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故事500字作文(论语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论语的故事500字作文(论语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1-27 12:27:30
论语的故事500字作文(论语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论语的故事500字作文【一】

何谓君子?有人说,气质高雅的就是君子。这没错。但是,风度翩翩就一定是君子?仪态端庄就一定是君子?甚至,故作矜持也能算作君子咯?

我觉得,君子不仅是体现于外在,而是一种自然的心境。而成为一位君子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在这里谈谈宽容。

论语的故事500字作文【二】

古人云:“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可见《论语》这本书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无意中的言行变成了世人的楷模,《论语》于是问世并名动天下。

打开《论语》,像是走进了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来到了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的谋略,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由于此原因了。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的孔子,一个诲人不倦的孔子。我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自己敞开心扉,说无愧于天,无愧于地,不用察言观色。

子曰:“君子周而不必,小人比而不周。”现在一想可不是吗!君子在品德上团结人,而秦桧之类的小人,以钱取人,用荣华富贵来团结人,所以朋友可能会勾结的很多。

孔子讲究孝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今天的人们眼中却在褪色。因此对我们来说重提孝道是非常必要的。当我们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时,我们才会有一颗感恩的心。父母给予了自己生命并把自己精心养育成人,期间父母付出的何止是金钱与精力,更多的是浓浓的爱心以及无私的爱。孔子说:“事父母能竭其力”。即为父母要竭尽自己的所能。此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强调为人子女要孝顺父母,而这是考察一个人品德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现在的我们习惯于依靠父母,索取多,奉献少。这看在古人的眼里,应该是大逆不道吧。另一层含义是指孝敬父母要凭自己的真实能力,如为此而触犯法律,则会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为父母提供充足的物质并不是孝的根本,按照父母的教诲行事做人,才是真正的孝。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也许孔子的一些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吻合,但对于这部影响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经书,是非常有必要一读的。读《论语》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与人相处,读《论语》可以学会求知的方法,读《论语》更能体会与人相处的道理,做人的哲学。让读《论语》吧,让我们在中华古老文化的滋养中成长,让它打亮我们的精神底色。

论语的故事500字作文【三】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就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明白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就是为了自我,这难道不就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持续愉快的情绪,做任何事就能够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就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子说:“三个人一齐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必须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就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我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就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我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就应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就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就应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就应要假若发现了自我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务必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就应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就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的故事500字作文【四】

在个人工作繁忙,工作生活压力大;整个社会比较浮躁的背景下,按照孩子老师布置读《论语》,读后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为人处世、学习教育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启发。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文化学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这也正好证明了“孝”在孔子心中地位之高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说的是为人要重义轻利,君子懂得的是大义,小人懂得的是小利。

孔子在政治统治上崇尚“为政以德”的思想。子曰:“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他。

在人品第一重要之后,要重视学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类似的毛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总体而言,论语中有好的观点,也有迂腐过时的观点,我们要吸收其精华。

譬如综上所述的孩子从小教育要将道德品质放在首位;学习要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为人要重义轻利;为政一方要实行德治,正人先正己等。

读好书使人心灵净化,读好书使人类进步!

论语的故事500字作文【五】

真理是最朴素的,就好像春天永远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当我捧起《论语》时,就好像坐在杏坛之下、白果树旁,听圣人谆谆的教导,如沐春风,心灵在激荡中得到慰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我学会了谦逊,知道了“见贤思齐”的内涵,懂得了人无完人、人人皆有闪光点的道理。在我自大、骄傲时能低下高傲的头、弯下不可一世的胸膛。虚心向他人学习,让我变得充实;发现他人的缺点,让我学会了自省。

虽不为师,但老师的教学方法却与我息息相关。圣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诱导教学法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学会了学习。在我学习中陷入了困境,欲求而不得之时,我知道了应该如何应对,在什么情况下是向老师请教的最好时机,充分发掘了我的潜能,又让我享受到了欲求而得之的快乐。

圣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让我在学习中几多埋怨的心结打开了。长期以来,我因为对数学缺乏学习的兴趣而没有学习的动力。在其他学科的成绩在班内名列前茅时,唯有数学成绩像耀眼流星后微弱的尾巴。为此,我痛苦过,也努力过,但付出之后的结果总不令人满意,数学成了让我恐惧的学科。在这种境况下,我步入了八年级,这时候我突然发现老师问我的问题我总能回答出来了,上课时也不再心情忐忑了。渐渐地,我有了主动学习数学的冲动,课堂上准确的回答,老师的表扬让我的信心也足了(实不知我回答的问题都比别人的简单)。成绩竟然真的突飞猛进的上升。后来,当我问起老师他是怎么让我这块顽石开窍时,他只笑着说了一句话:当时你的底子有点差。我明白了······此时,我仿佛从老师的笑容中看到了圣人的影子。

“贤哉,回也。”我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点滴进步,总能从老师或者家长那儿得到奖励,有时虽只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也会令我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从而增强了我学习的动力。“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当我犯错时,老师和家长又俨然像孔圣人一样对我严加管教,受到应有的惩罚。句句严厉的话语会令我如醍醐灌顶,激活我内心深处的良知,在反省中再走人生路。

《论语》,没有让我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打开《论语》,我就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正坐在杏坛边、白果树下,倾听圣人的谆谆教导,那一句句话语如心灵的及汤滋润着我的心田,净化着我的灵魂。

《论语》,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本书,谢谢你与我同行。

论语的故事500字作文【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觉得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就是君子的风度吗?

“论语”,有些人念成“论(lùn)语”,也有念成“论(lún)语”,小时候上学时,老师教我们说,就应念第二声“论(lún)语”而不就是第四声“论(lùn)语”,其实,也不能这么绝对,念第四声“论(lùn)语”时,“论”就是“讨论”的意思,“语”就是“对话”的意思,念第二声“论(lún)语”时,“论”就是修改,“语”就是对话,即把很多对话修改起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上学时,老师教我们的(当然课本上也就是这么写的),这句话就应翻译成“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也就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此刻想想,这翻译的好扯哟,并且逻辑上也讲不通啊,谁说温习功课就是一件高兴的事啊!其实“时”在古代很少当“经常”讲,翻译成“适当的时机”更好,而“习”呢,翻译成“印证练习”更好,而不就是“温习”。所以,按傅佩荣的观点,这句话应翻译成“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

“君子”,最初的意思就是“君之子”。“君”代表贵族社会里那些有身份、有背景的领导,天子、诸侯、卿大夫,都称为君。他们的子弟称为“君子”。之后孔子把这个词的词义扩大了,指一种德行完美的人。

“子曰”的“子”,在古代本就是一种身份,如“公、侯、伯、子、男”中的“子”,之后在民间就把“子”当老师的称谓了。

“朋友”,同一师门为“朋”,志同道合为“友”。此刻的“朋友”就就是一般交往的人。就像“同志”一样,志同道合才能称之为“同志”,而此刻只要不就是“阶级敌人”就就是“同志”,“同志”如今还有同性恋的意思,此刻很多词都被用滥了。

论语的故事500字作文【七】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

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读书笔记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

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