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九大知识点的作文(党的一大到二十大的历程作文)

关于十九大知识点的作文(党的一大到二十大的历程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7-03 12:28:16
关于十九大知识点的作文(党的一大到二十大的历程作文)

关于十九大知识点的作文【一】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课文《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文章开篇,写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母子三人来到北海亭面馆吃面。这么晚了才来,而且是吃一碗,这一情节足以引起读者的好奇。接下来写一年后他们二吃阳春面,作者仍然没有揭开谜底。再写一年后他们三吃阳春面,时间、地点、人物依旧,阳春面变成了两碗,这又是为什么?读者的好奇心被作者撩得按捺不住时,小说恰到好处地通过母子三人的对话交代了他们所遭遇的厄运。但作者还嫌悬念设置得不够充分,往下是写母子三人十年没有来吃面,由此设下了新的悬念:他们为什么没来?他们的命运怎样了?直到篇末,读者紧悬的一颗心才放下,为主人公战胜厄运而欢欣。由于悬念扣人心弦,全文显得曲折有致。

关于十九大知识点的作文【二】

一部《三国演义》、一部《水浒传》,究竟写了多少巧合,那是难以数清的。正是这个原因,无巧不成书几乎成了过去说书人的口头禅。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安排了许多巧合。篇首写林教头巧遇李小二,为下文写李小二知恩图报埋下伏笔。后写李小二巧遇陆虞侯,牵出林冲上街买刀准备复仇的情节。再写草料场巧遇大风雪。正是风大雪紧,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是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大石头顶住庙门,从而听到了仇人的谈话,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忍无可忍,愤而敌,实现了性格上的质的飞跃。整篇课文,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着情节发展。

关于十九大知识点的作文【三】

正面直接写叫实写,侧面间接写叫虚写,虚写为实写服务。文章要以实带虚,虚中见实,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又一个波澜。如《藤野先生》主要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但开头三小节没有直接去写,而是奇峰突起,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刻画了清国留学逛公园、学跳舞的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丑恶形象。鲁迅对东京的失望,实际上是为中国人的麻木而痛心,从侧面表露了作者不甘同流合污、不与之为伍的爱国之情。又如《荷花淀》,实写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虚写水生他们报名参加地区队;实写荷花淀几个青年妇女翻身跳下水的紧张场景,虚写参军的战士们紧张迎敌的表现。这样,以实显虚,以虚映实,青年妇女的战斗生活得到生动的刻画,而青年男子的战斗作用也由此表现得富有情趣。

关于十九大知识点的作文【四】

水星说:“我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离太阳有4800多万千米,所以我白天的气温非常高,达到了480℃,另外我还有一些奇闻,如:地球上的一天等于我的两年等。”

金星说:“我的公转周期只有225天,而自转周期有243天。罗马人把我想象成爱与美的女神——维尔纳的居处呢!”

地球说:我是太阳系惟一存在生命的星球。我才是“水”星。因为我距离太阳近,所以太阳光只用8分13秒就到了地球上了。我还有一颗卫星,它名叫月球。我的半径是6300多千米”。

火星说:“我虽然比地球小得多,但我比水星大。我的直径是6700多千米,长期以来,人们对我十分亲切”。

木星说:“我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但我没有陆地,我的表面是氢和氦”。

站在一边的天王星忍不住了,说:“我比土星小一些,比海王星大……”还没等他说完,土星说打断了他的.话:“谁叫你说的,海王星和冥王星也没叫你说!”接着,他说:“我的密度只有0.7千米。假如宇宙是汪洋大海,其它行星包括都沉入海底,我是惟一浮在水上的行星。我的土卫六(土卫六是土星的卫星)是惟一存在于大气层的卫星”。

这时,天王星正在睡觉呢,太阳只好叫海王星讲话。海王星说:“我比地球大,卫星也比地球多。有一次,陆行者“2号”经过我的卫星——海卫一。”

冥王星也说起话来了:“我的半径只有1200千米。我是离太阳最远的行星,距离太阳约595亿千米,太阳光要跑5.5小时才能跑到我身上。我有一颗卫星,他叫‘查龙’”。

最后,太阳发言了:“你们都是太阳系的行星,大家要和平相处!”说完,太阳又说道:“会议完毕,解散!”于是,九大行星又各自回到自己的轨道上了。

关于十九大知识点的作文【五】

这是组织篇章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又一重要技法。可以是先抑后扬,也可以是先扬后抑。如课文《琐忆》就是先抑后扬。作者回忆鲁迅开始使用了抑笔,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等等。文章往下的回忆,则逐一解除了先前的这种误解,推翻了听来的别人的议论。原来,鲁迅对青年平易近人,亲切热情,从不使用教训口吻;而对那些攀附阔老的奴才、伪装的道学者等,那确实是很有“脾气”、也很爱“骂人”的。这样,文章前后抑扬的呼应,形成了覆盖全文的波澜,增强了表达效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