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语文作文教材分析(初一下册语文作文写作技巧与讲解)

初一下语文作文教材分析(初一下册语文作文写作技巧与讲解)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1 02:37:55
初一下语文作文教材分析(初一下册语文作文写作技巧与讲解)

初一下语文作文教材分析【一】

在我的童年,陪伴我的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玩具,可是,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这些童年的“伙伴”都被妈妈送给别的小朋友,但有一个玩具却始终“幸免于难”,她就是我最喜欢的玩具——洋娃娃。

这个洋娃娃是妈妈送我的三岁生日礼物,她有一头美丽的金发,脸蛋红扑扑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小小的嘴巴微微上扬,仿佛在对我微笑。她很能干,捏捏她的右手,她能吟诗;握握左手,她会唱歌;摸摸右脚,她会唱英文歌;碰碰左脚,她能自我介绍;如果把她放倒,她会抱怨,说她不舒服。

她,是我童年中生活中最好的伙伴。小时候,我最爱干的事便是为她挑选好看的衣服了!我常常一有空闲,就找出一大堆我婴儿时期穿过的小衣服,饶有兴趣地开始给她试衣服。这件?不行,太大;这件?不行,太小;这件呢?合身,但不太漂亮……终于,我找到了件很适合她的小裙子,我帮她换上后,让她照照镜子,评价一下,她的新衣好看吗?这时,她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仿佛很高兴:“太漂亮了,谢谢你!”我也高兴地笑了!

她,是我童年生活最好的倾听者。当我放学回来,便迫不及待地向她讲述幼儿园发生的趣事时,她好像听懂了,眨巴着眼睛,仿佛在拼命憋笑,看她这可笑的模样,我不禁“咯咯”地笑开了。小学一年级了,当我因没考好而伤心时,总是闷闷不乐地抱着她,向她倾诉我的不快,而她用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我,仿佛在给我打气:“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你一定能考好!”看着她那可爱的模样,我豁然开朗,心里一下子放了晴。

这个洋娃娃,不仅是我最喜欢的玩具,更是我童年中最好的伙伴,最好的倾听者!她陪伴着我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她承载着我童年美好的回忆,让我的童年回味无穷!

初一下语文作文教材分析【二】

1、注意提干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2、明确括号中的要求

3、理解题目意思和考点所在,避免盲目性

初一下语文作文教材分析【三】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考点之四: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段落或文句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9、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0、引用说明:A、引用具体的事例;B、引用具体的数据;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C、引用、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如果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格式: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与实际不符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