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作文游戏环节(六一儿童节游戏作文题目)

六一儿童节作文游戏环节(六一儿童节游戏作文题目)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1-16 09:17:23
六一儿童节作文游戏环节(六一儿童节游戏作文题目)

六一儿童节作文游戏环节【一】

游戏开始前,老师宣布了规则:每组第一位同学去老师那里看一下“传话”的内容,再去传给第二位同学听,但是,传时只能说一遍,不能被第三位同学听到。传到每组最后的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听到的内容。

开始传话了,只见朱槿文把手捂得紧紧的,在胡睿耳边轻轻地、小心翼翼地说着。而胡睿听完以后一脸茫然,犹豫了好一会儿,突然,若有所悟,兴冲冲地一边笑着一边与朱珈辰说着些什么,传完后,笑得前仰后合,简直要趴到地上去了。我想:传话的.内容一定很有趣。不知不觉,我们组传到了我,蒋瑶双手拢成喇叭状,轻轻对我说:“有一位同学说昨天下了一场雨,我被淋成落汤鸡了。”一听完,我不敢耽误半会儿,直接向我后面的一位同学——陈郝梦焱开始复述,但在我说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卡壳了:完了,蒋瑶刚才和我说什么“汤鸡”呀?但看到周围同学传话都已经传到了一半了,而我们组才传到第三个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编一个应付了事吧。传话游戏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不知不觉,已经到最后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写答案了。黑板前的同学有的踌躇着,写了半句话;有的在黑板前抓耳挠腮,一字未写;李唐潮同学的答案更是令人脑洞打开: “一个铜钱昨天被猪摘了”。“哈哈哈……”全班哄堂大笑。最后老师公布答案:“一个同学说,昨天下了一场雨,我被淋成落汤鸡了。”没想到竟然没有一组传对。

传话游戏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我们明白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不要随便相信他人的传言,因为有时传话者会加入自己的感受,结果可能已经与事实大相径庭。

简评:小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游戏者的神态、动作等表现,用通顺、形象的话语表达出来,游戏的过程写得清楚而又具体生动。结尾揭示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道理,画龙点睛。

六一儿童节作文游戏环节【二】

在得到爸爸妈妈的同意后,我们兴高采烈的出发了。看完5D电影,我们打算玩玩游戏机,5D电影用去5元,还剩15元,能买30个游戏币,够我们玩的了。

玩的正在兴头上,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身边,我转身一看,原来是表哥。他看了看我们手中的游戏币,眼珠子一转,说:我考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们答出来了,我把我的游戏币都给你们。假如你们答不出来,你们的游戏币就遭殃了,咋样?赌不赌?

我心中明白,表哥是个游戏迷,很喜欢玩游戏机。但是他也经常学习,读书以及辅导我们做功课,可能也不会出太难的题刁难我们。但换句话说,他熟知我们的作业内容,知道哪些题我们懂,哪些题我们不懂,会不会......正当我左右为难时,表妹挺身而出,说:怕啥?我们谁怕谁?好!我开始出题目了:假如我有140个游戏币,记住,是假如。比你们的1.4倍还少28个。如果这样,你们有多少个游戏币?

表妹给我使了个眼色,然后像电影人物似的对我说:哥,我们游戏币的命运就掌握在你手里了。天呀,这熊孩子,当初答应的时候,你还挺身而出,现在惨了,就把求救的眼光转到我的头上了。

不过,这问题,小意思。列个方程一切解决。首先:

解:设我们的游戏币有x个

1.4x-28=140

14x=140+28

14x=168

x=168÷1.4

x=120

我们写出了答案,表哥颤抖了一下显然,他是不甘心,可他不敢食言。不如我们把游戏币放在一起,大家一起玩吧我提议到,好!大家都赞成了则个想法。

六一儿童节作文游戏环节【三】

也有意识上顽强抵抗的人,视童年游戏为不足道,不接受自己会如此幼稚、无聊,于是心灵愈合的进展也因此而受到阻碍,使得治疗的时间也延长了许多。

就是荣格自己,也是经历了极大的怀疑、迷惑、抵抗的过程才认识到进行这样的工作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的。

在沙盘游戏戏治疗中,我看到了一个人如何在感觉沙子的陌生,感觉与沙子游戏的可笑,到放下自己成年人的拘束,尽情地与沙子玩起儿时的游戏,无法抑制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童年的感受中,然后发现了自己,直到充分体会到了身心焕然一新的状态。也看到了意识与手的分离,意识抵制手的感觉尤其是手所呈现出来的孩子的游戏画面,觉得无聊,无意义,不想也不愿去体会童年的感受,尤其不会去触动由此带来的情绪。于是,沙盘工作被体会为十分的无价值。

沙盘中的儿童游戏是“走在探索自己的路上”的“进入仪式”(荣格),是治愈的开始。

童年,是心灵更接近于原初、自然、自性的地方,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人们离它们渐行渐远,直至失去联系。童年,是心灵最不受束缚,充满创造力、生命力、发展力的阶段(当然现代文明常常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将其毁坏,但毁坏之前的童年依然是在的)。童年,是对未来充满幻想,充满期望和愿望,充满真、善、美的感受时候。离童年越远的人,是越干枯的人。当童年——内在儿童——完全处于休眠状态的时候,或者像我的一个来访那样变成了骷髅或是变成了孙悟空的时候,疾病便产生了,那个无论如何也摘不下来的箍紧紧束缚着他的生命能量。

由此忽然对孙悟空的成佛经历有了些疑问,对于天地造化生成的`精灵,用紧箍的方式是适宜的吗?金箍更像是“应该”,是对自然心灵实施暴政的权威。西游记中的佛祖,象征更多的是父权而不是自性。孙悟空成佛的过程是驯化的过程,不是顺应自然由天然的自性走向自为的自性的过程。

孙悟空的带上金箍和摘掉金箍的过程,也的确像人生的过程。金箍是一定会有的,因为人需要社会化。但金箍一旦变成为紧箍深深嵌在了脑子里,自然心灵也必定会受到损害。

探索自己的路,也是逐渐摘掉金箍的路。

“在神经机能疾病的治疗中,儿童母题最明显最有意义的表现,是发生在由分析无意识而引起的人格成熟过程之中,我把它称之为”个体化“过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