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玄奘作文(介绍唐玄奘300字作文)

西游记的玄奘作文(介绍唐玄奘300字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4-18 12:05:02
西游记的玄奘作文(介绍唐玄奘300字作文)

西游记的玄奘作文【一】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大概意思就是,不要忘记最初时候人的本心,就是人之初那一颗与生俱来的善良、真诚、无邪、进取、宽容、博爱之心。《大唐玄奘》中的玄奘就因为不忘初心,才方得始终的。在高昌古国时他不受国王利禄诱惑,不受头威胁,只因不忘初心——西去取经;当他在天竺王国受众民拥戴,并得当地威望高僧挽留,但他依旧不贪图荣华富贵,坚持回国。哪怕回归之路还得四年,依旧艰辛,但因他始终不忘初心,故毅然决然取经后返回。

影片以大量历史事实为依据,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却又完全不一样的玄奘。在大多数观众眼里,唐玄奘是《西游记》中的唐僧,一个靠着三个徒弟,一路斩妖除魔,向西取经的高僧。很显然,这是神话版玄奘,虽然其原型也是唐玄奘,但与历史事实中的唐玄奘却大相径庭。

《大唐玄奘》以唐玄奘西行取经为主线,以其取经过程中遭遇的点点滴滴为主要内容,展示了唐玄奘坚韧、执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取得真经的其生命中的最重要一个片段。虽然影片中没有魑魅魍魉,没有妖魔鬼怪,但唐玄奘所遭遇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恶劣,一点不逊于妖魔鬼怪。在这四年中,他遇到了官府的阻止,经历了强盗的掳掠,饱经各种人伦灾难。也正因为如此,即使在恶劣异常的自然环境下,他依旧要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坚持西去。而一路的颠沛流离,风霜雪雨更是万言难尽。他也因此绝望过,但一想到取经普度众生的初心,他就有了前行的动力。

从长安出发,途径甘肃、哈萨克斯坦等地终于到达天竺国,唐玄奘花费了整整四年时间。取经之后,为了研读大法,深得精髓,踏遍天竺,他在天竺国又呆了五年。回家的路途再四年。在这前前后后的十多年时间里,除了在天竺的生活还算平安快乐幸福,唐玄奘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残酷自然环境斗争,与恶劣的人文环境斗争,和自己作斗争。由于不忘初心,他成了最后赢家——取经回国,传授佛法。

唐玄奘取经的过程显然是一部励志教科书,尤其是在日渐浮躁的社会大气氛中,如何才能不忘初心,唐玄奘的经历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当然,作为一部电影,《大唐玄奘》并没有简单的说教,生硬的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写实的镜头语言,还原了唐玄奘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

影片在制作上的.极具考究的,展示出了霍建起导演一贯的精粹品质。以配乐为例,影片启用了大量古典乐曲。极盛时期的长安,繁荣时代的龟兹、高昌,乃至歌舞升平,盛世风华的天竺,都启用了极具地域风情的古典乐器,极尽悦耳,与影片的主题也相得益彰。

影片的摄影的也值得大书特书。无论是翠色草原,金黄沙海,亦或是碧绿湖水,蔚蔚蓝天,再或是袅渺雾气,缤纷花海,都在极清高清镜头的展示下美到魂醉,令人心生神往。每一幅画面都可以当做风景画做桌面。尤其是旖旎风光,神秘而原始,古朴而原生,飞掠之情顿然而来。

西游记的玄奘作文【二】

与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西游记》有云泥之别的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故事相比,真实的故事虽远不如传说中那般精彩纷呈,却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口耳相传。《大唐玄奘》与其说是一部潜心打造的历史大电影,毋宁说是一部传统历史电视剧的片段集锦。作为一段不畏艰难险阻、历经重重磨难、跋山涉水、九一生、求佛之心坚定如磐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佛教发展都作出过巨大贡献影响千年的伟大高僧玄奘来说,他的故事更适合拍摄成一部电视剧而非仅两个小时的仓促的电影,或者可以这样说,作为电视剧的《大唐玄奘》可能会更加详实而具象化。但作为电影版的《大唐玄奘》,黄晓明所卖力刻画的玄奘法师就难以达到如此深入人心的效果了。这样的遗憾并非是演员本身的技差一筹,而是电影艺术时长客观的局限。

作为一部故事片而非纪录片的电影叙事,导演该如何演绎好玄奘法师前后历时19年途径110个国家路遇无数传奇总旅程达五万余里的伟大事迹?这种题材如果拍成纪录片一定能尽善尽美,但若拍成故事片,那只能差强人意了。世界上没有哪个导演能将此题材拍得面面俱到左右逢源,如果定要拍得独树一帜鹤立鸡群的话,只能从某一方面入手,去剑走偏锋以点破面。所以,霍建起导演正是因为太深知这种“一碗水端平”的难处,才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中一枝独秀、大展宏图——色彩、色调与画面构图上齐头并进。

影片的色彩运用非常考究,无论从各位演员的着装、服画、道具、动物,还是宏观的天地、山川、河流、沙漠、阳光、星辰等,都在后期调色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匠心独运:初唐时节的繁华与玄奘法师灰衣行囊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一望无垠的茫茫大漠的黄沙与远方天空中款款落幕的夕阳西下带来的色彩冲击;绿洲的苍翠欲滴生机盎然与沙漠中森森白骨寸草不生的气既分庭抗礼又交相辉映;西域民族服装的色彩各异与众不同与中原汉服及天竺服饰的强烈落差既碰撞激烈也同样令人留心和好奇。

色调的把控和色彩的搭配有相辅相承的效果,色调必须通过影片的宏观调控来达到相得益彰的有机分配。如果色彩美得出其不意可色调的比例分配上却难以适销对路相匹敌,那么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也必将一败涂地。色调的调控最困难的地方除了要与色彩相互协调之外,还与影片中故事情节具体呈现的环境和周遭人物心理活动等都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比如影片中表现玄奘法师一人一马艰难跋涉在沙漠中缓缓前行时的色调时影片的色调是偏暖色调的,暖色调烘托了玄奘法师不畏艰难险阻一心向西的坚强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是正能量,鼓舞人心积极向上的,但在中间一段玄奘法师因为流沙的突袭导致水囊掉落水散落在沙里绝望悲观地哀嚎时色调转变成了冷色调,冷色调特定的悲观、失落、绝望、难过等一系列负能量能指便通过具体的意象辗转呈现了出来,电影艺术的表达方式也得到了恰如其分水到渠成的呈现。

最后是画面构图。画面构图又是通过景别的形式一一呈现。因为电影是由一个个镜头组合而成的,但一个单个的镜头又是由若干幅静态的图片组合而成,当这些静态图片的翻页速度达到了每秒25张时,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动态电影。我们之所以感受不到电影是静止的其实是基于一个1824年由英国伦敦大学教授提出的科学理论——视觉暂留现象。电影作为美学的一部分必不可少的基础其实就是源于静态图片本身美学讲究的不可或缺。言归正传,影片中表现玄奘法师在西行路上的艰辛的画面镜头大多采用了大全景和近景与特写的拍摄手法构成,大全景用以表现人物的艰难和渺小以及环境的险恶,近景用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还是失魂落魄或者五味陈杂,而特写则是加强和升华了这几种情绪的效果,以达到渲染的目的。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和震撼的地方是玄奘法师在印度待了5年即将归家时忽然在一走廊上看到了一个印度小孩蹲在地上一动不动好奇观察踽踽独行缓缓挪动的小蜗牛,此时天空下起了雨,雨丝如珠帘滴答洒落大地,小孩的眼里只专注于那只微不足道的小蜗牛,仿佛那个蜗牛就是一个大千世界。此时的背景音乐舒缓昂然,应运而起,玄奘法师慈悲的微笑着,望着庙外河渠中纤尘不染的莲花,刹那间,思乡的情感喷涌而出,化为一线热泪,在苦难的娑婆世界中串联不息……

西游记的玄奘作文【三】

高僧玄奘由黄晓明饰演,黄晓明本就是小麦肤色,搭配上僧袍,俨然一副真的高僧形象。在片中他是一个一心去西天取经,并无二心的“心眼”僧人,在旅途中历经磨难,重重阻碍,可他丝毫没有畏惧,把每一个情节应有的情绪都表达得准确到位,富有感染力,也让观者容易与之共情。可以说这一次黄晓明的表演是值得点赞的。

全片最为感动之处是高僧玄奘在最后一次磨难的时候,生命危在旦夕,识途的老马就仿若通人性一样,它可能记得这个主人在自己濒临亡的时候还喂它水喝,老马就像是懂得感恩的人,在玄奘倒地不起的时候,老马迅速趴下,引导僧人玄奘爬上他的马背,载着他找到了那个湖。找到水源的那一刻,玄奘开心的`跳入水中。可以说黄晓明的演技确实不赖,把一个人物从绝境到久旱逢甘霖的过程中应该有的表现演活了。

都说天时、地利、人和,玄奘是幸运的,虽然一路上经历各种磨难并且数次命悬一线,但每一次在将之时,都会遇到幸运,先是遇到木叉法师,但木叉法师最后败给了玄奘的修行;之后又遇到驻守西域边陲烽火台的孤独大将王祥,玄奘帮其解了心结,于是他将玄奘放走;后来又遇到了瓜州太守李昌,从相信玄奘再到敬佩玄奘,最后冒讲玄奘放走。这都是玄奘一路上遇到的贵人。更令人感慨的是,在没水喝、人马都将的时候,茫茫大漠居然下起了一场阵雨,这一场及时雨再次救了玄奘的命。所有的这些命中注定的事件,都说明了僧人玄奘确实得到了天时和地利。最后的人和,全因玄奘这个僧人内心中始终不变的信念,无论遭遇了什么,他都从未想过要放弃,哪怕是去,他也没有想过要回头。就是因为这样坚不可摧并且常人不可及的信念,助力玄奘完成了这一段不可能的旅程。

片中很多有关佛学的知识都很有道理,有关人生,也有关人心。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参悟不到的道理,但玄奘在取经的漫长19年中都已经参悟了。比如人们经常说起的“念念不忘”,念是念顷,佛学中表示是很短的时间,在片中高僧详细的解释了什么叫做所谓的“一念之间”。在这样种种的道理中玄奘最后参悟了自己的一生。

而他所认为的他的一生,就是为取经而生。历经19年,取回真经,并且不顾昼夜的把经书翻译成汉文,最后编纂成册,为后人学习和参悟,整个过程都是他所喜欢的,向往的,想要做的事情,这就是高僧玄奘人生的意义。他的人生真谛或者说他向往的极乐世界就在于此。

就是这样一部充满艰难险阻和苦难的电影,看过令人久久不能平静。最想感慨的就是,每个人存活于世一定要有一个目标,那个目标会让你想要往前走,让你敢于与一切邪恶力量作对,战胜他人,也要战胜自己,最后才能到达自己的极乐世界。

西游记的玄奘作文【四】

——地球上最伟大的越野跑者

《西游记》里最为耀眼的明星,不出意外,大家都会认为是孙悟空。唐僧这个角色,被影视剧糟蹋的不像样子。而真正的玄奘是什么样子?

五一小长假,由于惧怕外出人多,所以选择了家中三日游。好久没有看电影了,决定在这难得的几天当中,要看一个电影。选了一大堆,唯一能提起兴趣的就是这个《大唐玄奘》,之前,我知道这是叙实的电影,其中,不会有八戒悟空。

到了电影院,满座。突然发现我前排,有一位母亲带着个4、5岁的小姑娘来看电影,当时就觉得坏了,他们肯定是来看孙悟空的,电影到了一半,我左边的一对情侣已经睡着了。右面的一对,看了一小时后选择了离开。电影结束时候,影院里只剩下三分之二,让我震惊的是,我前面的母女,居然从头看到了结尾。

下面说说剧情: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越野跑者——玄奘法师

因为之前看过流沙800的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就是拍摄流沙800的选手们,如何克服困难,戈壁中跑400公里的`故事。当时觉得这些选手,太了不起了。和玄奘大师比起来,流沙800就是小儿科。大师没有补给,没有护照和签证,属于偷渡性质,依靠自己,穿越隔壁,沙漠,翻越高山,还自带行李。啥比赛能和这个超级越野赛比,生时刻考验着大师,毅力稍微薄弱的人,马上会退赛。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根据电影里的数据,大师的越野跑达到了2.5万公里,对,是公里。这估计是空前绝后的越野跑,玄奘大师当之无愧为地球上最伟大的越野跑者,作为一个跑步菜鸟,对大师无比敬重。

物质的诱惑

大师本来在长安,清闲快活,为了取得真经。离开了长安,西区取经。路上,吃了很多苦。到了高昌国,国王奉大师为上宾,让大师弘扬佛法,后来国王提出,大师不要走了,就在高昌国常驻。可是,大师坚持提出要走,国王威胁说,如果要走,就把大师当成偷渡者,遣送回长安,大师以绝食相应对,国王最后只好让大师西行。这就好比越野赛,到了补给点,好吃好喝,这时候,会有很多人想着放弃吧,就到这里吧。但是大师抵御了物质诱惑。

大乘小乘佛教

以前知道南传佛教,也就是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去云南出差,当地人告诉我这里很多人信奉小乘佛教,模糊的知道一点他们的区别。这次看电影,大师在佛教网红辩论赛中,辩论了这个题目。我才知道他们的区别,原来谓“乘”,是梵文yana(音译“衍那”)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渡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船,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此岸世界到达涅磐解脱的彼岸世界,从而成就佛果。所以这一派自称是“大乘”,而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贬称为“小乘”。但是这一称呼,“小乘”佛教派别本身是不承认的,例如现在缅甸、泰国、伊斯兰卡等国的佛教,一直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

这部电影,虽然情节不曲折,故事性不强,但是,画面唯美,很好看。唯一缺点就是,越野赛过程中的各种虐,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美中不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