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寓言的手法写作文(自编寓言写作步骤)

用寓言的手法写作文(自编寓言写作步骤)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04 12:17:36
用寓言的手法写作文(自编寓言写作步骤)

用寓言的手法写作文【一】

鸟儿们聚在一起推举它们的国王。孔雀说它最漂亮,应该由它当,立刻得到所有鸟儿的赞成。只有穴鸟不以为然地说:当你统治鸟国的时候,如果有老鹰来追赶我们,你如何救我们呢?

原意:做任何事一定要深谋远虑,才不至于害了自己。

新意: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说明:一个哈佛经理,当储备多方才能,不只在才识方面要有过人之处,更当有应万变的能力,如此,不但可服人,并且还能对付不可预知的意外事件。

用寓言的手法写作文【二】

原文:

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庄子《庄子·列御寇》

译文:

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用寓言的手法写作文【三】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顶,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谷,导大,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庄子《庄子·养生主》

译文:

庖丁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牛的肌体组织结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消说碰大骨头了。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组织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罗!所以十九年过去,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虽然我的技术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听了,高兴地说:“好极了,听了你的这一席话,我从中悟到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寓意: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可以得心应手。题旨:顺其自然,循其规律,事半功倍。

用寓言的手法写作文【四】

烈日下,田地里,农夫正役使着一头耕牛为他犁地。

耕牛浑身流着汗,但仍拉着犁铧奋力前行。

耕牛实在累了,就回头对主人说:“歇会吧,主人”。“不行”!主人面无表情地回答。过了一会儿,耕牛又回头说:“我实在拉不动了,主人”。“不行”,主人竟扬起了鞭子。

耕牛这时心如刀割,多少年来我为你呕心沥,无半点怨言,你却如此对待我。想到这里,耕牛停止了脚步,他再也不想为农夫出半点力了。

做什么事,宜“仁”字当头。

用寓言的手法写作文【五】

伯乐善于相马是很有名的。一天,他买到一匹千里马,高兴不得了,暗地里发笑,说:“我能得到这匹良种千里马,何愁不发财!”

于是,他用千里马拉货。马力足,运量大,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都逼着千里马拉车运货。同时,还要它代牛耕田,代驴拉磨……

由于过度劳累,千里马就瘦得皮包骨头,连走路也上气不接下气。伯乐仍要它日拉货物,夜耕水田,不久千里马就累了。

第二年,伯乐又相得千里马一匹。他吸取了去年的教训,把千里马饲养于圈,倍加呵护,日夜伺候,同时在饲料中加强高级营养,把它养得白白胖胖。马毛梳得光滑,马嘴戴上金嚼环,配备了精致马鞍和缰绳,请名师制作了鞭子。

有一天,他牵出千里马去给客商送急信,但它却蹒跚着步履,连百里也跑不动了,以致耽搁了一大笔生意。

这时候,伯乐唉声长叹:“看来,我只会相马,而不会用马,永远也发不了财啊。”

用寓言的手法写作文【六】

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的芳香。那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那是一种在雪中才显得更加纯白的花,那是一种雪花压不到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

五月份,春与夏交接的季节。阳光明媚,姹紫嫣红。迎春花与玉兰花刚刚开败,月季冒出了小小的蕾,一串串粉嘟嘟的桃花,绿草如茵,这一切,都像人们说得那样,是的,这我也同意,春天确实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她给人的感觉就是嫩嫩的绿,淡淡的绿,无边无尽的绿,而夏天,绿得更深了,那是翠绿,绿得更加得深沉。

然而,冬天,这四季中最没有生气的一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无边无垠的.白,雪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仅仅能为这枯萎的冬天增添几分绿色的松柏,此时也被盖上了厚厚的雪被。

夏天的那些花儿们,此时也只剩下了枯枝烂叶。不再有了往日的娇艳,不再有了往日的富贵,不再有了往日了神气,他们那仅剩下的矮小的枝,也在雪被的压力下累得直喘粗气,只能悲哀的等待着神的到来。

而此时,就在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这万物的哀叹声中,梅花出现了,就在这雪地中傲然挺立着。她那高而细的枝干,丝毫受不到风雪的影响。傲雪临霜。在风雪中怒放,充满了豪情,挺立着,挺立着,任凭风雪的吹打……

这就是我喜爱梅花的原因,坚强不屈。虽然冬天是那样的寒冷,以至于人们都懒得出门,然而梅花却在风雪中开着那小小的花,而这小小的花,所象征的精神,却远比那夏天中艳丽多彩的玫瑰,月季,牡丹高尚的多。

你看那梅花,像极了纯白的雪,只是那雪花融化之后,留下的只是一滩污迹,华而不实,虚假的很,而梅花,她是真真正正的纯白,有时还带着一点点粉红,她留下的,是似有似无的芳香。她的朴质与素雅,也不是常人能所及的。

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寒霜,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临霜的雪梅,真真切切的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顽强不屈,勇于拼搏,渴望着暴风雪的来临的那种精神,那种意志品质吗?

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它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赞美梅花,是因为她的那种坚强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同时也象征了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们!

用寓言的手法写作文【七】

三个生活在穷山沟里的人听说海的对岸有座金矿山,许多前往开矿采金的.人都发了大财。他们眼馋极了,聚到一起经过商量,决定也过海去采金致富。

于是,他们倾其所有购买了一条小船,讨了个吉利的日子下海。在海上时时有风浪袭来,但他们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几天后终于到达海的彼岸。岸上的许多采金人见到他们到来惊讶万分,个个竖起大拇指齐声赞叹:“真正不可思议!你们够利害呀,就靠这样的一叶小舟竟然能漂洋过海?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啊!”

很快地,他们溶入了采金人的行列。他们虚心请教认真学习采金技巧,每天都吃苦耐劳起早贪晚地干。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终于采集到了一满袋金子。其它的采金人见了个个羡慕不已纷纷夸奖他们:“这真正是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呀!你们真是厉害,我们采金三年还没有你们一年采的多哩!”

望着这袋沉甸甸的金子,三个人非常高兴,商量应当带着金子回家一趟,在乡亲们面前露露脸弦耀一番。于是他们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兴冲冲地登上小船,将那袋金子放在船中央。

但是开船不久三人都没了心思。六只眼睛都瞪得滚圆滚圆,紧盯着这袋金子打起各自的小算盘来。

其中一个人动起了心思:“多宝贵的一袋金子呀,如果能全归我所有那该多好呀!”

另一个人也在一旁思忖着:“唉,一袋金子三人平分,一个人充其量只能分到三分之一,顶什么用呀!”

第三个人更是暗自下定决心:“不行,不能让他们共享,我要设法把这袋金子占为已有!”

这时,迎面吹来海风掀起一阵小浪,小船随之左右摇晃。其中一人趁机扑上前去将这袋金子紧搂抱在怀里,另外两个见状也顾不得小船摆动的厉害,纷纷扑上前去,三个人你争我夺滚打在一起,终于翻船了,三人连同金子一起落入水中沉入海底。

岸上的采金人见状纷纷叹息:“唉,同样的人和同样的船同样的海浪,就因为多了袋金子就船毁人亡了。这三个人真是‘厉害’哪,这回真正的是让‘利’给害了。可悲呀可悲!”

用寓言的手法写作文【八】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

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庄子《庄子·达生》

译文:

孔子前往楚国,路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术非常娴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就好像信手拾来一样轻而易举。孔子惊奇地说:“您的技术这么巧妙,大概有什么方法吧!”

驼背老人说:“我的确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如果放三枚不掉下来,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脱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拾东西那么容易了。你看我站在这里,就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我举起手臂,就跟枯树枝一样纹丝不动;尽管身边天地广阔无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响不了我对知了翅膀的关注,怎么会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听了,回头对弟子说:“专心致专,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啊!”

寓意: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