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群里的作文(和朋友聚会的小作文)

一个朋友群里的作文(和朋友聚会的小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8-06 01:22:09
一个朋友群里的作文(和朋友聚会的小作文)

一个朋友群里的作文【一】

??个豌豆荚里的五粒豆续写

过了一个星期,豌豆开花结果了,小女孩现在可以下床走路了。她走出了房子,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阳光从大树的空隙里洒下来,好温暖好舒服。

小豌豆特别开心,因为它觉得帮助了一个躺在床上一整年的\'小女孩。豌豆在成长,小女孩也在成长,互相玩耍。小女孩觉得这粒豌豆帮助了自己,要怎么报答它呢?妈妈回来了,看见小女孩站在外面,连忙跑去扶她。“我没事,妈妈,我现在可以在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了,可是我很孤单,没有朋友,我望着天空,就能想起以前关心我的小伙伴们。”小女孩说。妈妈回答:“你可以跟小豌豆一起去找小朋友啊!”“妈妈,你说的对。”女孩说。

第二天早上六点,小豌豆就从窗户外爬进了房间,把小女孩叫醒了,他们走在大街上,看见了许多小朋友,小女孩准备说,可话到嘴边,她就是不敢说,小豌豆见她这样,只好又跑回家,拿起笔,写下交朋友的通知,粘贴在大街上,每个人走过都看了一眼,但都没反应。终于有人拿起手机查地址了。

“叮咚,叮咚”小豌豆打开门,看见了一排的小朋友,小豌豆问他们是谁?他们说他们是在大街上看到纸条才找到这的。小豌豆把朋友们带进家里,并叫小女孩出来,她一出来,温暖就从脚慢慢到心。

小女孩非常感谢小豌豆给予她这么大的关心。虽然小豌豆特别喜欢小女孩,也会默默地帮助她,但因为小豌豆太久没晒太阳,所以就慢慢地干枯了。

一个朋友群里的作文【二】

照片虽被打上了马赛克,但主人公趾高气扬的小样儿还是叫人一望而厌,化成灰都认得!还没仔细欣赏完呢,点赞评论的已是人山人海,铺天盖地,那叫个火爆。猴哥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这话说的还真是不差分毫!群里谩骂者已比比皆是了。我边看边想着,也越看越气愤。这是某高官家的孩子,老师格外宠溺她,她平时就更仗势欺人,自以为是,好不嚣张!这组照片详详细细地给她平时生活来了个特写——书包让别人拎,雨伞叫别人打……总之一切她力所能及的事她都懒得做,真是一身的公主病!这组照片貌似没有修改过的痕迹,可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的地方。

次日返校,她已成了人人口中的热点话题。她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时不时地擦着额头的汗,上课心神不宁。唯有她的.同桌和她关系较好,重重拍了拍她的肩膀,温和地低声耳语几句,她的眉头才舒展了些,竟还会心一笑。这一切不起眼的动作并没有逃过我的眼睛,我终于寻到问题所在,她的同桌不就是群里的猴哥吗?我百思不得其解,无奈望望灰蒙蒙的天空,阴沉得要压下来,仿佛有什么大事又要发生……

群里的猴哥不肯就此罢休,继续展开舆论攻击,他激动地说:“她这么爱显摆,用的定都是些什么高档货,然后再炫耀一番。我们学生不应有这样的作风!”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她的衣着服饰等细节。我惊讶地发现,那书包十分老旧,也不是什么名牌,衣着更是极其普通,所以根本没有引起我们注意。太匪夷所思了!群友们一脸茫然,有人怯怯地说:“看来她还是很朴素的。”于是,大家开始纷纷附和起来,“她肯定是在改变,我们应该鼓励而不是讽刺她,是我们应该道歉!”舆论的风向,悄然改变。

原来一切都是他们精心安排好的,但对于一向骄傲的她能作出改变我们也十分欣慰。这几天天气都不是很好,天空黑压压的,看起来恐怖。但这不影响大家奔走相告这件事的真相,还纷纷向她示好。她的面容笑成了一朵花,而她同桌似乎比她更加高兴。之后猴哥在群里娴熟地致歉,看起来十分诚恳。

放学后,猴哥面带笑意向我走来,十分热情:“老师让你去一趟办公室。”虽然我觉得他笑得怪怪的,似乎别有深意,但考虑了一会儿还是说了声谢谢便去准备了。刚走过去,我便碰到了猴哥和她正讨论着照片的事,出于本能,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躲在一个拐角仔细听着他们的谈话内容,却无意听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真是谢谢你,现在同学们都对我改观了。”这傲娇的声音无疑便是那照片的主人公。“这算什么,你能愿意用名贵物品和我换那些旧物才是我的幸运!”我彻底惊呆了,竟不小心把手中抱着的书给摔了,发出了极大动静,我下意识跑掉了。空旷旷的走廊里只剩下呆住的她和一直镇定的猴哥,夕阳的光辉透过窗户将她的影子拉得极长……

我赶紧回家打开电脑,点击QQ群,却看到猴哥那熟悉的开场白,和最令我吃惊的正文:猴哥把真相暴露了,甚至配上了证据,却把自己撇的干干净净。舆论哗然,我再次一脸茫然地坐在电脑前,甚至一时间无法判断谁对谁错,原来他下午找我是为了让我做证人,这一切都是套路。他竟将网民玩弄于股掌之间!随后我立马将电脑关闭,从此不再想去过问。

为了在网络上博人眼球,可以牺牲所谓的朋友,这样真的值得吗?人群就这样只凭着一人之言便不假思索地轻信一方,好像墙头草,风吹哪,往哪倒,却不动脑,这样真的好吗?既是错的,我们便应制止,若没有人群的支持,舆论就不会站起,网络是应当合理运用的,是应该宣传正能量的!我开始可怜起她。

回到学校,在大家都用一种鄙夷的眼神望着她时,我默默地走过去,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着她:“不必在乎别人的评价,做好自己,再向别人证明自己,舆论便不攻自破了!”夕阳的余辉倾泻在残花败竹上,一滴被遗忘的泪从她的面颊上缓缓滚落着,那苦涩之中似乎有一抹恨意和一颗开始坚定的心!她点了点头。

她不再骄傲,而是谦虚有礼,乐于助人,让大家对她刮目相看。她微笑着走向她的同桌,毫不犹豫的伸出手,真诚地说:“我们还是朋友!”猴哥终于也因为自责而去主动道歉,这一次是发自内心的,他笑得更快乐、更自在了!我看着大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场面,一股暖意涌上心头,窗外群鸟欢唱,温暖的阳光赶走了一切阴霾,把天空变成澄澈的瓦蓝,春风带着田野的花香扑鼻而来,暖至心底。

“今天的新鲜事出炉咯!赶紧点赞!”我打开电脑,首入眼帘的便是、QQ群里的这句话,只不过这回的新鲜事,讲的是同学们帮助他人的故事,饱含正能量,似乎有更多的人点赞了。

一个朋友群里的作文【三】

“你今天晚上就在家里写作业吧。”“好吧,可……”“嘟……嘟……嘟……”电话已经挂断。我有一千个不愿意,一万个不愿意,可没办法,谁让今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呢?

我坐在书桌前,听着窗外雨水滴在树叶上的“沙沙”声,心里不由自主地忐忑起来,我心惊胆战地一边写一边安慰自己:别怕,没什么大不了的。突然“砰”的一声,我也跳了起来,大气也不敢出一口,声音颤抖地问:“谁?”没人答应,我便回过头,仔细一听,只不过是邻居回家了而已。我瞪大的眼睛也放松了下来,我紧锁的眉头也舒展了,我紧握的拳头也松开来,我心里的那块大石头也落了下来。我用手抹了抹头上的汗珠,接着又开始写起了作业。“噔、噔”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我耳边回旋,我没在意,可一声“砰、啪”难道有小偷从我家厨房翻了进来?我顺手拿起手旁的字典快速地向卧室走去,手脚无措地时而站着时而侧听……我松了口气,原来是外面的声音。

作业是不能写了,心神不定怎么思考?我只好坐在沙发上看起了电视,别看我挺开心的,其实我心里还是痒痒的,毕竟我是头一次在家,我颤抖地拿起手机,心想:爸爸妈妈快回来。“呤”是爸爸打来的!我激动的接了电话:“今天,我们晚点回去,自己在家要乖哦!”一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一样,轰的一声打在我的\'头上,我自我安慰道:没事,睡觉吧,睡着了就什么都不怕了。我又关了电视,但是没敢关客厅的灯。

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会儿是“砰”的声音,一会儿是“噔、噔”的声音在我耳边回旋,我开始数羊,可是越数脑子越清晰。就在我神经高度紧张的时候,“叮咚,叮咚”爸爸妈妈回来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了房门,果然,是他们!

这件事让我明白,勇气是磨练出来的,看来我还得多锻炼自己的胆量,让我以后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惊、不怕。我会记住这个夜晚。

一个朋友群里的作文【四】

作者以详实的笔法描述了他眼中故乡——小堡村,一个典型的农村村庄的时过境迁,并对建国以来农民与土地之间生产关系的变迁做了论述。在作者的心里,即使他自己出国留学多年,回国后也不在故乡的小村庄里面住了,但是故乡依旧是他心灵的家园,对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有特别的情怀的,当他的家乡遭遇“拆迁”、\"卖古树\"、土地租给别人建工厂,家乡变得面目全非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心灵上既没有城市又没有村庄的流浪汉。

给我们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作者村庄买古树的的事了。当时村里想要卖给别人的是三个地方的树的,一个是:晒场边上的树。一个是:村中旧祠堂后面的树。还有就是村后坟山上的树。晒场边的树是所有集体财产的,旧祠堂后面的树是属于村里的一个大家族的,坟山上的树是私人的。很多村民都不愿意卖树,但是能够站出来反对的人并不多。最终,只有坟山上的树被留了下来,因为它的主人誓捍卫了它,而其它两个地方的树都被连根拔起卖掉了。我觉得卖树这件事,不仅仅体现了村民思想的封建、落后,民主意识的淡薄、保护自身权利意识的缺乏,同时也很好地与书名”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联系起来了。因为卖古树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作者的村庄里面,而是发生在中国大部分的村庄里面的,书中就有提到南京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大片的梧桐树。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大树进城”热,当时中国把大部分的经历都花在建设城市上面了,城市的绿化需求非常的大,这样就造成了卖树、偷树的现象。这就让我想起了孙立平教授所说的断裂社会了,孙教授把90年代以后的中国称为“断裂社会”,断裂社会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中一个就是城乡之间的断裂。拆迁、把农村的资源运到城市都是城乡断裂的表现。那个时候,农民没有拥有土地权,农村大量的资源都被挖到城市里去加上国家出台的“户籍戒严”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城乡之间的断裂。

在书中也有很多的细节是描述了农村以及村民的特点的。譬如说,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他在上学的路上和一位伯伯同路,伯伯问作者以后又什么打算,作者就说,给你们写诗啊,他一位那位伯伯会夸他关心农民的命运、有理想,但是那位伯伯却叹息着说:”写诗有什么用啊,我们又不懂。在这里就体现了农村缺乏教育、缺乏受教育的意识。还有,作者提到农村里的人和树是有感情的,他们会在树下乘凉,小孩子会在树上玩,树结果子了他们会去摘,而作者之所以对树有特别的感情是因为在古树曾经救了他两次。然而在城里,树仅仅是用来当做风景的,果子熟熟了在树上烂掉也不会有人去摘,不仅是人和树,即使是人与人之间,做了几十年的老邻居,偶尔听到隔壁的一点点响动、一点点悲喜,却永不相识。这就通过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对农村人和城里人在感情上做了一个对比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再后来,我甚至厌恶回到这个村庄,因为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如今连山川也变了颜色;河流和道路一样都被荒草淹没。”《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主要介绍了作者熊培云的故乡——小堡村的从前、现在和可能出现的未来。在书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作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我读这本书时,时常感觉到我身边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因此产生了些许共鸣,虽然我离开家乡已有近10个年头,但那毕竟是伴我度过珍贵的童年的家乡。

熊培云在序文中讲到“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虽然我不确实是不是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但我知道有大部分人的家乡在沦陷,也包括我的。如果说因为小堡村的村长贱卖了那些曾经见证了几代人生命的树,而让村民们的内心从此失去安宁,那么我就是因为一个采矿集团走进我的家乡而让我内心变得空虚。因为寄托着我的精神的东西受到不可恢复的创伤。采矿集团一到我的家乡,首先遭殃的是那一座座山,的确都变了颜色,一座座黄土山刺痛了我的眼球。从山脚通向村庄的林荫道路,变成了黑乎乎的石子路,还会有些从在矿车掉下来的矿渣。矿区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村里的颇大的湖里,银色中略带青色的沉淀物把这个湖的一大半填得结结实实。那些山上曾经给予我和小伙伴美味果实的树木,我要到哪里找寻;那条我和小伙伴曾经追逐打闹的林荫道为何变得气沉沉;那个曾经有人撑着竹排去捕鱼的湖,要怎么样才能让鱼儿重新回到你的怀抱。

虽然我的家乡不像熊培云的家里的老房子因移民建镇被拆得一干二净,但家乡小村几乎所有的房子也因为就没有人住而显得沧桑衰老,破败不堪。这与熊培云谈到的农民进城务工有很大的关系,采矿集团进驻我家乡成为了农民进城的催化剂。在全国都兴起进城热的时候,我的家乡也不例外的卷入了这场潮流中。原因有很多,熊培云说:“最真实的理由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个人都有逃避灾祸、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在我家乡这里就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除了城市给农民带来的吸引力之外,让农民背井离乡的还有来自家乡的推动力。

我的家乡有大片良好的农田,每到播种季节,一片片绿油油的禾苗,随风摇曳。到了收获的季节,农田便掀到了金黄的一页,这里承载着全村人的希望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书笔记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书笔记。然而矿区挖矿没有做好勘测工作,他们在地下采矿,矿洞一直从山的那边挖到我们的农田底下。事情的败露是因为一位伯伯在自己的`农田耕作,发现自己的脚在往地里一点一点的下陷。起初他还没有在意,不料几天后,这附近的农田便坍塌了一片。这么一来,说明在农田附近的房屋也不安全了。此事顿时在我村里吵得沸沸扬扬,还说要与矿区打官司。出了这种事,再没有农民敢下地耕作,渐渐地,自然农田就被大量抛荒了。然而没有什么可以维持生计,一方面,青壮年们进城务工,另一方面,全村人在与矿区负责人商量卖田地以及宅基地。如今时隔几年,村里的人几乎都转入城市了,剩下的只有无人管理的破旧房屋依旧在守护着家乡,和熊培云的小堡村一样“乡村不免空虚”。

中国人的家乡都大同小异的在沦陷着。关于童年的家乡,只能永远的活在心里。

一个朋友群里的作文【五】

春暖花开的季节,玩伴三三两两在田埂间追逐嬉闹,看那油菜花将大地装扮成一块芬芳柔软的绒毯,这是我对故乡儿时的记忆。时光流逝,如今我离开故乡在外求学。当我走向城市,城市也悄悄的吞噬着我的故乡。在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作者熊培云在《一个村庄里的中国》里所说:“在中国,浩如星海的无数个自然村里,它不过是卧于万花丛中的一粒微尘。”正所谓谁人故乡不沦陷。

《在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一书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故乡小堡村的历史,描述了它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宗族制度在农村中的重要性,谈到了农村行政组织的局限性,农村在不断的适应国家的发展,而这一过程充满了痛苦和辛酸。

“又有几十人来到,有的人手拿盾牌,头戴钢盔,用推土机推进。”这是书中所描述的拆迁的一幕。原本宁静祥和的小村庄骤然间笼罩在“战时气氛”中。媒介发达的今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各大媒体或报纸上看到类似消息。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正如《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书中所说:“自古以来,农民相信传给儿子的最好东西就是地,地是活的家产,钱是会用光的,可是地却取之不尽。农民占有土地的动机也与这种安全感有直接的关系。”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别人偷不走的土地,在特定的年代却可以像变戏法一样没了。

普天之下,莫非国土。当农民在拆迁中失去了对土地的所有权,而在抗争中又会被弱肉强食的剥夺生命权,或是受到威胁。一个国家的文明取决于对弱者的态度。尽管农民失去土地后会获得相应的补偿,但是失去了最大的财富——土地。而由于严格的户籍制度,他们又无法成为城市人,一方面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和家园,另一方面城市的大门并未向他们敞开。这就像船即将沉没,而船上所有的乘客被禁止弃船逃生。

英国一位首相威廉皮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是说穷人的房子可能很破旧,风雨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即公权力不能进入私领域,财产权对于穷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国的《物权法》同样保护公民的财产权不受侵犯。然而现实中的拆迁往往让那些手持农具的农民们感到无助。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土地更多的是出于无奈,若不是被逼至极,谁会选择以命相搏。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社会,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与农业息息相关,而农村作为这一切的摇篮,如今却在被以建设之名,配上一个“拆”字判处极刑。然而如作者在《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中所述,不仅小堡村,中国的农村几乎都有一段悠久的历史,每个村庄都是如圆明园般珍贵。那里有代代相传的宗族文化,传统技艺,甚至是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幸的是雨果笔下的两个强盗已不在中国存在,体现了弱肉强食的暴力却并没有在这土地上消失,消失的反倒是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和村庄,而这又往往被美其名曰“保护性拆迁”。

“农村是中国的大后方,是转型期中国的根据地,而农民正是中国社会金字塔的地基,是藏于泥土的一部分。”这是作者对农村在我国发展中的定位,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否发展经济就一定要以牺牲农村为代价?放眼世界我们就会发现,农业往往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如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而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我国却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如何提高我国的农业水平,为顶层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需要我们重拾《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中提到的小岗村当年土改的智慧,使农民的农业生产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引擎,这应当是发展者所关注的重点。

城市化是大势所趋,但也应该合理规划,做好相关的辅助工作。只有在充分保障公民权利,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户籍制度的壁垒,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当农民意识到土体不是他们唯一的安身立命之本,他们的生活不会因为失去土地而无所依靠,社会和政府能够做到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则拆迁不会再如战争一般充满硝烟与鲜。

城市化与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乡村的终结。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人们回到乡村的逆城市化是城市极端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正如作者所说:“没有乡村,城市就像一个无根的漂浮物。”城市化与乡村并不对立,而应该城市化是乡村的复兴,政府如果能在城市化中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则乡村也可能对城市病的消除起到有效作用,如作者所说:“乡村可以分解城市的极端发展,避免它们膨胀成一个巨大的怪胎。”这可以从“北上广”等大城市如今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可以看出,而近年来兴起的农家乐正说明了乡村才是人们的理想休憩之所。

无论城市生活如何流光溢彩,乡村才是我们的家,每年的春运便是最好的说明。那些工作在城市的人们,不远万里爬山涉水回到乡村,这一切只是应为我们热爱自己的家园与土地,不在于它是否富饶,不在于我们有多大成就,而在于我们在那里度过了流金岁月,我们终会回去,因为那是安顿灵魂的所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