的绿草地、大森林,那些手指无法捕捉的负氧离子和随风而动的拂柳声、随意而发的鸟鸣声,能让我们肆意享受充足阳光和清新空气。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说过:“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座宝藏,只要肯挖掘,沿着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丝优点的暗示,也会挖出令自己惊讶不已的宝藏。”

那么,和我们一起去追寻莫言的脚步,挖掘自身蕴藏的宝藏吧!探访莫言故居+参观影视基地+情景剧表演+民俗表演+制作泥老虎+学习手工面塑+神秘美食+欣赏油画艺术+拜访小动物+疯狂游乐场,这个春天里,户外学习小课堂一定是最好的出游选择。

介绍蒋氏故居作文400字【二】

首先介绍一下老蒋: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生于清朝末年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县)。国民 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 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国民 党政府总统等职务。1949年国 民党与共产党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1975年逝世于台湾的住所士林官邸内。

介绍完了,我们就要去与他一生紧紧相连的地方:国民 党的民国大杂院。一进外院,就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军人的气息,旁边摆着老式的吉普车、简陋的黄包车、威风的拖斗,正前面还有一个蒋介石骑马时候的雕像,他不像关羽那样威风凛凛,而是有一种和蔼、平易近人的感觉,我还上去拍了张照呢!到了里面,这种军人的气息越来越强烈了,展台里放满了手 枪、滑膛枪、手 雷、步枪、军刀、照明弹、子弹四周就是那些以前的寝室、照片、家具。这次又得说说正中央了,上面摆着蒋介石穿军装的照片,下面摆两把豪华的椅子和一张小方桌,我和爸爸妈妈都合了张照。再往右拐,军人的气息依旧不减,右边是蒋介石制造的著名事件和开国元帅、将军照片,而左边是一个军 火库,有大炮、弹 药箱、各种子弹、高射炮等等,种类非常之多。咱们继续往前走,吸引你的肯定是左边的.大型家具,家具我不用多说,无非就是缝纫机、大便桶、婴儿车、椅子之类的东西,周围呢,就是蒋介石的各种照片、事迹。直走左拐,也不知道是谁设的孔子教学图(全是雕像),后面就越来越离谱了,是罗汉洞,里面可有八百罗汉呢!然后就是四大天王雕像、千手观音雕像、如来佛雕像,终于走出罗汉洞了,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种游乐设施,有迫击炮打靶、鱼跃龙门、轨道车,我一次玩了个痛快,真开心啊!我们又走进了一间屋子,那里面有皇帝坐的地方,我还坐上去当了一回小皇帝呢!走出这间屋子,才知道要走了,由于是时间关系,就去了一下雪窦山就回去了。

蒋介石的故居是如此的吸引人,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古老历史魅力,如果有空一定要去看看哦!

介绍蒋氏故居作文400字【三】

没去过萧红故居的时候,妈妈就常和我说起:萧红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女作家,而且还是一个非常爱国的女作家,她的一生只活了31岁,却写了很多书,最有名的就是《呼兰河传》和《生场》。

这次去姥姥家--呼兰县,终于有机会参观萧红故居了,我别提多高兴了!一路上,我没心情看路旁的风景,心里一直在想:萧红故居会是什么样的呢?好不容易盼到站了,我第一个冲下车,拉着妈妈买了门票就直往里奔。

呀!萧红故居好大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花坛中间的一座石雕:萧红奶奶梳着一条长辫子,右手托着腮坐在那里,好像还在思考问题呢!左边是萧红祖父母住的土炕,通过客厅、暗室仓房,是萧红的房间,有梳妆台,还有很多书,都是萧红奶奶写的书,还有和鲁迅先生的书信。后边是菜园子、果园,还有磨房。这些都是萧红奶奶小时候常玩的地方,还有呼兰河。

萧红奶奶写的作品可多了,一共有两个展台呢!鲁迅和茅盾先生曾评价萧红奶奶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还听讲解员阿姨说,萧红奶奶写作的环境非常艰苦,经常生病,因为庸医误诊,萧红奶奶时才年仅31岁。我非常敬佩萧红奶奶,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我一定要像萧红奶奶一样,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做一名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介绍蒋氏故居作文400字【四】

10月26日,我们几个艺术班的全体同学前往我校的德育基地―――阿炳故居参观学习。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说。虽然路很长,脚走得发酸,但想到阿炳一生中那么多的千难万苦都走过了,如果我连这么一点小的“困难”都克服不了的话,那我还算一个三好学生吗?想到这儿,我就鼓足勇气,迈开步子,奋力向前去。

到了阿炳故居,我既高兴又失望。高兴的是我终于来到了我神往已久的阿炳老先生的故居,失望的是阿炳故居的班驳落离:虽说是2002年重修的,但感觉还是那样破旧。

走进展厅,第一个印入眼帘的就是挂在墙上的著名的《二泉映月》的曲谱。这张曲谱的纸已经非常破烂,看得出有一些年头了。随后,我又仔细地参观了阿炳当年使用过的帽子、琵琶和有关的文字资料。从中,我了解到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号雪梅之子。还有一段资料让我深受感动。阿炳的父亲精通各样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年时就表现出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十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求他迎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

走出展厅,我们又观看了阿炳的卧室、厨房和花园,这些景物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阿炳的花园没有薛福成故居那样雕梁画栋,也没有寄畅园那样精致小巧,只有看似不起眼的几株枫树、桂花、腊梅,然而正是这些最普通不过的花木,见证了一位贫苦百姓坎坷辛劳的一生。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阿炳正是尝尽了人间的苦难,有着非凡的吃苦精神,才能成为一位著名的民间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

一眨眼,我们要回校了,《二泉映月》哀婉凄美的旋律在我耳畔响起,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我们和“阿炳”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勤学苦练,把拉二胡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得起现在这么好的条件。

介绍蒋氏故居作文400字【五】

早晨,大约9:00整我们登上了去往霞客故居的客车。车行在宽敞舒适的霞客大道,路两边是一排一排的树木,路口是一扇高大的石门,上面刻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霞客大道”。这门优雅简朴,又高贵豪华,柏油路平整光滑。大道分为主道和辅道,客车开在路上很稳,一点也不颠簸。

和同学们谈笑间,我们已经来到了霞客博物馆。门外是一尊霞客雕像,他一手紧握利剑,肩膀上背着包袱,头上戴着斗笠帽,下摆的衣裙褶皱着迎风扬起。走进博物馆,右侧是蜡像,制作得栩栩如生。我们随着导游在博物馆里游览了一番:里面珍藏着徐霞客后人编写的《徐霞客游记》的'不同版本。还有异国他乡的各种罗列在电板上的习俗风情,有埃及,印度等等,这虽然不是徐霞客的旅游经历,但也和他有着一定的关系,他是中国旅游界的权威呀!这里有一些挂在墙上的书法字,白纸黑字,粗细不一,却显得很匀称美观。

今天最主要的景点是霞客故居。跨入门槛,我们就不由得感叹,这真是一个书香门第,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前正方,两张大红木椅,旁边各是一排椅子,我想,他们就是这样开家庭会议的,多么严明的一个家,怪不得能培养出像徐霞客这样的才子。故居对面是后来造的苑子,里面有曲曲折折的碑廊,里面刻的字,有楷书,行书,草书,每个字,每个笔画都是高水平。碑廊的尽头是一个小湖,湖上泛着碧波,几只白鹅在水面上嬉戏,这时我不禁吟诵起洛宾王写的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回来的路上,我感慨万千,连都想学习霞客精神,何况我们呢?他敢于求索的精神,不值得我们赞扬吗?

介绍蒋氏故居作文400字【六】

今天,我们去参观刘氏三兄弟的故居。刘氏故居位于江阴市西横街49号,坐西朝东,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是一座普通的清末江南民居。

走进大门,院两侧的天竺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天竺是刘氏三兄弟的父亲刘宝珊亲手栽种的,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珊瑚珠似的小红豆点缀在绿叶丛中,为这儿添了几分高洁、幽雅。从它细弱而又倔强生存的枝干上,我似乎看到了刘氏三兄弟的影子。

迈过一道门槛,我进入了第一进序厅。正中墙上高挂一块匾额,上书“刘氏三杰,江阴之光”,仔细一看,还是冰心奶奶的亲笔题词呢!匾下是刘氏三兄弟的巨幅头像,他们都微微含笑,默默地注视着人们。这就是刘氏三兄弟:文学家刘半农,二胡演奏家刘天华,音乐家刘北茂。左右两侧的墙面上贴着他们的生平事迹概述,仔细一看,让人不由得啧啧赞叹。起初还以为刘氏故居土得掉渣的'我,一下子被三兄弟的杰出成就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折服,故居在我眼中也高大了许多。

正堂右侧是刘氏兄弟的父母刘宝珊夫妇的卧室,一张老式木床,几个已经掉漆的衣柜,一切都显得那么简陋。左侧便是刘家私塾,正面挂着孔子的画像,靠墙整齐地摆放着四张长条桌子,那是孩子的课桌。当年三兄弟和周围的孩子在他父亲的指导下,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刻苦地学习着。虽然他们家境贫寒、父母早逝,但他们没有因此自卑、痛苦,而是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真让人深深敬佩。

穿过中间的天井,我们踏着幽幽的青石路,走进故居的第二进,中间是思夏堂,是刘氏兄弟为了纪念他们的祖母——夏氏而题此名。思夏堂两侧分别是刘半农和刘天华的卧室,卧室不足十平方米,摆上几件简单的家具就显得很拥挤了。刘天华的卧室里还摆放着二胡、琵琶这些他时时演奏的乐器,是他把“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和琵琶,从民间推向了世界,《光明行》《良宵》等不朽名曲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

顺着青石路继续向前走,穿过“老井”“晒酱台”“厨房间”,我来到了刘氏三兄弟小时候嬉戏玩耍的小院儿——竹园中。那几枝细细的翠竹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显得小巧朴素,可这小园留下了刘氏兄弟多少童年快乐的记忆。难怪,刘半农用他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千古传唱的诗作为世人讲述了这深深故乡情!

走出故居,回首遥望,《光明行》高亢激越的旋律仿佛在我胸中升腾,刘氏兄弟执着奋斗追求光明的精神再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

介绍蒋氏故居作文400字【七】

《萧红》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东北年轻女作家萧红的故事。萧红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萧红原名张乃盈,她很热爱读书可是家里人却不让她读书要她嫁人,她就离家出走离开黑龙江去了北平上学。她的未婚夫去北平找她,萧红为此十分感动,她两都离家出走。他们的生活十分贫困,萧红还怀了孩子,可是她的未婚夫后来却离开了她。在她十分落寞的时候他遇到了萧军,萧军很贫穷,但是他却很乐观。他的乐观感染了萧红,他们两个相爱了。他们为了谋生四处奔波,他们去到了上海,他们得到了鲁迅的肯定。生活开始有了改善,但萧红却得到了萧军的背叛。后来萧红认识了端木,他们结婚了,但端木却不能给萧红想要的温暖,萧红的身体也差了。

萧红为了读书离家出走,这等勇气,在我们中呢,我觉得更多的是为了逃避读书而离家出走啊。读书我认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很快乐每个人都喜欢读书,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不读书未来就很狭窄。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读书机会啊,想想那些不能读书却很想读书的孩子们。

我们要做一个乐观的人,不管你所处的环境多么悲观,只要你有一个乐观的心,那么不管多苦都能挺过去。当萧军失业之后,萧红和萧军去住旅馆,却连被子都租不起,饭也吃不起,每餐只是馒头蘸着盐吃。每天早上看着其他房间门前的大面包,这完全是一种煎熬。但是他们有着一个乐观的心,他们每天都在努力的想办法活下去,萧军出去找工作,萧红在房间里写作。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萧军找到了工作,他们度过了难关。如果他们不是有一颗乐观的心,或许他们早就在了旅馆里了。

萧军是一个花心的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他看到每一个可怜的女人都想去爱她们,不管他们是否已结婚。刚开始萧军和萧红在一起,后来萧军又和他学生的姐姐搞在了一起,尽管萧红当时并没有怎么追究问题,但是萧红心里还是不好受的。后来萧军又和阿虚搞在一起,还把阿虚弄怀孕了,还要阿虚把孩子做了,阿虚可是萧红的好盆友啊。萧军这样伤害了多少个女人啊,而且到了最后没有一个女人和萧军一起走。我们要做有责任的人,对人也要真诚,做事也要对得起人,不然就会同时伤害很多人,最后自己也找不到好的伴侣。

我很佩服萧红,萧红很倔强,很坚强,而且她很有才华,她为了自己想做的事不惜离家。“她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她裸露着,不是身体,而是灵魂。”

介绍蒋氏故居作文400字【八】

4月20日,虽然天气小雨,气温骤降,但却没有因此而浇灭了这群孩子的热情。从参观莫言旧居,听导游讲解莫言的成长之路,到学习扑灰年画和泥老虎的制作工程 ,孩子们认真拍照做笔记,好奇、兴奋和开心让他们这次东北乡之旅变得乐趣无穷。

据了解,此次红高粱文化游学活动为期两天,分两个批次共有150位小学生参加。而他们均是来自青岛市一家教育培训学校的学生。“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边玩边学习的体验让他们去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这次去莫言故居参观,让他们一次文学大家的成长环境,然后让他们从实践中领悟道理,远比学校里书面知识的浇灌有趣。”带队的吕老师告诉记者,这次之所以将活动的主题定为“静心品味红高粱,文明体会东北乡”就是让他们除了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之外,更培养一种文明的好习惯,不破坏沿途一砖一瓦,帮助旅途中需要帮助的小伙伴。

“本次游学之旅,我们首先会去莫言故居、莫言文学馆参观,下午则带领着孩子们去姜庄和聂家庄体验扑灰年画和泥塑的制作过程 ,中午午餐的时间还将品尝高密的特色美食——炉包。”高密春秋假日旅行社的姜导游告诉记者,此次红高粱文化游学活动将旅游与学习结合到一起,孩子们不仅可以在游玩中结识更多的小伙伴,还能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体验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

“女儿这次来高密游学,我顺便也跟着过来看看。”同行的学生家长徐女士则表示,她很早之前就想来莫言故居、莫言文学馆等地来参观了,可是一直都找不到机会。“这次和女儿一起来,主要是开扩一下她的视野,帮助她多积累一些生活的素材,培养她吃苦耐劳的精神,顺便也了解一下东北乡的文化氛围。”而此次游学中,与家长纯粹的学习性相比,孩子们显然要兴奋得多,“这次能出来玩实在是太爽了!”今年10岁的张惠瑶兴奋地表示,由于平日里爸爸和妈妈工作很忙,很少能抽出时间陪她,而这次简短的游学过程 ,除了让她认识了很多同行的小伙伴外,还见到了许多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而这着实让她开心了不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