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事件记忆深刻作文(印象最深的事件作文)

真实事件记忆深刻作文(印象最深的事件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02 07:15:12
真实事件记忆深刻作文(印象最深的事件作文)

真实事件记忆深刻作文【一】

其实,在这场反“扫荡”战斗中为掩护群众而牺牲的何止“十勇士”,那个夜晚和十勇士同样壮烈的是数百勇士!

十六团团长周光、政委张寰旭率团机关和部分连队突围时,发现沿途有很多群众,遂派人四处聚拢失散的群众,带领群众一道突围,结果延误了时机,拂晓时分遭遇“扫荡”日军,周团长、张政委指挥部队拼阻击敌人,掩护700多名群众冲出了险境,而张寰旭政委和参谋长陈志英、参谋周文彬、组织股长牛文蔚等100多名指战员英勇牺牲。

十六团一营三连刘指导员带领一排20多名战士,在马石山北麓组织第四批群众突围时被日军发现,激战中刘指导员和20多名战士全部牺牲在马石山的悬崖峭壁上。

十七团二营营长孙涛和团敌工股长赛自来带领第七连突围至马石山以东时,遇到数百名群众,随即组织部队阻击日军,掩护群众突围,赛自来牺牲,孙营长被战士强行拖出阵地。三连连长丛培露、指导员黎光指挥全连百余名战士与日军展开搏,除6人受伤被俘外,其余全部牺牲。

十七团八连、九连在马石山东麓掩护500多名群众突围成功,转移至马石店,未及突围的数百名群众全部被日军害。当获悉小股日军宿营于海阳郭城镇,为了给去的乡亲报仇,十七团决定八、九两连向郭城镇发起攻击。战斗发起后才发现日军多达千人,攻入镇中的八连遭到优势日军围击,力战不退,只生还3人。

在马石山南麓战斗的胶东行署公安局警卫连指导员也叫王殿元,他带领三排16名战士连夜救援千余名群众脱险,天亮后被日军包围,战至中午,16名战士全部牺牲。王殿元负伤倒地,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枕在头下,用右手扣住拉弦,与冲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

为解救被敌人追赶至半岛最东端的群众,东海独立团二连一排和日军战斗至弹尽粮绝,剩下的7名战士宁不屈,怀抱枪支跳入了大海。

这是一个无比悲壮的夜晚:八路军救出了被围的6000多名乡亲,五六百指战员为此献出了生命。

岂止是那个夜晚,在抗战八年的日日夜夜里,胶东八路军夜以继日地和侵华日军进行战斗,烈士的遗骨埋遍了胶东大地;岂止是胶东大地,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人民抗日武装都在进行着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战士的鲜染红了神州大地。

这是怎样的一支军队?青山遗骨可以作证,那个夜晚可以作证,抗战的全部历史可以作证:他们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是世界上少有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他们用最差的武器打败了最强的敌军,他们的勇气和力量来自人民,来自他们和人民群众肉相连的亲密关系。有了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我们伟大的民族就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结论,印证着历史,也昭示着未来。

看过电影后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影片真实再现了先烈们战斗牺牲的壮烈场面。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他们!用他们伟大的精神时刻激励我们,让我们不要忘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真实事件记忆深刻作文【二】

这是一部正能量满满的电影,也是基于一桩正能量满满的真实事件。2009年美国的一架航班在纽约刚起飞不久即撞鸟而引擎全毁,机长临危不乱将飞机迫降在了纽约的哈德逊河上,史称“哈德逊河奇迹”。然而,就这么一句话的故事,如何拍成96分钟的长片?

无愧于好莱坞的工业水准和编剧技巧,这部电影有限度的打乱叙事顺序,增强了戏剧冲突,并挖掘了萨利机长本人的性格,把这件虽不平凡但很简单的故事拍得算是跌宕起伏。然而它再跌宕起伏,也深受来自缺乏戏剧性的真实事件的制约。比如从起飞到迫降就5分钟时间,执行迫降的英雄萨利机长本人,也没有多少光辉传奇的过往可以挖掘,仅仅是在美国空军服役过而已(这一点电影自然也没放过,但可以看出可挖掘的材料很少。而回到迫降事件本身,其实反映的也是萨利机长本人技术过硬以及运气上佳,并没有多么崇高,多么无私,多么舍生取义之类的关键点。

然而,正是这一种“无料可挖的单调”,带给了我这部电影里的最大感动。因为它讲的不是什么超人英雄,而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其实这桩事故里的英雄,远不止是萨利机长。无论是副机长、乘务员,还是第一时间闻讯赶来的纽约警察,河道巡逻员,全部都尽忠职守,齐心协力,在冰冷的寒风和河水中救下了所有乘客,才让这“哈德逊河奇迹”得以成真。他们没有带病坚持上阵,也没有舍身搏斗歹徒,他们不是宣传片里的模范标兵,他们只是本分的做了自己的工作,他们都是当时在纽约的普通人。这里没有领导什么事,纽约市长就在电视上露了一秒钟脸。尽忠职守,似乎只是本分,就像机器一样有何大不了的?但正因人不是机器,有善恶的主观选择权,当每一个普通人都选择向善的本分,这就是这部电影和这桩事件的感人所在。

按照某种归类方法,这是一部美国主旋律电影。那么究竟何为“美国主旋律”?众所周知西方政治有左右之分,近年来美国文艺界的政治倾向不断左倾,似乎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才是主旋律。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常常称呼的“美国主旋律”,比如赞颂每个人尽忠职守的这部电影,其实是好莱坞几十年前的右翼主旋律,如今已相对稀少。本片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正是坚守右翼阵地的少数美国导演之一。

左翼关注的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总会引发悲天悯人的崇高感,而右翼弘扬的每个个人无差别的责任感和团结,也许更是社会稳固的基石。

真实事件记忆深刻作文【三】

已经很久没有被这样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故事片触动了,这里就不发表“现在生活来之不易”的情感感叹了,看了很多的商业影片,国内的国外的,突然间很怀念小时候和长辈在一起看战争片的情景,那个露天老街的黑白影像年代,什么《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 、《地道战》 、《地雷战》、《铁道游击队》 、《上甘岭》、《英雄儿女》 、《董存瑞》 、《战台儿庄》 、《平原游击队》、《红色娘子军》等等等等,这样一些经典镜头,是永远无法从脑海中抹去的, 直到今天回想起来那时抑制不住的激动心情,还特别感动。

电影《马石山十勇士》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代的故事,1942年,2万日军叫嚣着“连天上的飞鸟也要打三枪”对马石山方圆数十里进行残酷的扫荡,为了解救被围的父老乡亲,胶东军区的八路军和敌人展开了较量,有一个班的10名战士往返数次冲破敌人的火网,护送1000多名群众成功突围,而自己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被围困在了马石山上,依然斗志顽强,和敌人殊搏斗。

这部电影最值得欣赏的是,这是一部用现代电影科技拍的黑白影片,犹如前段时间热映的《南京,南京》, 我们这80后一代小时候多半都会遇上学校包场看电影的好事,那时候我们接触了不少黑白战争片,都是共和国电影初期的`经典作品。虽然这部影片光影处理仍然有一些瑕疵,不太到位,比较偏向黑暗,不太看清人物的表情,但当你投入到电影情节中,这样黑白的处理才更显战争的残酷和人物的心理状况,我还是期待以后有更多这样类似的影片出品。

真实事件记忆深刻作文【四】

从学校赶到家时,父亲正伏地织草席。见了我,立刻停住手中的'活儿,定定地打量着我,深陷的眼里分明地闪出久别重逢的惊喜。我赶紧上前扶他坐下,迫不及待地报告起带回来的好消息:“爹,期中,我得了总分全年级第一!”父亲激动地点着头,现出一脸振奋与欢乐:“……呃!行!……”“爹!明儿是你五十三岁的生日,我用奖学金给您买了条烟。”我满怀激情地在包里翻出给他的生日礼物,恭敬地呈上。

抽烟,是父亲一生中最大的嗜好。烟对他,有着驱疲逐倦的奇特魔力。父亲每每在田间劳累了,便从怀里摸出一支极便宜的劣质烟来,悠悠燃起,在专注安逸的神情中,用烟伴随田间劳作后的片刻休憩,末了,体力似乎也全部恢复,便又操起农具,去加劲干活……

而此时,父亲却呆着没接。他慢慢站起身离开了木凳,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复杂了许多,嘴唇也开始剧烈地翕动,但,没出声。

“爹!三块多一包的好烟哪!”父亲这才呆缓地伸过手来,抖抖地接了烟。

我一见他青筋暴跳的手,马上就要掉下泪来——母亲走得早,十余年来,他独自一人默默无声地操持着屋内屋外,还要供我念书,人老得很快。我看了实在不忍,半年前接到市重点中学的入学通知时,我曾主动向父亲提出弃学帮他。可他断然不允,硬是东借西借凑足了一千二百块钱,把我送到了车站:“去了,好好读。书读好了,就都好起来了。将来有了出息,逢年过节回家探亲,给爹带两包好烟抽抽,爹也就心满意足了。”车将行时,父亲又撵上来,吃力地攀着车窗叮嘱道:“差钱,只管打邻居电话,爹有办法!”我流着泪狠劲点头……

此时,我多想让父亲立即拆开烟盒,取出一只,像往常劳累后一样,专注安逸地燃起。可,没能,父亲只是将烟捧在眼前动情地盯着,看着烟,又看着我,眼里盈着泪,良久,小心地搁下了烟,平静地说:“烟,我戒了。”

“爹……”我扑在父亲温暖的怀里,失声的抽泣。“争气的傻孩子,哭啥呢?你用奖学金买烟,是你给爹的最好礼物啊!”我听了,再也哭不出声来,任父亲粗糙的手深情地在我头上轻抚,轻抚……

真实事件记忆深刻作文【五】

那时候的她是个成绩不好,长相不是很好的一个女生。老师把我安排和她做同桌。起初我很讨厌她,她上课不断找我讲话。直到那一节课,那一瞬间,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那一天天气暖暖的。老师叫我们上自习。同学们一直不停的讲话,我实在忍不住了。便下座位去提醒她们。当我提醒到一个同学时,她不但不停止讲话,反而说我长了喉结。我气愤极了,的盯着她。她仍然继续肆无惮忌的说我长了喉结。我火冒三丈,伤心的回到座位。

同桌她似乎发现了我的不高兴,并没说什么,而在一旁用便利贴做娃娃。做好了那是一个极其丑陋的娃娃。她望着我笑眯眯的说: 你的名字怎么写? 我刚平静下来的心,顿时又悲愤了起来。心想:哼,这么丑的娃娃,居然是我,我一定要报复她。我微笑着接过便利贴娃娃,在一旁,写上了:我叫向丹(她的名字。她微笑的'拿了过去。又在一旁摆弄了许久。

这里向丹如同珍宝似的递给了我。接过她的便利贴娃娃,上面写了 不要伤心了 望着手中的娃娃。我震撼了。也羞愧极了。

这就是我的那个同桌,尽管她是那样的平凡,但是在我的记忆里,她却显得那样的不平凡。

真实事件记忆深刻作文【六】

作为一个灾难电影的`集邮控,我觉得《萨利机长》拍得罕见的高级。

导演有想法,演员有演技,片名有深意,编剧超聪明,角度太别致,结尾很点睛。

一个耳熟能详的旧闻事件,竟被拍出让人心悬一线的波澜壮阔感。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起飞,因遭遇鸟击致两边引擎损坏,萨利机长根据多年飞行和临场直觉,没听塔台迫降到附近机场的指令,千钧一发之际选择水上迫降,全机人员得以奇迹获救。

影片抛出一个质疑:萨利机长水上迫降的必要性是否成立。与电影名呼应,“sully”的另一层意思是:污点。

没多少跌宕起伏的情节、绚丽夺目的特效、咬牙切齿的反派,但却给我的余震很持久。

《萨利机长》,重新定义美式英雄。看着救援高效有序地进行,质疑严谨合理地解开,体系有条不紊地运转,深感脚踏实地的各司其职是灾后幸存的有力保障。

既然连电影都别出心裁了,我的观后感也可以别出心裁:萨利机长在救完世界后如何救自己。

我觉得,比起营救世界,萨利机长的自我营救显得更加艰难且意义重大。

飞机升空时遇到鸟击,萨利机长全程高能且冷静利落,把河道当成跑道,完成水上迫降界史无前例且无人伤亡的壮举。

这场壮举只花了208秒,但要证明这是一场壮举则更令人揪心。

我腹黑地想,如果根据调查组的预测,计算机的模拟,其中一个引擎仍有推力,飞机完全能够迫降到附近机场,或者证物没有找到,在听证会上他干得好但说不好,那萨利机长会面对什么?

他那些遇到意外时的泰然自若,疏散乘客时的来回排查,从行李架上拿衣服给乘客御寒的周到,最后撤离前穿上制服的体面,以及最后得知155人全部获救时难以自持的欣慰,可能功不抵过。

他一生运送过上百万的乘客,最后的208秒却将他盖棺定论,假设调查不利于他,40多年职业生涯晚节不保,提前退休且拿不到退休金,可能瞬间从一个英雄瞬间沦为骗子。

如果他内心不强大,可能重大事故后的噩梦会把他压垮;如果失踪的引擎没找到,他可能会面临肖申克那种含冤的遭遇;如果他不积极自救,可能一个冒失鬼的定罪会葬送他的声誉。

很多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可抗力,像是大雁撞坏飞机引擎那样,突发,混乱、失控,后果严重

至少在这部电影里,我认为萨利机长沉稳的自救之路是最大亮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