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孔子谈吾志作文(孔子谈吾志800字作文)

与孔子谈吾志作文(孔子谈吾志800字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1-09 21:15:31
与孔子谈吾志作文(孔子谈吾志800字作文)

与孔子谈吾志作文【一】

孔子问礼老子。

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宽则得众,苛则失人。

胸无渣滓自会处世圆明,眼无成见才会学富五车。

与孔子谈吾志作文【二】

电影孔子上映的第二天2月23日,我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现在来写观后感,纯属个人意见,不知道该对谁说:

第一、形象跟场景刻画:

关于周润发跟心中孔子的形象:我一直承认周润发演技比较好来的,这部电影刻画的孔子,一直微笑着,很端但是不傲的感觉,温润有余而宽厚不足。而历史上那个面目模糊但妖妖叨叨的南子,周迅演的还不错。

对古代的房屋啊,祭祀啊等了解很少所以看不出门道,我想的就是两点:一本片中齐鲁卫等各国的都城、村落明显不同,反映出了经济实力跟民风民俗的差异,比那种看不出发生在那个城市的现代剧好很多。二孔子周游列国不是周游中华人民共跟国,在春秋时代似乎最北边的小国燕也是在现在北京这个位置,也就是说,他周游列国应该都在黄河附近或者以南,为啥后半段那个雪花飘飘的,象东北的冬天啊?

衣服:孔子的衣服跟徒弟们的、国君们的很正常,一看就是麻的。南子的衣服,雷到我了,没见过把一大堆蓝色珊瑚珠纷纷扬扬挂一脑袋象一新疆小美女似的古代夫人,更雷的是她还从一排蓝色珠帘中走出来。

第二、电影与历史跟着作的契合:

因为这个阶段在读论语,所以还是有些感想的。

开篇处加封大司寇之前,孔子跟鲁国国君说的那些话,差不多都是论语或者相关原文,不过改换了环境,比如该跟冉有说的,对鲁国国君说了,这个也算是在尊重史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吧,可以接受。

那个漆思弓开始可是难坏了我,印象中完全没有这个人啊,回家一百度原来就是漆雕开,吾斯之未能信的那位。这个,古代人有姓名字号。所以有点乱,其实著名学者知道漆思弓=漆雕开,看乐跟的人既不知道漆思弓也不知道漆雕开,编剧就应该照顾一下我们这种刚开始学的人,直接叫他漆雕开就好了么?

传说此电影首次还原子见南子,这个,历史上算一个迷案,反正肯定是有点暧昧了,要么为什么孔子的学生子路大大方方的不悦,孔子诺诺的予所否者天厌之。这个地方南子说大家都能看见你的痛苦,可是没有人能体会你痛苦中的境界,(没记错应该是这个话吧?),实际有画蛇添足之嫌,讨论完了诗经跟仁者爱人、好德如好色,南子噤声,再拜,退下,多好。痛苦的境界,这个要么大容易拔高成假大空,要么容易让编剧留下南子对这个境界作何理解的大漏洞。

孔子的诸位弟子,传说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剧中露脸的有那么几个。已经说过了的漆雕开,正冠后亡的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的子路。文质彬彬的孔子最喜欢的颜回、有管家感觉的冉求、著名孝子曾参、被夫子称赞总有办法的子贡,被孔子打击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还有孔子的`妻子儿女,其实这里要说导演也很不容易,光是找到年龄形态气质都符合的演员估计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啊。

关于颜回之,我印象中论语中没有颜回是怎么的的论述,只是说颜渊,子哭之恸。回来百度一下,也是没有史料记载,导演安排他为了在冰河中救起竹简被冻,于情还是不错的,但是细一想,还是发现了bug:论语中有一段,颜渊了师兄弟们要求孔子用自己的车给颜渊改成棺椁,孔子回答,孔鲤(孔子的儿子,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影片字幕是锂字,而书上一向都是鲤鱼的鲤。)的时候,有棺而无椁,按亲疏远近我应该给儿子而不应该给弟子,而我谁都不给的原因是,我跟公卿们共同出行的时候,按礼数我的车不能比他们差,我只有一个车了,要保留。按这段的意思,颜渊应该在回鲁国以后。

与孔子谈吾志作文【三】

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

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

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与孔子谈吾志作文【四】

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开创儒家思想,为世界举世瞩目。这次我看了一部《孔子》电影,讲述的即是孔子围着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国的艰辛故事。

在春秋战乱的年代,各国群雄争立,唯有领土利益最强,虽口称为周天子打赢天下,却已经开始了纷纷扬扬的战争。鲁国——孔子的母国,孔子在这儿开始了他的儒家宣传。孔子崇尚周朝礼乐,一心想借着道德礼仪来影响鲁国的子民,重振鲁国雄风。但仔细想想,便明白,在战乱纷飞的年代,君主为争地盘而谋生,丝毫不顾及国内的民生和道德。所以凭借这点,是绝对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绝对礼仪制度。

然而孔子说服了鲁王,从而得以继续推行自己的仁礼政策与平民政策。我在电影中的孔子表情中看出,此时孔子丝毫未察觉出鲁王和群臣的眼光异样,和他们不坚信的心情。然而,孔子还未站好脚步,便又将鲁国内三桓的势力削减,大幅度削减三桓城墙高度。如此一来,一定得罪了三桓高官贵族,然而三桓中有人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似听从孔子的布置,实则容忍或者说是卧薪尝胆。从这点看出,孔子并不能学会贯通,而只是一味的追求目的,忽视了与周边三桓的人际关系友好,进一步的导致和加深了三桓与王君和孔子的决裂。

孔子在平定了三桓部分叛乱后,立马开始大幅度的削三桓的城墙活动,在电影中,季氏看见自己的城墙被削后,心情一定是十分激动和恼火,然而他却抓起一撮沙,接着闭上眼,松开手,让土随风飘扬。从这里我看出季孙斯的容忍已经无法承受,却将仇恨化为沙子一般,随风飘扬,这跟其仇视孔子的心情有密切的联系。电影中又给了一个小插曲,季孙斯走进拆城墙军营,却听到的到处是尽早拆完城墙的愿望,我看见季孙斯的脸色有些苍白。

电影中的片段拍摄十分精巧:季孙斯脸色一使,托付手下人,黯然下了一计,以鲁王的名义托人给了孔子一块碎玉,口中碎念:“孔子只要见了此物,便明白该怎么做。”正是电影的细节拍摄,影响了我对季孙斯的很大一部分看法。从中我能够看出季孙斯的意思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如此残忍的手段,逼迫着孔子离开了鲁国。我觉得孔子之所以落的如此下场,正是因为将毕生重振鲁国仁德、礼乐的希望置于鲁王身上。却换来的是王室贵族的排斥和打击。从这里我觉得,孔子正是因为过于强烈的、急功近利的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鲁国,从而让自己踏上舟车劳顿、奔走列国的旅途。

孔子来到了卫国,然后先后拜访了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欲将自己的仁德理想托付于一国一君,以达到施政目的。然而事实并不尽如人意,发挥施政理想的希望一一破碎了。最后鲁国接回了孔子,便再也不过问政事,只是专心讲学。

这部电影让我看见了一位为自己的仁德施政理想奋斗的孔子,也看见了暗施毒计、心狠手辣的季孙斯、也领略了春秋的战乱纷飞。加上电影的特效剪辑,更是如虎添翼。《孔子》将孔子刻画的淋漓尽致,扮演孔子的演员其心情和人物神态,十分符合。虽然孔子并不是一位很好的政治家,但是作为思想家影响中国两千年,作出了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思想家,这部电影将剧情和拍摄手段融为一体,比较精彩。我很喜欢。

与孔子谈吾志作文【五】

《孔子》还在拍摄时我就把它列为必看的电影,不管它拍得怎么样,不管它是“大片”还是“小片”,也不管它口啤如何。因为,孔子作为影响中国文化历史几千年的人物,被后世奉为先贤,身为中国人,一定要了解他,认识他。

我说不上电影是好是坏,但看得出导演与演员都很努力、很认真。至于孔子是否就是那样,其实我们都拿不准,现代的电影为了卖座,总是加入了讨好一般观众的元素:战争大场面,感情戏,煽情的细节等。每个人,每个作品都不能摆脱历史打在其身上的烙印——这,才是千真万确的。

虽然对于孔子的思想在电影里以那样的形式、在那样的场合出现,我觉得不太适应,比如孔子在《大道之行也》对“大同世界”的描述那么早就出现在他对鲁绍公的劝喻里,又比如“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竟然是孔子直接对南子说的话,等等,几乎每一句《论语》的出现都让我觉得有那么一点点意外,似乎跟我的想象不合。不过,这不妨碍《孔子》有打动我的地方。

第一处,是孔子与南子的见面。这情节来自一句话:“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这里且不说子路是个直率得可爱的人,也不说之前孔氏后人对此情节的过敏反应闹得沸沸扬扬,只说电影本身吧。电影里的南子是个聪明得过份、率性得天真的女人,开始时她用对付一般人的手法去对待孔子。名利、女人都是男人放不下的追逐,而她南子,把男人的这些控制得准确无误,于是可以随心所欲。让我感到出现得有点意外的那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让南子对孔子肃然起敬的转折点。她说:“夫子所受的苦难世人很容易看见,但夫子在苦难中领悟的境界却无人能懂。”

南子懂了,只一席话就懂了。她深深下拜以示敬重,那一刻孔子的感动形诸于色。周润发毕竟是个出色的演员,那个百感交集的表情演得相当到位!

南子于追赶孔子的路上,正是用生命无怨无悔地应证了“朝闻道,夕可”的境界。周迅戏不多,却让人印象深刻。

我认为“孔子见南子”一幕塑造的是孔子正面的形象,孔家后人似乎不必反应过大,不会是帮忙炒作的吧?

第二处,是颜回的。我不知道颜回是不是这样去的,电影设计他为护经书而,显而易见是为表现一种殉道主义精神,我一边疑惑却一边感动着。为理想,总得有牺牲。

孔子一直喜欢颜回,《论语》里的“证据”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我也忍不住喜欢颜回了。电影情节的设计是相当煸情的,我的第一次落泪就因此。

第三处,是孔子回到鲁国的场面。在外流浪了十几年的孔子,终于被允许回国了!当他衣衫褴褛带着满身疲惫出现在鲁国的城门外,对着这一片自己梦系魂牵的故土深深行跪拜礼时,我拼命地忍着鼻孔里的酸涩而不能!

孔子的“周游列国”在《论语》里说得很轻松,似乎是件很悠游的事情,但我相信电影里描绘的情形基本真实。一个被逐出国土的人,被迫四处游学,其实就是“流亡”,其间的种种苦楚、卑微,非经历难以真切体会。在流亡结束、回到故国的那一刻,他的激动是可想而知的!

孔子比老子伟大,因为老子的个人“无为”的修为只是为了保全自己;而孔子,在乱世里依然坚持入世,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教化世人,哪怕被世人深深误解也无怨无悔,他为的是天下苍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孔子的自我写照与自我激励。孔子的彬彬有礼里,有着永不放弃的坚毅!

让我们深深谟拜这位三千年前的先贤吧!

与孔子谈吾志作文【六】

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但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电影《孔子》里面有很多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为战士壮威,接着是孔子与鲁公一起出面说服齐王收复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都与历史不符。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与鲁公一起去谈判的,而记载的是孔子从天而降前来护驾的,这样一改似乎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历史上也没有类似于有沉书入水然后颜回去捞的事情。颜回史书里面的记载是穷的,不免有些窝囊,这样一改反倒显得他对书籍跟老师的热爱,真正热爱书的人确实会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书的,没有什么迂腐之处!

电影中孔子会见南子的绯闻也被大肆渲染,让人觉得孔子不再是一个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台词是“吾未见如此好色如好德者”,这是我觉得全片中最妙的台词,面对一个风情万种母仪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会动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觉得是孔子跟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鲁国以后,孔子跪在城门下,磕头行礼口中反复念叨着:“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年过半百了,但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尽管曾经别人赶他走,但当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回国。这种胸襟不愧是我们的圣人,这里看得出孔子的伟大!

看电影孔子,我们用平常心看他的可爱,用恭敬心看他的伟大: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传奇的一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