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和行动作文(呐喊与行动辩论作文)

呐喊和行动作文(呐喊与行动辩论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3-09 12:45:58
呐喊和行动作文(呐喊与行动辩论作文)

呐喊和行动作文【一】

这天,我在树枝上欢快的唱歌跳舞,晚上便在皎洁的月光下慢慢地睡着了。

醒来后,我不禁怔住了,我生活的那棵树弯下了腰,树上的果实也掉了一地,我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我美丽的家园没了,老树桩旁出现了一个电锯……

我顿时明白了,原来这一切都是伐木工人干的。我非常痛恨他们,他们乱砍滥伐,“成功”地帮助地球减少绿色,没有绿色的地球变得多么干燥丑陋。每一棵树都可以净化空气,他们难道不明白吗?愚蠢的人类根本不懂砍伐树木是害人又害己。

如果没有森林,人类就一步步接近亡,没有动物,人类从此就没有了乐趣,可恶的人类不仅伤害了同类,还伤害了我们。人类无情无义,破坏了我们的.家园,我感觉世界是那么的不公平。年幼无知的小鸟总是伤心地询问自己的父母是否再也没有地方可去了,就这样,我们更加痛恨人类了。

人类呀,请听我们的呐喊,不要再伤害我们世世代代所生存的家园,不要再伤害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地球,更不要伤害自己,人类,啊,请记住这些话,这可是一群弱小动物们所呐喊的。

老师点评:能用第一人称,以小鸟的身份发出呐喊,增加了习作的真情实感。

呐喊和行动作文【二】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著,是鲁迅先生写的《呐喊》。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很多内容,也了解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呐喊》共收录作品十四篇,记于1918年的《狂人日记》。《呐喊》作品的选材,多采自病态社会中特别不幸的人们,去揭露他们的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当时鲁迅先生认为社会最需急切解救的,是人们“病态”的灵魂。

医病成了作者表述过去的一个基本线索。写我帮父亲去买药,后来父亲亡故了。接着写我去日本留学,救助一些像父亲一样被耽误疾苦的病人。在这篇《呐喊》自序里,作者并没有回避自己曾有的犹疑和孤寂,把这种感觉写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了坦荡直率的风格。“呐喊”就成为作者从深寂孤苦中所喷射出的一腔激情孤愤。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者真实的描绘出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层次关系,对中国的陈旧思想和传统观念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民族生活是忧患意识和希望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鲁迅先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愤怒而又带鼓励的语气,激励当时的中国人,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

呐喊和行动作文【三】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

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

《孔乙己》中那个因为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社会上流阶级的生活的孔乙己,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为职业,在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后被打折了腿,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而《药》则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一点。文中凶暴残酷的刽子手康大叔,因为小儿子小栓的痨病而拿出所有家档去买了个人馒头的华老栓,和那些在茶店里议论纷纷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为革命而被处,最后用自己的作了人馒头而牺牲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夏瑜的英雄气概但是完全脱离群众的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