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科学精神作文(赞扬袁隆平精神的作文议论文)

袁隆平科学精神作文(赞扬袁隆平精神的作文议论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4-02 06:44:44
袁隆平科学精神作文(赞扬袁隆平精神的作文议论文)

袁隆平科学精神作文【一】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近年来,这方面的题目已经在说明文阅读的试题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重视从文本的领会感悟和探究创新的能力等角度来考查。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那种纯粹说明某一知识的,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或者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的说明文入选的概率是很低的,命题者通常会依据这么两条标准选择材料:1.内容方面,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在介绍说明某一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的同时,体现出一种科学精神,或者蕴涵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2.表达方面,以说明为主,穿插记叙、描写和议论、抒情,灵活生动,可读性强。试题的编制,由传统的说明文阅读四大块题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顺序及文章结构、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逐渐转向把通用的阅读能力与文本特点结合起来设计考题,强调能领会科技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例精析】

成功登陆火星的“勇气”号探测器

⑴2004年1月4日,带着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千年梦想,“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经过半年多的飞行,成功登陆火星。这对于了解火星及其演化,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⑵火星是地球外侧的比邻星,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探测器登陆火星远比登陆月球艰难得多。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制动火箭可以引导登月舱准确地进行软着陆;而火星大气的密度虽然远远低于地球大气的密度,但仍可使登陆舱在着陆的数秒钟内烧毁。同时,火星风能把登陆舱吹离目的地。因此,航天专家们给火星起了个绰号叫“亡行星”,意指探测火星非常艰难,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

⑶美国科学家总结了四十多年来国际上火星探测的成功,并汲取了多次登陆失败的教训,采用了多种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案,终于使“勇气”号成功登陆。

⑷“勇气”号是迄今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以移动的、自动化的大型实验器。其实,它就是一台车式机器人,长1.6米,宽2.3米,高1.5米,重174公斤,靠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它有自己的大脑、颈、头、眼睛和手臂。

⑸“勇气”号的“大脑”是一台每秒能执行2000万条指令的计算机。不过,与人类不同的是,它的大脑并不在头部,而在腹部。所谓“颈”和“头”,是指“勇气”号上部伸出的一个桅杆式结构,上面有一对“眼睛”——其实是两台可拍摄火星表面彩色照片的全景照相机。(甲两台相机的高度与人眼高度差不多,使“勇气”号能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寻找有价值的探测目标。(乙当发现值得探测的岩石等目标时,“勇气”号会像地质学家一样,走上前去对岩石敲敲打打,搜集数据,然后向下一个目标前进,因此科学家们亲切地称其为“野外地质学家”。

⑹“勇气”号配备了野外科学考查所需的“全套武装”,其中包括全息摄像机和显微镜成像仪。“勇气”号上有多台高清晰度摄像机,可以拍摄高分辨率的火星地表和天空影像。而显微镜成像仪就像地质学家手中的放大镜一样,能以几百微米的超近距离对火星岩石纹理进行审视。探测器还配备了一个相当于地质学家常用的小锤子式工具,能对岩石内部进行采样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先进仪器,可用来对岩石构造做进一步分析。

⑺“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拥有一套独特的通讯系统。借助这套系统,“勇气”号可以直接与地球控制中心交流信息。

⑻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勇气”号也将围绕此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它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用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二是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

⑼“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不过,这条探索之路仍是漫长而艰难的。尽管在这条道路上随时都可能遭受挫折,但是人类绝不会停止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目前,航天专家们正计划在发射无人探测器的基础上,选派航天员登陆火星,对这颗神秘而美丽的红色星球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索与研究。

⒈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42个字

⒉文中对“勇气”号的结构、装备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是第 段到第 段。

⒊既然火星被称为“亡行星”,登陆非常困难,为什么人类还要坚持对火星的科学探

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写出四点理由。

⒋形象、生动是这篇科普短文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你以第⑸段中画线的(甲(乙两个句子中的一个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⒌“勇气”号这一名称是从参加火星探测器命名比赛的一万份美国小学生中挑选出来的,中选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岁的小女孩。人们为什么把火星探测器命名这样神圣的使命交给孩子们呢?为什么“勇气”号这一命名能够中选呢?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

【解析与点拨】:

第1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答案是:“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器。(意思对即可

第2题考查对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感知。答案是:第⑷段到第⑺段。

第3题既是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提取和概括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科学探索的意义的理解。人类对火星的科学探索既有它的现实的、具体的目的和意义(文章第⑴段和第⑻段的相关语句,也有它关系到人类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理想的意义(文章第⑼段的内容。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准确地从文章中筛选、提取出相关信息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要点:①了解火星及其演化过程;②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与未来;③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④探索火星上是否有水;⑤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⑥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的千年梦想。(答出其中四点,意思对即可

第4题考查语言的分析品味能力。对第⑸段中画线的(甲(乙两个句子中的分析,应该着重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所表现出的趣味性、形象性来分析品味。参考答案:(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寻找目标时视野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饶有兴趣。(意思对即可(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意思对即可

第5题第一问是拓展题,考查语文综合能力。答案要点是:①孩子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②孩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③为了激发孩子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④为了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第二问体现了对科学探索精神的考查。答案是:因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需要勇气,需要有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说明文阅读重视考查考生能否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例2中的第4题,例3中的第3、5题都涉及到这个方面的能力。这些题目将会更多地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解答这类问题,要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善于发现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思路,深入探究,广泛联想,大胆创新。但又要注意有的放矢,合理恰当,不违背常识。

袁隆平科学精神作文【二】

2021年5月22日是日月同悲的一天,当日下午1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爷爷在长沙溘然长逝,享年91岁。

当全国人民得知这个悲痛的消息时,各大媒体以及朋友圈,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对袁老的不舍、憧憬以及感激之情。在长沙,许多人夹道送别袁老的灵车,哭嚎出内心的痛别。还有许多人在袁老曾经就读的西南大学的雕像前献花。袁老一辈子几乎都是面朝黄土地躬耕在稻田里,一生都在为人民能够吃饱饭而努力奔走着,因为这样,祖国和人民也记得他,祖国和人民会永远记得他。

而我作为21世纪的90后,了解袁隆平爷爷是“杂交水稻之父”,可是我对于他老人家的生平和水稻的研究事迹了解的并不透彻,这驱使我观看《袁隆平》这部纪录片,深入地了解他的生平故事,了解他的“禾下乘凉梦”。

走进这部纪录片,了解到,当袁老在安江农业学校教书时,他关于水稻的种植理念和同校的刘老师的种植理念大相径庭时,刘老师的课堂门庭若市,而袁老的课堂门可罗雀,只剩下了一个学生董婕,也就是后来袁老的老婆,不过在真实生活中,袁老的老婆的妻子叫邓则(邓哲),电影里叫做董婕,至于为什么在电影里面要改名,这也是观看电影的我颇为狐疑的一点。即使大部分学生青睐刘老师的课堂,袁老在水稻种植上有自己的想法,和董婕一起关注自己培育的水稻,当看到那株水稻有230粒种子时,他们的欢呼和雀跃,就是田野上最美丽的风景。

在培育高产的水稻上的道路上,袁老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其间遇到很多挫折。红卫兵砸家,破坏供研究而种植的水稻,试验田被毁坏,以及水稻产量迟迟未增,这条道路走起来是艰难的,但是袁老义无反顾地坚持往前走。

某日,当他去一个学生家里家访时,学生的妹妹突然肚子疼,因为长期没有吃饱,便蹲下了身。袁老了解之后,给了小姑娘一个冰,可是小姑娘却不舍得吃,说要等肚子饿得瘪瘪的再吃。当袁老在学生家里吃饭时,小姑娘想要搭凳子去拿梁上的水稻种子给袁老吃,却不慎摔了下来。我想,袁老看到这些画面,无不坚定着他继续研究高产量水稻的决心和信念!我想这些画面,都是激励着袁老想要解决人民“吃不饱饭”的动力吧!

有才华的人,也总是有着自己的个性和魅力。袁老在培植高产水稻的道路上,尽管困难重重,甚至他也不清楚自己最后能够成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躬身于田野上,研究水稻,希望能够解决人民吃饱饭的难题,他老人家的身上彰显的有一种韧劲。除了对水稻的专情,袁老似乎也是一个别有风情的人。

他会在田野上拉小提琴,还会说英语,讲起话来幽默风趣,做事有着自己的独立思想,虽然与袁老素未谋面,但通过电影里或者视频里看到的袁老,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和别具一格。我们有这样的一位同胞,有这样的一位惦记着人民的前辈,我们是多么幸运的华夏儿女。

观看影片,除了对袁老对水稻的执着研究所感动之外,还为他的心中大爱所折服。袁老研究杂交水稻,便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饱饭的问题,但是他不仅想解决中国人的吃饱饭问题,甚至走出国门,无私地将杂交水稻技术带出去,让全世界更多人可以解决吃饱饭的问题。看到他无私地心忧全世界人民的吃饱饭问题,那一刻,他不仅是我们的袁老,更是全世界的袁老。为他的胸襟和大爱所动容和折服!这是一名令我们感到骄傲,并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前辈!

影片中,也看到了袁老的遗憾。在他父亲去世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妻子才告诉他这个事实,因为他父亲叮嘱不要告诉他,因为他忙,他要做大事。父亲去世,自己却不能知晓,这对于袁老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遗憾。正在他将汗水洒向稻田时一些无可挽回的遗憾也爬上了他的心尖。

看完《袁隆平》这部影片,袁老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更加立体和具体,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大家对袁老的不舍和感激。因为他是除了父母、我们自己,另一个关心我们是否能够吃饱饭的人。虽然我不曾经历过食不果腹的那个年代,但是在我的父母的讲述下,也大约了解他们那个食不果腹的时代。能吃饱饭,是多么简单又朴素的愿望。而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有这样一个人为人民吃饱饭而忧心,又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袁老一生躬耕田野,形容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只为一事来”同样可以用在袁老身上。除了袁老,还有许多人的一生都奋战在一个领域,比如同日去世的99岁高龄的肝胆之父吴孟超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国原子之父——钱三强,导弹之父——钱学森等等,这些人一生致力于科学的某个领域,为我们的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和他们相比,我们就是世间的蝼蚁,微不足道。可是小小的我们,也可以有大大的梦想,我们虽不可能成为另一个他们,但是我们可以追寻他们的光,去发出自己的光,同样也可以在这个社会创造出一定的价值!

这些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生的人,不仅需要我们记住,更需要化作指引我们奋力前行的光,牢记他们的光荣,献出自己的使命!

伟大的人民前辈,你们一路走好!你们的梦想,后继有人!

袁隆平科学精神作文【三】

小时候每当吃完饭只要饭碗里还有一粒米饭,外公就会不停的说:“要是在59年60年,能吃饱一顿饭那就是奢侈的事,现在能吃饱了怎么碗里还剩这么多”。听了外公的话就自觉的把没吃完的米饭全吃完。看了《袁隆平》电影的一开始不由得就想起了外公的这段话,那个时候国家最困难的日子,时间停留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这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x逝世,享年91岁。当时我正好在翻朋友圈突然闪出一道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新闻,我真的愣了一会,总觉得这个新闻是假的,因为前不久我才看到袁隆平院士的鼓励年轻人从事农业的视频“现代农业不是过去的农业,现代农业是个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都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的农业”还有那句“不会了,再也不会了”等话语历历在目。感觉是自己的亲人不在了的那种忧伤感。怀着对袁隆平院士深深的悼念,我重新观看了《袁隆平》这部影片。

影片讲述了这位“杂交水稻之父”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为解决人类温饱问题,执着于杂交水稻研究的坎坷历程。在学校的试验田里袁隆平院士发现一株结有230粒的“鹤立鸡群”高产稻穗然后将它培育失败,袁隆平百思不得其解,他暗自立下誓言一定要研究出高产的杂交稻,经过他反反复复的不怕困难的研究,他和助手头顶烈日,汗流浃背的在试验田种植培育,社会各界也向他抛出橄榄枝支持他,历经多次失败,杂交水稻成功了,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以后的第五大发明,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

回顾袁隆平的生平,他其实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却不平凡的伟大,是他实现了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到自己手上去。现在的非洲是个非常贫困的地区,但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他们有活下去的希望,他的贡献是世界的。2020年中国实现了全面脱贫,我们的腰包也富了,但我们也许“吃的太饱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大多体会不到袁隆平那句“没饭吃真难受”,不珍惜饭碗里面的粮食。袁隆平院士已经离开我们了,我们不能够“吃的太饱了”,要珍惜每一粒粮食。袁隆平院士永垂不朽!

袁隆平科学精神作文【四】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叫马寅翔,是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六(7班的一名少先队员。

在今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了“走进海水稻”的实践活动,我成为了一名海水稻研究员。

听辅导员老师说,我们这次用的海水稻种子,就来自我们青岛的海水稻研究基地。老师还告诉我们,青岛海水稻研究所,是您在2016年创建的,在江苏、新疆、海南,都有您的海水稻研究所,您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您每年至少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在青岛度过。

袁爷爷,我们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三面环海,有50多万亩盐碱地,其中环胶州湾一带,就有大片滩涂。我们学校距离胶州湾不到一公里,学校地下水的盐碱度就非常高。老师说,如果海水稻在我们学校试种成功,海水稻就有可能在胶州湾的滩涂大面积推广种植。我们听了可激动了,纷纷报名参加暑假海水稻实践活动。7月2日上午,我们刚刚结束了期末考试,下午就拉开了“走进海水稻”活动的序幕。我们查资料,收看“农广天地”,了解水稻种植知识;我们挥舞铁锨、镢头,翻地、整地……

暑假里,每周的周三和周六,早上六点半,我们这些小研究员,就和辅导员老师相约海水稻试验田,拔草,捉虫,浇水,观察,记录,撰写观察随笔……作为首批海水稻实践活动的小研究员,我们有幸亲眼见证了海水稻的整个生命历程:浸种、催芽、育苗、插秧、分蘖、拔节、抽穗、扬花、灌浆、成熟,历时四个月,长达121天。

袁爷爷,告诉您个好消息,我们在校园里种的海水稻,不仅结出了稻穗,而且穗穗饱满,现在已经泛出点点金色,我们计划在今天下午开镰收割。老师还说,收获后,要给您寄去一些,让您品尝一下我们亲手种出的稻米呢!

袁爷爷,您的梦想是“禾下乘凉,让水稻覆盖全球”;我们青岛的孩子,也有个梦想,那就是早日把青岛50万亩盐碱滩涂,变成年产6000万吨的米仓!

袁爷爷,您什么时候来青岛,期待与您相见!

祝爷爷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写信人:

日期:

袁隆平科学精神作文【五】

古人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我以前也略知一二,但并不了解,这次,自从学校组织观看《袁隆平》电影后,我加深了对他的印象。

袁隆平虽然貌不惊人,语不出众,可以说是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那是什么让他坚持着,培养出杂交水稻?是什么人呢?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是他那执着的、坚韧的心态,让他坚持了下来,是他那热爱科学、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精神,让他永远停留我们心中。

我崇敬袁隆平总共有三个理由:其一,他热爱大自然,不刻板,那时候,搞科学研究的人都在办公室里工作,虽然整天埋头苦干,却并没有搞懂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简直就是书呆子。而袁隆平则相反,他亲近自然,喜欢观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这也是让他人生成功的一大步。

其次,他不屈服。当红卫兵冲进他家,砸烂他的稻子,要批判他的时候,他还喊着:“打倒袁隆平!”这不代表他无能,他软弱,只是他保护家,让他继续研究水稻的做法。这又让他成功了一步。

再次,便是他热爱人民,关爱家人。他爱妻子,不让妻子受到伤害,不让她受苦。他爱人民,为了人民,他努力研究,想要造福人类。也正是妻子的支持,百姓的关心,让他扑在书桌前研究,这也是他成功的动力!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伟大,不平凡的奉献,袁隆平爷爷是个耕耘者,一个真正的耕耘者!

看了这部影片,我也懂得了要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每一粒粮食都是用劳动人民的汗换来的呀!

袁隆平科学精神作文【六】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米菩萨”,离我们的生活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12月2日,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观看电影《袁隆平》,让我对“杂交水稻之父”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在平凡中见到了伟大。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满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奋力跋涉,把绿色的梦想书写在大地之上,在布满荆棘的实验丛中踯躅前行,呕心沥。历经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倾其一生;经历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他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影片通过再现袁隆平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进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表现了袁隆平心忧天下、造福人民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和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

有句俗话说:“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袁隆平取得这些成果不是靠运气,而是经过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探索,才使他得到回报。我想,他成功的“秘诀”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正是有了这些,袁隆平才一次又一次地攀登高峰。而古今中外,哪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用汗水和心浇灌出来的呢?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李时珍经过长期艰苦的实地调查,编写成了约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的《本草纲目》;“炸药大王”诺贝尔,由于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发明创造上,终身未婚……

我们也要在人生的起跑线,经过“加速”到“冲刺”中展示,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发挥美丽人生。

袁隆平科学精神作文【七】

寒假期间,我和妈妈带我去看了电影《袁隆平》。

电影开演之前,妈妈什么都没有对我讲,我也不知道袁隆平到底是谁,是干什么的。电影开始后,当我看到影片中有个姐姐饿得头晕,还是那个姐姐要拿出家里仅有的准备种地的种子要给袁隆平爷爷做饭吃而磕破了头,袁爷爷眼睛里满含着泪水、充满着坚定:不能让老百姓再挨饿,让老百姓吃饱从那以后成了袁爷爷毕生的奋斗目标。我忽然想起,我在国学班里最早学过的神农氏,那袁爷爷不就和神农氏一样,用一根神鞭,正在赶走那个让许多人民饥饿的恶魔。

从那以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袁爷爷数十年如一日,不论春夏秋冬:在烈日下、在暴雨中,他不畏惧任何困难,勇敢执着地为着自己的梦想前行。最终经过十几年的艰苦科研,袁爷爷终于成功了!

我虽然还只是一个二年的小学生,但是我也有自己的梦想——真的很想在若干年后去北京念一流的大学。妈妈告诉我那同样也是一条艰苦的道路,我也要像袁爷爷一样,遇到困难执着前行,多多学习增长本领,持之以恒地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向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