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教资作文(教资最佳作文范例)

实践出真知教资作文(教资最佳作文范例)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04 07:34:30
实践出真知教资作文(教资最佳作文范例)

实践出真知教资作文【一】

在暑假里的`一天,我骑着自行车出去玩耍,碰到了比我小两岁的聪聪。他开着她妈妈的电瓶车在小区里横冲直撞,就好像和动画片里的唐老鸭一样蛮不讲理。

突然,他从我的身边滑过,向我做了个鬼脸,然后拐到另一条路上去了。我气冲冲地骑回了家,发誓也要学会骑电瓶车。

当我坐到电瓶车的座位上时,十分信心已经失去了七分,我在心中默默地想着:这应该和自行车差不多吧。我把车头刚调好,手就不由自主地往下一扭,车就“跑”了起来,我也跟在后面跑了起来,但最后难逃被摔。这时,爸爸刚好回来了。

他对我说:“自行车与电瓶车最大的特点就是自行车要用脚蹬才可以行走,而电瓶车不同,省去了这个步骤,用手一扭就可以行走了,所以在行走的过程中必须要坐稳,手千万不可以抖……”我顿时恍然大悟。

我照着爸爸的说的又练习了几次,终于能够控制电瓶车了。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只有我们不断地尝试,去实践,才可以熟能生巧,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老师点评:关键处精雕细琢,文章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实践出真知教资作文【二】

??山万水出真知

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获得真知与生活实践不可脱离。不是来自实践的真知,常常是伪真知;经过实践证明的知识才算得上“真知”。大文豪苏东坡肯对王安石的一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直到黄州菊园一见,他才知道菊花原有落瓣不落瓣之分。黄州之行,苏东坡修正了先前的谬识,获得了真知。可见,真知来自实践。

西方谚语有言:“你真正尝到果香是在亲手采摘了一个苹果之后”。这份香甜的果香正是实践的芬芳。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半生游历,千山万水走遍,与长风为伴,与云雾为伍,亲自考察了国内12个省份的奇山异水,成为世界上发现记录并科学分析了“喀斯特”地貌的第一人。一册《徐霞客游记》的每一个文字都是行走出来的真知,被后世奉为地理学上的奠基作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田间、到地头,耗时多年,辗转多省,终于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也培育出水稻栽种史上的真知,开辟了农业发展的新时代。相比之下,今天的有些科研人员,畏惧“田野”研究的艰辛,关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翻一翻他们的所谓研究成果,扑鼻的是污浊之气,何芬芳之有?相比之下,今天的有些专家大腕,不愿“接地气”的田野实践,躲进小楼成一统,闭门造车。翻一翻他们的所谓作品成果,扑鼻的是污浊之气,何芬芳之有?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了验证引述材料确凿无疑,亚当斯密走出书斋,实地考证。正式凭着这种不苟且的“实践”精神,他的《原富》才被誉为经济学的原典。知识会在代代传承中变身成为权威,有的人会匍匐其下,唯书是从,唯上是听,不辨真假,而有的人则会通过实践验证修正、补充发展,带动知识的新发展。明代李时珍对当时被奉为药典的《证类本草》产生诸多疑义。于是他深入大山,足履深谷,亲尝百草,逐条订正错误的内容。试想,如果李时珍食古不化,迷信权威,懒于到大山到各地去“取证”,能有宏编巨制的《本草纲目》的问世并造福于子孙后代吗?

鲁迅先生说过:“专读书也有弊端,须应用于生活,便所学的东西活起来。”说的是知识要活起来,就必须把它带进“千山万水”的实践之旅,而不是锁入书斋。尤其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鼠标一点,知识盈视,莫辨真伪,难以为从。如何打捞“真知”,则是务必要通过实践的!

实践出真知教资作文【三】

19.(2分)没有“假如”,哪来真知?(没有“假如”,就没有真知。)

20.(2分)①由成语故事开篇,少年先锋队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没有假如,哪来真知”; ③作为事实论据支撑文章观点。(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

21.(2分)列举张兴栋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假如’在没有成为真知之前,差不多都是‘怪异想法’,但‘怪异’不等于谬误,许多时候‘怪异’恰恰是‘见人所未见’”(或 “大胆假设”),列举法拉第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从‘假如‘到真知,离不开反复实证,就昨多些求索精神”(或“小心求证”)。(每点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意对即可。)

22.(3分)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用“空气”比喻的环境和大胆假设的精神,(1分)生动地表现了这种环境和精神像空气一样平常和珍贵。(1分)示例二: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1分)用“异想”“假如”代指和大胆假设的精神,(1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简洁。(1分)

23.(3分)示例:“大胆假设”是“小心求证”的前提,“小心求证”是“大腿假设”的保证。法拉第如果不提出“磁能转化为电能”的假设,就不可能有后面的无数次实验;如果没有10年间做的无数次实验,就不会发现和证宴电磁感应的规律。可见,“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相辅相应,缺一不可。(答出联系1分,举例1分,表述1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