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孝道600字作文(孝道的作文800字以上)

论语孝道600字作文(孝道的作文800字以上)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1-25 22:48:37
论语孝道600字作文(孝道的作文800字以上)

论语孝道600字作文【一】

??中华孝道有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中华孝道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之一字,世人都了解,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暂不提古代卖身葬父之类,就是简单的一句问候,一声关心都不见得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遑论一心尽孝,侍奉双亲了。

观看了一部纪录片,且不说那距离我们太太久远的“孝道”可能不会使人引起多大的共鸣,只是片尾讲述的几个故事,无论是不嫌弃儿子瘫痪在床,十几年如一日像照顾婴儿似的,虽已两鬓微霜,却用世间比较真挚的舐犊之情感动了天地,唤醒儿子的父母;还是虽已知道女儿可能永远站不起来,也永远无法像一般的孩子那样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却毅然决然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托起女儿未来的单亲母亲,都给了我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听着那些父母坚定的话语,好像感受到来自灵魂深处的震颤。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定地照顾那些几乎没有未来的孩子?是因为他们为人父,为人母,这不仅是责任与义务,更多的是脉亲情中那牢牢的羁绊。

不可否认,看了片子以后,心里有了颇多感触。虽然我的父母没有片中的那样感人,可这就能代表他们的爱不深吗?不,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罢了。全天下的父母对他的孩子无论是严,或是慈,终究也不过是那深沉的爱所表达的外在罢了,哪能以此来判断这爱是不是深,又够不够沉呢?

我的`爸爸只是一名普通的装修建材工人,时不时在工地上受一些大大小小的伤,无论是昨天让焊机灼伤,今天又可能切割机割伤了,他总是笑嘻嘻,一脸无所谓的让我们检查伤口。而我每次都是抱怨着让他给妈妈看,说我害怕看见那些可能还流着的伤口,可天知道,我是真的害怕了。我害怕,他下一次受更重的伤,我害怕,他在杂乱的工地上出一些意外,我害怕,看见他以前的伤,也害怕他一边上药一边嬉皮笑脸。我不敢上药,甚至说不出“你怎么不小心一点?”这样带有责备的话,我知道,他比谁都希望我们不会担心。可我心疼啊,我能做的,就是相信他那蹩脚的安慰,去相信他那什么根本不疼的鬼话。

想起来一首歌,里面是这样说的:“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这首歌叫做“父亲”。为什么不能为他做些什么呢?不光是父亲,还有母亲,你能做的太多,太多。一句温暖的关怀,一个惊喜小礼物,一次真诚的谈心,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果然,太多太多,可是却做过几样呢?虽不至于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却也不要为自己的将来留下悔恨。

论语孝道600字作文【二】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中,从道义上来说,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学会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才能在当今和谐社会中形成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都源于自己的父母,是他们哺育着我们成长,是他们来成为我们生活之路上的护航者。然而,其实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背上了孝敬父母的这个责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孝敬父母。从古至今,人们都应该明白“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子路借米救父母”,“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孔融让梨”这些故事都可以充分的证明了,孝敬父母在中国的传统的美德中占据首要位置,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应该感谢父母,是他们给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力。然而少年的时光充满着无限快乐,但是也伴随着求学的喜怒哀乐,其中也包含了父母的多少酸甜苦辣。父母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日夜操劳,任劳任怨。每当看到父母的黑发中增添的银丝,发亮的额头前留下岁月划过的痕迹,就会有一种力量在不断鞭策着我,让我们去认真的学习,用自己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父母,这也是一种行孝之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我们现在还很年轻,有很多事情都还不能顺理成章的去完成,但是我们可以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我们每个人以后都将会成为孩子的父母,然而我们孝敬父母的方式也不只是你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是在父母停下来休息时你递上的那一杯凉茶,在他们辛勤劳动流下汗水时递上的那一块毛巾,在你学会第一次做饭时端上餐桌上的那一顿晚餐。父母喜欢的东西,子女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为他们准备,父母不喜欢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道不远人,父母面前能尽孝,才符合道义。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孝敬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如果我们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就相当于一枝花插在花瓶中,虽然有色有香,却失去了原有的根。养育之恩须图报,望子成龙梦成真,孝顺家风世世传,绵延不绝代代兴。道也,非远人者,孝也,尊父母之所敬也。

论语孝道600字作文【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