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桥的作文(游三关桥的作文)

三峰桥的作文(游三关桥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08 07:21:32
三峰桥的作文(游三关桥的作文)

三峰桥的作文【一】

我的家乡在海城,在我家乡的西南角有一座巍峨雄伟的十一孔桥,人们都称它为大白桥。大白桥建于1950年4月15日,后来,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这个桥,投资了很多钱决定把大白桥重建,大白桥重建与XX年。重建后的大白桥更是巍峨雄伟,重建之后的大白桥长约269米宽约26米,可以并行6辆车。大白桥每天车水马龙,各种车辆川流不息。为了防止淘气的小朋友掉下去,政府决定修建一个1米高的护栏,护栏是用不锈白钢制成的。桥上还有26盏霓虹灯,到了晚上,桥下河滨公园的霓虹灯也亮了,更显出大白桥的美丽。霓虹灯在释放的同时还为人们照亮了路。它是通往全世界的交通要道,是海城的经济命脉之一。家乡的大白桥还是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家乡的大白桥啊!你虽然没有长江大桥那样壮丽巍峨,你虽然没有武汉大桥历史悠久,但是你在默默付出。

我爱你,家乡的大白桥!

三峰桥的作文【二】

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由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两部分组成。上部结构包括桥身和桥面;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和基础。它们高悬低卧,形态万千,有的雄距山岙野岭,古朴雅致;有的跨越岩壑溪间,山川增辉;有的坐落闹市通衢,造型奇巧;有的一桥多用,巧夺天工。不管风吹雨淋,无论酷暑严冬,它们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广大的行人、车马跨江过河,飞津济渡。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若从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伸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

中国山川众多、江河纵横,是个桥梁大国,在古代无论是建桥技术,还是桥梁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千百年来,桥梁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地理气候、文化习俗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自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条件和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时间,遂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桥梁形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体说来大致有如下特点:略

三峰桥的作文【三】

九眼桥,古名叫宏济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由当时市政余一龙所见。系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长四丈,宽三丈,高三丈,桥下有九个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有总督李世杰修补时,改名为九眼桥。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加以重修。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九眼桥一带是热闹的水码头,要从水路出成都下重庆,都必须从这里搭船启程。从外地水路运来的货物,也得在这里上岸。当然,因为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九眼桥也因此而开始了他的繁荣。 九眼桥码头因木柴而兴

九眼桥水码头坐落在锦江南岸。天刚亮,密密麻麻的船就停泊在那里,准备上乐山。早晨的水码头有点冷清。但到了下午,码头就热闹的原因是因为装满青木冈木的船队从乐山回来了。

其实在当时的成都,还不兴烧煤,老板姓都用木柴烧火做饭,木柴需求量很大。乐山、峨边、洪雅一带,盛产青木、冈木、松木,当地人要把木头卖出去,必须从水路把木头运到成都销售,因而成就了九眼桥的繁荣。

九眼桥衰落的水运

九眼桥码头的热闹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再也无法繁荣下去了。因为这个时候,成都与以前大不相同,以前烧火用木柴,现在用木柴的人家已经不多了,柴铺子一间接一间关门,赚够钱的老板都去转了行业,有的与现在差不多——开了煤店。1951年,有人到九眼桥水码头看了看,河里几乎没有柴船了,往日的热闹,不复存在,十分冷清。这个著名的水码头,可谓因木柴而兴,因木柴而废。

后来的九眼桥

直到八十年代末,九眼桥模样大致没变,只是九眼桥远来拱起的桥背经过整修,变得平缓些,桥的西边则多了一座新桥,也就是现在的“新九眼桥”,至于繁华的水码头,早已成为过眼云烟。

再后来九眼桥在1992年被拆,重修了一座依然有九个桥洞的混凝土桥。而老码头也还派上了用场,有夜航的游船从这里驶往黄龙溪,但成都的水云兴盛的日子,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