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良知与悲悯的作文题(关于良知与悲悯的高考满分作文)

关于良知与悲悯的作文题(关于良知与悲悯的高考满分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5 02:46:59
关于良知与悲悯的作文题(关于良知与悲悯的高考满分作文)

关于良知与悲悯的作文题【一】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各行各业都有精英。这些精英都有共同的特点:严谨和一丝不苟。就像相声大师侯宝林,他对待艺术的这种细心认真的态度,使他无愧“大师”称号。

一个人要想进步,要想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世界中占有优势,就必须具备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因为这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成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前途。

一代文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可以说是治学严谨的典范。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他从未因自己特殊的身份而在教学方面有所懈怠,他总是潜心研究各个领域的学问,《牛棚杂记》是他比较得意的作品,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修改了多少次,纠正了多少回,大到整句整篇,小到一词一句。《古文观止》这部书季羡林也曾经批注了无数遍,为了力求完美,每次都会比上一次认真细致。

我们对大师充满了无限的敬仰,但他们超越于我们的往往就是他们追求精致的境界,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我们在钦敬赞美之余,需要做的应该是见贤思齐,使其高贵品质为我所用,这才更有现实意义。

令人倍感痛心的是,在当今这个浮躁且急功近利的时代,钻研精神,谨慎态度似乎不再是社会的主流,而哗众取宠,捞取名利,备受青睐。科学领域的论文抄袭、欺骗已经完全背离了科学发展的精神,科学被嘲弄,技术被玩耍。时下愈演愈烈的肥皂剧风潮已成为对艺术的无情亵渎。

我们唯有采取大师们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来洗涤我们内心世界的污垢,才能使这个社会真正得以进步,社会真正得以和谐。“嫦娥”何以飞天?“神舟”何以漫游?太空行走何以完美?北京奥运何以完美?这是我们无数具有追求卓越、严谨负责、一丝不苟态度的科学家、艺术家、普通工作者通力协作的结果。

在历史的发展的浪潮中,一个人要想名垂青史,一个民族要想求得生存,一个国家要想发展,不需要在启程的航船上带着太多行李,只需一颗严谨的心,一种敬畏的态度,成功必定在不远处“等着我”。

关于良知与悲悯的作文题【二】

站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我遇上了一道难题。

快车道上,大大小小的汽车呼啸而来,就像河流;慢车道上,自行车、电动车交错而行,毫不停留;人行道上男男女女步履匆匆,快速经过。似乎没有一个人发现,在道路旁的红绿地砖上,伏卧着一个老人。

那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从他弓着的背和斑白的头发,可以看出他上了岁数。我快步上前,向老人伸出手,想把他扶起来,可是就在我的手将要碰到他的手臂时,妈妈曾经告诉过我的话,忽然清晰地从脑子里蹦了出来:“现在社会上什么人都有,可不要上当受骗了!”想到这儿,我伸出的手收了回来,弯下的腰直了起来。可是,老人还伏卧在地上,我甚至听见了他的呻吟。我向四周看了看,没有人注意这里,大家好像都很忙碌,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前面,目不斜视。

这让我想起了《钓鱼的启示》中的故事: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可是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还没到,当时那里只有作者和他的父亲。父亲坚持要儿子把鲈鱼放回湖里,然而作者在道德和诱惑面前作出了抉择,最后还是把鲈鱼给放回去了。

我再次伸出手,可是又怕万一老人有个三长两短,会不会别人认为是我撞倒的,可是不扶,就由他趴在这里,时间长了,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可怎么办呢?他毕竟是一位老人吗。

道德看起来只是个简单的选择,可是做起来却很困难。如果人人都能遵守道德,放弃个人利益,那么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扶,还是不扶?看似一件非常简单的小事情,一个非常小的动作,它也是一件难事、一道难题。

关于良知与悲悯的作文题【三】

②“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武装抗元失败被俘后,在元朝劝他投降时写的一首诗。意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坚贞不屈的决心。这首诗,也成为文大夫无法摧毁的精神支柱,让他在无数个无眠之夜里平静地忍受折磨,坚定地拒绝降元,最终用良知在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成就了他的凌云壮志,无愧于他的赤丹心。

④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的智慧汇集于此,余音不绝,提醒与警示后人要以良知治世,诚义为人。然而,近年来,社会的风气却日渐下滑。

⑤有一句“笑话”如是说道:“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中国人喝牛奶,结石。”而但凡心存良知的人看到这句话想必都笑不出来。近年来,孔雀绿,苏丹红,落日黄等化工原料频频“走进”食品,而三鹿毒奶粉更是让国人心寒。再看看那些捡变质菜来卖的小商贩,那些说违心话的记者,那些不以正义而以利益为目的的律师.......这些恶性事件足以表明,失去良知后的.国家是何等冷漠,而这些人又怎能说出自己不愧对于天,不愧对于人?

⑥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良知的背囊丢了,散到人间,成了撒旦的魔掌。良知的标尺一旦倾斜,便必然坠落地狱,万劫不复;而良知的树一旦开花,也定将连年富贵,万古流香。

, ;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而漫漫人生,我要把持住那杆最真的――良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

2.指出第②、③小节的主要论证方法,并结合文章内容,阐述其表达作用。

3.请根据第⑦段的语句,进行仿写,使得句意上下连贯。

, 。

4.作家王蒙新出版的《守住中国人的底线》一书是一剂唤醒国人良知的猛药。如果有一天,人们争相去扶摔倒的老人,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嗤之以鼻,逐步回归人性的真、善、美,那么全社会时时处处就会充满春天的温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把持住良知的标尺。(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把持住良知的标尺”。

3 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涓涓清泉,我聆一曲最跃的;幽幽茶香,我撷一朵最怡的;细细春雨,我揽一片最凉的。

4. 围绕“良知”、“本性”、“道德底线”作答,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真实的感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