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美好生活作文(融入美好世界作文)

奔赴美好生活作文(融入美好世界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0-09 16:40:29
奔赴美好生活作文(融入美好世界作文)

奔赴美好生活作文【一】

高尔基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双手创造出来的。美好的生活需要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在农村,我们随处可见丰收的景象,初夏一望无际的麦浪,金秋挂满了累累硕果的果树,迎风起舞的金黄的稻穗……正是有了广大农民的辛勤耕耘,我们才能吃饱吃好;在城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一尘不染,正是有了建筑工人和清洁工人的辛勤工作,我们的城市环境才这么洁净美丽。我们生活在一个治安环境良好的社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正是因为有无数个人民警察的昼夜付出……这些美好生活的背后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换来的。

国家如此,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个体,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分子,从小父母就教导我,这个世界没有捷径可走,不管是工作、学习,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勤劳努力,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爸爸每天早出晚归,一心扑在工作上,周末节假日也很少有休息的时间。每当看到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就感觉爸爸很辛苦。妈妈撑起了我们整个家,整天起早贪黑忙里忙外,是我们家的大功臣。他们在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有了我们温馨的小家和美好的生活。他们用身体力行告诉我,幸福是靠劳动靠双手创造出来的,这个世界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

我虽然年纪尚小,这几年我也收获了许多,取得了一些劳动成果。三年级的时候,在我刚刚学习钢琴八个月的时候,我的钢琴老师决定让我参加英皇五级钢琴考试。学琴时间短,考级难度大,这对我是很大的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每天下午一放学,我就会到琴房去练琴,风雨无阻,有时候一天去两次,把自己的午休时间都拿来练琴。特别是暑假的时候,每天我都泡在琴房三四个小时,虽然开着空调,我还是热得大汗淋漓,妈妈拿着一个纸扇子在我身后不停扇风,每天从琴房出来,我的'背部都湿透了。离考级还有十几天的时候,我的十个指头全部磨得通红,老师强令我停止练琴三天,生怕磨破出了。就是在这种高强度的刻苦练习下,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英皇五级考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是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得到了回报。爱迪生说,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强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快乐地加入到劳动中吧!

奔赴美好生活作文【二】

我曾一度认为,生活不过是每天平淡的度过吃、喝、玩、睡,如此千篇一律,周而复始,但我错了,错得离谱。

一次很特别的机会,让我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过贯了城镇中繁华吵杂生活的我,从不用担忧衣食住行这方面的问题,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于是,那个暑假,爸爸把我送到了乡下姥姥家,说是让我去体验生活。

姥姥家住的是木房,睡的是木床,那里没有电视,也没有电灯,有的只是一片田野,很宽阔很很美丽的田野。但我却在这样一个地方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夏日炎炎正好眠,可这句话在乡村里却不实用。七、八月份正是稻谷飘香的季节。田野里是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穗。乡下的孩子们赤着脚在田野里追逐嬉戏;稻田里,妇女们配合着青蛙动听的歌声挥舞着镰刀割着稻谷,远处的山上,年轻貌美的姑娘们站在茶树前十指尖尖采茶忙,她们身上的五彩裙变成了一只只漂亮的蝴蝶儿……啊!好一派迷人的风景呵!

看着他们那股努力的干劲,我也情不自禁的`卷起裤腿,走进田野,挥起镰刀……

如果你在这时问我:生活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生活是一双勤劳的手。生活的本质就是劳动,只有劳动才能让生活变得充实而美好。

如果说劳动是一派迷人的风景,那么,生活,就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奔赴美好生活作文【三】

如果你真心爱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真心的爱。

——题记

以前,我总认为爱是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更触动了我的心。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雨的母亲悠闲的在天街散步,唉!这个天气本该在家里睡半天的,可是我抵挡不住宿的诱惑,想去书店。

我坐在公交车上思索这那本书在哪儿,看到哪儿了,就在这时一个差不多七旬的老人脸上有许多皱纹,看着那满满的车厢,车子也比较颠,我本打算让位,但我的脚坚决不肯,正当我犹豫不决时,一个仪态端庄胸前系着一天红领巾的小学生扶着老奶奶坐在自己的座位,此时,胸前那鲜红的红领巾更显出一个小学生的品德,也让我感到羞愧。

我顿时感到很懊悔,可真是“锅中熟蟹披大红”,我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有时候一些小事情也无不透出那至真至诚的爱。

陈寿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爱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我站起来,把座位让给那个小弟弟,他很有礼貌的说了声谢谢,大家投来赞扬的目光。

我下车了,虽以隔许久,到还是记忆忧新。因为他给我了一个深可的启示。

生活不能让爱美好,但爱能让生活更美好!

奔赴美好生活作文【四】

暑假,我读了丁昌桂老师的《名教师是写出来的》这本书,这本书说明了教育写作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提供了教育写作的路径和方法。所以,我想就为什么要教育写作、教育写作写什么、教学写作怎样写这三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首先是为什么要教育写作?

“鼓励从低起点的功利性追求起步,但绝不能因此停步,而应向着更高的目标与价值取向迈进,达到把职业价值与人生价值和谐统一的美妙境界。”书里是这么说的。说实话,大部分教师刚开始进行教育写作都是基本都是迫于外界压力:或许是为了评职称、或许是学校要求、或许是为了考核、又或许是为了稿费和荣誉……总之,目的都不单纯,很少有人为因为人生价值和职业价值而自发的进行写作,这也就是说教育写作基本是从功利性追求起步的,创作的思想境界也不高。但是,起步低没关系,只要不停下来沾沾自喜,而是追求更好的目标与价值,那教育写作就有发展和提升的可能。

“教育写作,改变了教师述而不作的定势,让教师从传统的知识搬运工变成了知识的生产者,从感性的实践者变为理性的思考者。”“教师的实践智慧和专业技能,需要在实践中淬炼,更需要在反思中提升,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写作改变了他的思维品质,使他怡情养性,静下心来。特级教师管建刚认为,不停地写作使他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学能力和技术,也提高了教学效能。”这些也正说明了教育写作的发展与提升对教师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随着教育写作能力的进步,教师对教育与教学的思考也会逐渐深入。照本宣科、几十年如一日的机械式教学也许永远在原地踏步,而教育写作可能让教师在反思中提升、在创造中深化。积极的教育写作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它能够锻炼教师的思维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育写作是基于教育生活中问题的观察,思考与表达,通过仔细观察,勤奋思考,渐渐的洞察力和敏感度增强了。”教育写作有助于梳理教师在教学中的获得的种种想法,能够让模糊的思绪变成清晰的思想,更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因此,教育写作是必须的,是基本积极的。

其次就是教育写作写什么?

丁昌桂老师说,教育写作是写问题,问题也就是矛盾。那么问题从哪来呢?我想讲的是“问题从哪来”中的一个小小的点——问题是“从学习中思考辨析而来”。

书中有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直被认为是歌颂北宋的繁荣的画作,我从来没有对这种理解产生疑惑。但是丁桂昌老师在书中写道:“看似包罗万象的《清明上河图》上,少了两种最常见的动物——马和羊。”他认为马匹和羊皮都是军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从而暗示了北宋重文轻武的窘境,但是皇帝却只读出了歌颂,因此,北宋的积病没有得到救治,最终灭亡。丁老师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就是创造性解读,在这之前我从未注意到《清明上河图》还能有此深意,这种解读开阔了我的思路。

第二个例子则是对《我不是最弱小的》创造性、深入型解读。在之前的备课中,我对这一课的理解一直流连于课内,却从来没想过思考过为什么“一家四口出行,居然只带一件雨衣”的问题。丁老师从作者入手,终于从他的一本著作中找到了原因:原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孩子都有严重的心灵创伤,所以设定一家四口只带一件雨衣,是为了让孩子去经受风雨的洗礼,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那为什么又要保护蔷薇花呢?因为当时粮食匮乏,蔷薇花果酱要供过冬使用,所以文中的深意是家长会等待时机在暴风雨中教育孩子,保护更弱小的花儿。

这就是从学习阅读中思考辨析,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读。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像这样敏锐地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创新解读,写出问题,解读问题。

最后就是教育写作怎么写?

不仅文学创作是从思想感情的触发起步的,教育写业也是从思想感情的触动起步的。面对同样的外在现象,有的人会受到触发,而有的人却无动于衷。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没有对教育材料的高度关注以及敏锐的思想,那么,就不可能抓住灵感、引发触动。

但仅仅有触动,是不能完成教育写作的,触发就像灵感一样,只是一个大体的目标,朦胧的想法。如果你不能够沿着这个思路,一直深入地研究下去,探索下去,那么这个触发,也仅仅只能成为镜花水月,转瞬即逝。所以仅仅有触动,是不能完成教育写作的,触发就像灵感一样,只是一个大体的目标,朦胧的想法。如果你不能够沿着这个思路,一直深入地研究下去,探索下去,那么这个触动,也仅仅只能成为镜花水月,转瞬即逝。如果把教育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人形成的过程,那么触发就是构成人的骨架,它可以帮助你确定大体方向和模糊框架;而对这个触发进行深化,有意识地收集材料,则是为人带来支撑点与肉;接着,对这些材料进行熔炼、进行规划,、进行精简,也就是所谓的“意化”,这个人才能变得“肌理匀称”;而通过序化,调整并规划教育写作的文章结构,则让这个人的人体结构合理、和谐;再对教育文章进行物化,则是为这个人编织美丽合身的外衣;最后,对教育写作的成果进行“冷却”、“窖藏”,就是让这个人沉淀出出众的“气质”。

这就是教学写作的过程。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丁昌桂老师对教育写作的理解实在太透彻了,这本书只读一遍远远不够,只有常读常思考,才会常有新感受。

奔赴美好生活作文【五】

读了丁昌桂《名教师是写出来的》一书受益匪浅,我觉得他里面很多话很有道理。其实,不仅仅是名教师需要写作,普通教师也需要写作。写作能够丰富教师的专业智慧,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的实践智慧和专业技能需要在反思中提升,这就需要写作。

记得有一次在宜兴市实验小学听讲座,主讲者是管建刚老师,他讲怎么教学生写作,怎样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口才非常好,滔滔不绝,让人佩服之至。翻阅有些作文杂志,也经常能够看到他的教学生写作的文章,当然一些教育杂志上的论文更多了。很好奇:这个管建刚老师是如何有这么好的文笔,这么多文章见报。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有一次看他的《教师成长的秘密》一书,才豁然明白。“一个老师要从‘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么?现在,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你,就是两个字:记录!”坚持记录。“只要上班,我就记录,不记录不回家。这是我一年出一本书的秘诀所在。 ”管建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做教书匠》《一线教师》等等,记录的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记录里多了思考,多了分析,多了研究。

管老师在书中提到:每天花48分钟的时间用在记录上,记录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记上三年,你一定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5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细想我们身边,不乏教育故事,不乏教育灵感,缺乏的是记录的手。只有记录下来,才会永远保存,记录,不是写文章,它是随意的,一两句,可以,八十句更好。不用构思,不求成篇,只要真实与及时。真实,才有价值。及时,是怕遗忘。遗忘非常可怕,当初的一点感想,第二天就会遗忘掉一大半,过几天就忘得所剩无几。只有记录,才会让你的灵感永远的保存。

记录只是管建刚写作的一部分,正因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写作,才从一个普通教师走向成功,成为特级教师,名教师。

所以,我觉得记录是个不错的写作方法。平时可以记录哪些呢?

一是教学的成功之处。每节课下来,我们总会有一些好的地方,词语教学中,你是怎么样教学生记住词语的。比如,今年教三年级语文,在教“聪”字时,这个字很难记,我就这样教:一个人要想变聪明,首先要用耳朵听。在黑板上写下“耳”。还要用眼睛看,这两点就像是人的两只眼睛,在黑板上写下点和撇。还要口中说,在黑板上写个“口”,还要心里想,再写一个心字。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拆字,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聪字。以后只要说到怎么写“聪”字,学生就会说:“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巴要说,心中要想。”这个聪字的教学很成功,这就是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我们可以把它记录下来。

二是教学的失败之处。即使是特级教师,也不可能每节课都成功。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设计自己觉得很不错,但教学效果却一般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失败的地方记录下来。

三是对比着来写。同一节课,同一个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也不一样,把这样的对比记下来也是不错的素材。将来写教学论文的时候,就可以运用上这些。

当然,除了一些技巧之外,我觉得要想真正成为管建刚这样的人才,更加需要的是坚持不懈。

《名教师是写出来的》一书,值得每一位教师拜读。

奔赴美好生活作文【六】

沧桑百年路,最是逐梦人。理想之皓光,如同鸡鸣月升,惊浪滔天;纵使隔山海,终竟皆可平。古有扬雄以箭作喻,矢志不渝;今亦有我青年一辈,雕琢璀璨理想,奔赴山海一程!

学如弓努,才如箭镞。我青年一辈欲求得理想之光,必先磨炼修养,逐梦自强!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羲之墨满池,终成大家;东坡奋识书,不愧家训。朱晓玫晚年姗姗步入国人视野,忘我浸于音乐世界;王津择一事,终一生,故宫修钟30余年。若欲攀登理想高峰,必有扎实修养支撑,肯做冷板凳,肯下十年功。坐享其成者必为其成所累;贪图安逸者必被安逸所困。我青年一辈,欲求理想,必先自善,闯关过隘,磨砺修养!

路漫漫远,求索不息。我青年一辈欲求得理想之光,必先以义为矢,堪担重任!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青年之理想,除了诗与远方,还有家国天下!疫情当前,援鄂“90后”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不惧风雨,“90后”干警坚守一线,日夜操劳。“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正如在给北大援鄂医疗队回信中强调的,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千锤百炼,方能成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青年一辈,欲求理想,必先担当,心怀家国,不畏阻挡!

时代向前,青年向前。我青年一辈欲求得理想之光,必先信步勇攀,砥砺进取!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秋团圆永不缺。”纵览百年风雨,从长征的洗礼,到抗日的激流,再到改革的跋涉,青年的旗帜始终闪耀在追求理想的蓬勃岁月里。快递小哥田追子热衷钻研,发明的快递神器节省超七成人工;青年“农创客”杨艳军返乡创业,为内蒙古农村牧区带去增收致富的新技能。揆诸史事,百余年前的青年高举五四运动精神火炬,在追求马列真理中打开了中国的光明前程;见于今世,新时代青年怀揣崇高理想,更肩负着“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在实践中磨炼意志,于责任中学习成长,攻坚克难,势不可挡!我青年一辈,欲求理想,必先锤炼初心,砥砺奋进!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我青年一辈必以梦为马,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且看我青年一辈如何雕琢理想,共赴山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