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苏州的大阳山作文(游苏州天平山作文350字三年级)

游苏州的大阳山作文(游苏州天平山作文350字三年级)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21 02:39:12
游苏州的大阳山作文(游苏州天平山作文350字三年级)

游苏州的大阳山作文【一】

苏州园林甲天下,拙政园是苏州最著名的园林之一。它是一个私家园林,、以水为中心,山水环绕,花木繁茂。在河水的傍边,有几座古楼,楼的影子映在水面上,好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树也屹立在河边,微风拂来,叶子随风飘舞,吹过一阵阵清新的微风。穿过古楼外的走廊,还有很大的庭院,在数不清的怪石旁,有许多数不清的树木花草。很漂亮,也很精致。

虎丘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走进虎丘,眼前出现了一个黄色的门,两扇窗户,一个门,后面有一座塔。乍一看,好似一头老虎。入虎丘后,沿山路而上,便可见那著名的云岩寺塔,又叫虎丘塔。这是一座斜塔,有“亚洲第一斜塔”之称,仅亚于比萨斜塔。

再往上走,有一块很大很大的石头,好似平铺在地上的'地毯,叫“千人石”,又名“千人坐”。传说是在这里曾有过一场谬,了上千人。还有种说法是有一位高僧,曾在这里演讲,有上千人在这块石头上席地而坐。在千人石边上的石壁上,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虎丘”二字是后人模仿写的,所以又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说法。虎丘最神秘的古迹就是剑池了。从上往下看,池的形状就像一把剑。

苏州的古街也很有特色,保留着古老的建筑。我最喜欢山塘街,街的两边有许多店面,都是一些有特色的东西。还有一些小摊,卖的是苏州的特色,臭豆腐、海棠糕、梅花糕,都很美味。在山塘街的一条小巷里,有一家名叫“糖粥”的店。在这家店里,我吃了他们店里的招牌“鸡头米赤豆圆子”,果然美味呀!虽然在小巷里,慕名来吃的人很多。

我们还去了苏州边的千年古镇——同里。同里古镇四面环水,到处都有桥。河岸边,有许多老房子,同里人在辛勤的工作,各地来的游客在观光,好一个“小桥流水人家”!古老的街道,给同里增加了许多特别的美丽,在街道和街道之间,有许多小巷。那一条条石板,排版不整齐,行人走过去,时常会发出声响。“太湖三白”是同里的特色美食,分别是:白虾、白鱼和银鱼。味道很鲜美,“想吃的心情停不了”。

苏州,真是一个有魅力的城市。

游苏州的大阳山作文【二】

在去苏州的路上,因为开的是高速公路,所以车速很快,路边上都是农田,除了绿色还是绿色。到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厕所里冒出了一只青蛙和一只蚱蜢,蚱蜢后来被朱煌的“水枪”浇了,青蛙还在那儿悠哉悠哉的吐着舌头,吃着蚊子。因为它的样子很搞笑,所以我们没有去捉弄它,就走了。出了服务区,我们又踏上了去苏州的旅程。在车上,同学们有的在打游戏牌,有的在给朋友打手机,有的在睡觉,有的在谈天,有的在看电视——憨豆先生,有的在吃零食,还有的在看书。时光飞逝,好象才一会儿功夫,就到了苏州乐园。

到了苏州乐园,看到玩的东西真多啊!老师先带我们去玩碰碰车,撞来撞去的真刺激,那叫一个爽啊!然后,去4D影院,这天正好播出《未来实验室》,吓得女同学差点哭了,那叫一个恶心啊!后来,又去了一个名叫“吓你”的`地方,因为要把人倒挂在10米高的地方,好多人下来以后,脸色发白,那叫一个惊险啊!第四个,去了宇宙探索,里面轨道弯弯曲曲,简直是直上直下,那叫一个恐怖啊!最后,去了飞行岛,那里景色迷人,好多人都在“哇,哇,哇,……”的叫,那叫一个陶醉啊!

结束了苏州乐园的游玩,我们恋恋不舍的上了车,一路看着风景,不知不觉就到了宾馆。我决定和四(2)班的两个同学(其中一个叫胡一鸣,是我幼儿园的同学)睡一个三人房间。下午,我们班的同学为戴一澜开了送别会,因为听他说,他下个学期不在我们班学习了。睡觉前老师让我帮忙查房,查完后,我已经疲惫不堪,躺在床上马上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去生态园游玩。首先,去葡萄园摘葡萄,路上看见了许多放养的鸡。刚到葡萄园,同学们就摘了大串大串的葡萄,可惜每人只能摘两串。然后,我们去了蕃茄园,进去才发现又红又大的蕃茄都给上一拨游客采光了,我们只能采一些不太熟的蕃茄,真扫兴!最后我们又去看了动物表演,有斗鸡、斗羊等,最搞笑的是抽搐的驴子,不知道它干吗发抖?难道是怕我们?

游完生态园,我们就上车回杭州了,大家都带着葡萄和蕃茄,准备回家向爸爸、妈妈汇报。出来两天,真有点想家了。

游苏州的大阳山作文【三】

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乘车之旅,终于到达了这次的`目的地-------阳山碑材。刚到那儿时,太阳还非常毒辣,不过一进园门,就看见了高耸入云的“阳山碑材”。接着,我们看到了大世界基尼斯奖状:碑座高17米,宽29.5米,厚12米,重量16250吨;碑额高10米, 宽22米,厚10.3米,重量6118吨;碑身高51米,宽14.2米,厚4.5米,重量8799吨。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78米,总重31167吨 听了这数据,你肯定会和我一样吃惊吧!阳山碑材是明朝皇帝朱棣为颂扬其父朱元璋的功德所开采。不知有多少劳动人民为此累在采石场,附近的坟头村就是当年集体埋葬民工而得名的。接着我们立刻就被一场精彩的舞狮表演吸引过去了。那几个叔叔武艺高超,站在树桩上表演了各种各样的动作也没掉下来,这让我们完全忘记了炎热。

这次的游学让我长到了许多知识!!

游苏州的大阳山作文【四】

这个周末,我有幸游览了地处礼嘉以东10 公里的阳山。早晨,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万物在阳光的照耀下充满了生机,蒙着一层金闪闪的雾气。走到山脚下,便看到了坐落在山脚下的一座寺庙。寺庙到处都是锈迹斑斑,墙上的一块块瓦片也都脱落了下来,仿佛是一位世纪老人,脸上那一道又一道的皱纹便是历经沧桑的最好证明。走进寺庙,一座巨大的香炉立在那里,一位僧人在旁边静静地扫着地,远离了世间的喧闹,只有佛家的清净。穿行在一个又一个的房间中,一尊尊惟妙惟肖的雕像静静地矗立在那儿,他们淡淡地微笑着,眉目之间有一股仙家的气息,脸上的笑容可掬的神情,似乎是一位位货真价实的神仙,在热情欢迎每一个前来此地的游客,而下一刻就会站起来向你们招手,随后唤来天边的五色云彩,腾云而去。

来到了半山,一路上都是美丽的花草树木。一棵棵青翠欲滴的'树木随着风轻轻地舞动,像是一位位迎宾的姑娘。路上的小花更是惹人怜爱,她们绽开了美丽的笑容,微微地摇着头略带丝丝羞涩,似乎是在恭贺地欢迎着我们的到来。她们有的洁白无瑕,有的绿意盎然,有的鲜艳如火……只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随着清风舞动。接下来,入眼的便是一个山洞,我已经记不清山洞的名字了。只记得走进这深黑的山洞时,便闻见了清新无比的空气,我张开嘴巴大口大口地,贪婪地呼吸着。一口清泉在我旁边静静地流淌着,发出潺潺的流水声,好似一位仙女正在轻轻地吟唱着一首美妙无比的歌曲。我忘我地站在原地,沉浸在那歌声之中,只感觉自己似乎已经被大自然这位奇妙的工匠感染了,与他融为了一体。

终于,我们来到了风景壮观的山顶。凉风习习,只是一瞬,就把人们爬山的辛苦与艰辛给拂去了,让人们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没有白费。我站在山头,微风拂过我的脸颊,感觉像是慈母正在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颊,心中有说不出的甜蜜。感觉自己想极了一位征战胜利归来的君王,俯视天地之间的一切,只感觉现在和以前不同了,曾经那片梦境之中的蓝天,现在已是手中之物,曾经那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终于得以实现……我也希望,当我再一次站在此地时,我已不是当初那个稚嫩的孩子,而是个男子汉,一个真正的男人。

在山顶转了一圈,我们下山踏上归途,回首身后的那座山,我淡淡地笑了,感觉脚下异常轻松,心情是无比的自豪,因为我游览了阳山。

游苏州的大阳山作文【五】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透,我们就出发了。一路上爸爸给我讲了苏州的概况。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它的历史可上溯到6000至7000年前。说起苏州城市的特色,基本可以,概况括为“三位一体”,即:古城、水乡、园林城市,因而自古以来就有“东方威尼斯,秀甲江南园”的美誉。它的主要景点有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留园,清代的怡园、耦园、鹤园、环秀山庄、虎丘,寒山寺、天平山、灵岩山等……

正说着,苏州已经到了,我们的第一站是虎丘。“七里山堂到虎丘”。经过热闹的山塘街我们来到虎丘的山门海涌桥。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景区方圆230来亩,最高处海拔仅34米。然而,在这里大大小小分布着50多个景观呢!

进入山门,正前方的那座虎丘塔已经进入我们的眼帘,那就是虎尾了。刚才走过的山门就是虎头,门口的两口古井是虎的双眼,左右对称的.八字护墙是双耳,临山塘河的石阶是牙齿,隔岸的照壁是嘴唇,再往前面的断梁殿是咽喉,整座山就像虎身……

踏上山道,进入景区我们游览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景点。这条长约数十米的山道,点缀着憨憨泉、试剑石、枕头思、仙桃石以及真娘墓等名胜古迹,着你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穿过一个圆洞门,我们来到了虎丘最美丽的地方剑池。这里四周石壁合抱,有一种形式奇险,气象萧森的感觉。狭长形的水池,南稍宽而北微窄,状如宝剑,池水清澈甘冽,唐朝时曾被品为“天下第五泉”。峭壁前,有摩崖石刻“风壑云泉”4字,右壁上有“剑池”两个篆体大字,相传是书圣王羲之的笔迹。

过双桥往西,再经雪浪亭北上,来到虎丘塔前。只见虎丘雄踞塔园中央,塔身显得有点苍老班驳,但依然矫健挺拔,姿色迷人。众所周知,意大利有座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虎丘塔要比比萨斜塔早建400多年,所以虎丘塔有被称为“东方斜塔”。

不知不觉一天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在车上我想虎丘不但有山的风骨,也有水的柔姿。最后,我想借用古人的两句诗来评价我们今天的虎丘之行:平生游览遍天下,游之不厌惟虎丘。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