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龙作文(龙的作文600字3篇)

贵州龙作文(龙的作文600字3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4-24 04:19:25
贵州龙作文(龙的作文600字3篇)

贵州龙作文【一】

8月3日那天早上我们去了贵州。听说那里的小吃非常多,还有美丽的甲秀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西江千户苗寨,小七孔风景区和大七孔风景区,黄果树大瀑布。这么多美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那就先讲一讲我最喜欢的黄果树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是亚洲第一大瀑布,蔚为壮观,如果你站在黄果树大瀑布下,只见它跌岩而下,奔腾浩荡,势不可挡,水花飞溅到百余米高空,感觉像下起了蒙蒙的细雨。瀑布半腰后面隐藏着一条长达一百三十余米的水帘洞,该水帘洞由6个洞窗5个洞厅3股洞泉组成的,电视剧《西游记》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再来让我们看看西江千户苗寨吧,西江千户苗寨里的房子都是用枫木做成的吊脚楼。里面有一千户人家,可以在里面吃到很多当地小吃,还可以欣赏苗寨人的歌舞表演,酒是倒在牛角里边喝的。

小七孔桥风景区里有一条拉雅瀑布,它飞流狂泻,非常壮观,潭瀑交错的68级跌水瀑布。水上有林溪穿插的原始森林,还有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银链飞溅的卧龙潭……

大七孔风景区里分布着原始森林、峡谷、伏流、湖等,充满了神秘、奇特的颜色,还有天然形成的巨大的山洞……

贵州真是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啊!

贵州龙作文【二】

美妙的歌声从苗寨袅袅升起,从飞瀑里升起,从多彩贵州里升起,飘向世界的注目里……

穿上清爽的夏装,带上行李,我和妈妈正式踏上前往贵州的旅程。在此次贵州之行前,说起贵州,我想起的,只有荒凉的大山和落后的经济,可这次的贵州之旅,彻底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贵州……

此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非西江千户苗寨莫属了。旅行的第二天,伴着悄然降临的夜色,我们终于到达了西江千户苗寨。卸下一日奔波的劳累,我漫步于其中,静静享受着夜景。早闻这里夜景很美,却没料会如此震撼人心。灯光像十万颗星,纷落在苗寨里,装点着这深藏在苗岭山脉里的绝美净土。所谓“千户”,真不错,移步到一个绝佳视角的路口,千户之景尽收眼底。无数座青瓦红木的吊脚楼在灯带的围绕下,隐隐呈现出牛头的形状,浓浓的民族风扑面而来。这里留给我的初印象,是神秘。

第二天一早,我们匆匆赶到梯田。登上观景台,美妙风景尽收眼底。轻风拂过,黄绿的稻穗随风舞动,这里探一探头,那里探一探头,似懵懂无知的孩童,却又若窈窕舞动的少女,婀娜多姿。远处,黛色的山顶上罩着一层层轻轻的薄雾,为此景渲染上了几分水墨画的雅致与神秘。当我走进梯田,穿上苗家姑娘艳丽繁复的服饰,头顶戴上叮当响的银冠,植物特有的清鲜香气钻入我的鼻子里,我不禁沉醉了。我俏皮地靠在一簇簇娇艳的野花旁,绽放最美的笑容,镜头里定格下了多彩的苗寨,多彩的贵州,还有开心的笑脸。

漫步在苗寨的商业街上,朦胧的蜡染布,神秘的牛角梳,鲜艳的朱砂和各类土特产成为一张张亮丽的名片。举目眺望这里的建筑,精美雕刻的木质房屋,古典优雅而庄重,透出缕缕古韵。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又连绵成片、气势恢弘的吊脚楼,象征的,是这里特有的民族文化,更是这里精致的建筑文化。抬头可见美丽的苗族姑娘倚在“美人靠”上,头顶的青瓦为这番画面注入了丝丝中国画般的飘逸仙气。这里,每一处都像一座画,每个角落都值得驻足。

在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人群熙攘的街上,将头发高高盘起的姑娘,永远是最靓丽的风景线。她们乌黑亮丽的头发上那一朵俏皮鲜艳的花儿,那一袭黑色与彩色相交映的民族服装,那一抹灵动的浅笑,都把她们,把这里装点得更加五彩斑斓。街边,朴素的苗族老人坐在新鲜欲滴的蔬果旁,浑浊的眸子却闪烁着明亮得似个婴孩的光芒,足以可见,这里,多么幸福,多么自然啊!

“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余秋雨先生在这青山环抱的空间里,找到了人世间最精彩的汇集;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一座仙境般的苗寨,收获了一段好心情……

贵州龙作文【三】

五一期间,我和家人一起去贵州旅游。

第一天,我们来到了贵州著名的旅游景点荔波小七孔,它是在一片古老的大森林里。我们跟随着游客们,一路来到了一片美丽的湖边,虽然这片小湖没有大海那样深不见底,没有溪水那样清澈见底,但它非常恬静,湖水碧绿碧绿的,湖面上时不时会飘浮着几片小叶子,漂亮极了!

我们继续往里走,不一会儿爬上了一座高山。从山上往下望,可以望见成片成片绿色的树林,让人心旷神怡,心里的烦恼顿时消散了。远处高高矮矮的山,好像一块一块绿色的大宝石,有翠绿的,有深绿的,有浅绿的各种深深浅浅的绿,充满着生机,使人陶醉其中!这让我想起了欧阳修的著名诗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徘徊于山中,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大树比比皆是,有的像老态龙钟的老人,有的像只可爱的羊角,还有的像凶猛的大老虎非常有趣,让人留连忘返!

山林间有许多小瀑布,蝴蝶、蜻蜓在旁边翩翩起舞。我高兴地跑了过去,和昆虫们一起快乐地玩耍,开心地戏水,高兴极了!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世界闻名的黄果树瀑布。还没到景区,我们就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渐渐地,那声音越来越响,好像有千军万马在呼啸着、奔腾着。终于,我们来到了这位身着白色披风的巨人脚下,抬头望去,只见一道数百米宽的瀑布直泻而下,如同一匹匹白练悬挂在悬崖峭壁之间,有紧有密,有宽有窄;又如同一把无形的梳子将黄果树老人的银发梳成一片片,一缕缕,多么雄伟壮观啊!

瀑布飞泻而下,在岩石上激起数丈高的水花,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层轻纱笼罩着青山绿树,水雾中还有一道美丽的彩虹,游客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把这美丽的一幕拍下来。

快乐的贵州旅游结束了,但贵州雄伟壮观的瀑布,美丽迷人的苗寨夜景,美味可口的贵州美食,却让我留恋不已!

贵州龙作文【四】

在贵州九日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风景如画的小七孔景区,它位于贵州省荔波市,距离县城三十公里。小七孔景区由水上森林、鸳鸯湖、水上漂流……等小景点组成。

远远望去,就能瞧见一座七孔古桥横跨在河中间,桥身布满了绿色的不知名的植被,显得古老而朴实,小七孔景区因此座古桥而得名。

步入景区,我们乘上景区的旅游观光车。约莫十分钟的车程,一块刻着“水上森林”四个绿色大字的巨大石块屹立眼前。这就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堂了。看着湍急的水流,冲击着水中的石块,激起层层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水显得更加耀眼了,越往前水流更大了,也越发惊险,令人胆战心惊。同来的小伙伴们毫不退缩,争先恐后地跳入激流之中,迎难而上。激流冲过我们的鞋子,白色的浪花在我们脚边绽开犹如一朵朵白莲花。霎那间,把我们冲得东倒西歪、摇摇晃晃,像一个个醉汉在水中行走。在这里,让我真正体验激流勇进的惊险与刺激。

水上森林洋溢着灵动的美,与之相媲美的鸳鸯湖则如同一卷水墨画在眼前徐徐展开。鸳鸯湖的景色独树一帜,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挺立在水中,犹如保卫鸳鸯湖的战士。到处绿树成阴,把湖面衬的更绿了,宛如一块碧绿的翡翠。天空时有鸟儿飞过发出悦耳的鸟鸣声,好像在为大自然祝福,一只只游船在水面上欢快地行驶,时而传出欢笑声,与清脆的鸟声形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让人如临画中游的错觉。

小七孔景区那秀丽、美仑美奂的自然景色,令游客目不暇接、迷不知返。

贵州龙作文【五】

这个暑假,我去了很多地方,收获满满,其中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这次贵州公益行。

7月15日我们先是上高铁坐了七个小时,然后坐车又坐了几个小时,终于到了目的地——竹林乡。

我们住在一位留守奶奶家,那里到处都是高高的山,一眼望不到边。有一股清澈的天然山泉从山上流下来。我们几个小孩到了这就玩了起来。

在那里我们又结识了三位贵州的小伙伴,一个叫刘定涛,一个叫刘定林,他俩是兄弟,还有一个叫龙滨。我们叫刘定涛是涛,我们叫刘定林是林,叫龙滨是龙哥,他已经要上高一了。

涛、林的学习成绩很好,是他们年级前几名。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好,还很懂事。

我们还要去别的不认识的小朋友家拜访,送几本书和衣物,一共拜访了三户人家。最后一家是涛和林家。他们家条件特别差,家里连个床都没有,房子还是木头做的,但涛和林成绩是那么的好,真佩服他们啊!我们到了他家,涛和林就帮他爷爷做家务,给我们倒水。而且他们的学习目标是好好学习以后考上清华北大,不由得对他们肃然起敬。

我们的条件这么好,我却不像涛和林那样懂事、上进。以后我要像那兄弟俩学习!

贵州龙作文【六】

G20杭州峰会期间,妈妈带我去了期望已久的贵州。

坐在高铁上,我高兴得难以用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脑子里不断闪现着贵州美丽的资料图片。心里想,贵州真的有那么美吗?

到了贵州,我发现这里山清水秀,尤其是空气比杭州要好多了。这里的风景与我查看的资料图片简直一模一样,美丽极了!

第一天,我们来到了“西江千户苗寨”,这里居住的主要是苗族人,和汉族的区别很大。苗族人的服饰很有特点,特别是苗族妇女身上佩戴着很多的银饰,走起路来,发出“叮叮咚咚”清脆的响声。这里的建筑也与众不同,房屋全部是用木头制作的,并且紧贴着山崖建造。远远望去,大半个山体都被房屋覆盖了,非常壮观。

第二天,我们游玩了小七孔景区。小七孔景区是以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七个孔的小桥而闻名。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贵州最有名的景点,也是我期待已久的地方—————黄果树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据说是全亚洲最大的瀑布,从正面看瀑布十分壮观,水从几十米高的山上哗哗地倾泻下来,此情景用李白的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合适不过了。我们离瀑布有着几十米远的距离,可水花还是纷纷洒洒地溅到了我们的身上。

时间过得真快,贵州之行转眼就结束了。带着一丝疲惫、带着一些不舍,我和妈妈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啊!美丽的贵州,迷人的苗寨,你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回来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